試析通貨緊縮的觸發(fā)機制及持續(xù)性
本文選題:通貨緊縮 + 觸發(fā)機制。 參考:《云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摘要】:通貨緊縮劃分為"好"通貨緊縮與"壞"通貨緊縮,我們的研究對象限定為"壞"的通貨緊縮。通過對通貨緊縮形成機理的分析,將通貨緊縮的形成過程劃分為觸發(fā)過程與持續(xù)過程,通貨緊縮的觸發(fā)過程主要表現(xiàn)在貨幣層面的收縮,而持續(xù)過程則取決于實體經(jīng)濟層面的供需關系。如果實體經(jīng)濟層面沒有實現(xiàn)供需平衡,單純通過擴張性貨幣政策刺激經(jīng)濟很可能導致經(jīng)濟滯脹。
[Abstract]:Deflation is divided into "good" deflation and "bad" deflation, and our research object is "bad" deflation. B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flati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deflation is divided into trigger process and persistent process. The trigger process of deflat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traction of monetary level. The continuous process depends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in the real economy. If the real economy does not achieve a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purely through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is likely to lead to stagfl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分類號】:F82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錢小安;通貨緊縮的原因、危害與對策[J];金融研究;1999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松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探討[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2 駱志芳;我國通貨緊縮的成因及對策[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 王能民,汪應洛;通貨緊縮及需求、供給的雙重管理[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0年05期
4 衛(wèi)興華,陳享光;1999年理論經(jīng)濟學研究綜述(二)[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00年06期
5 朱世陸;我國通貨緊縮形成機制與未來物價走勢[J];經(jīng)濟學家;2001年02期
6 張魁偉;產(chǎn)業(yè)結構與城市化、區(qū)域經(jīng)濟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J];經(jīng)濟學家;2004年04期
7 樊綱;通貨緊縮、有效降價與經(jīng)濟波動——當前中國宏觀經(jīng)濟若干特點的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7期
8 張魁偉;區(qū)域主導產(chǎn)業(y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08期
9 田秋生,鄧智琦;消費需求的決定作用及幾個相關問題[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王延中;裝備工業(yè)技術進步與產(chǎn)業(yè)結構升級[J];改革;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春雷;通貨緊縮時期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2 田秋生;中國通貨緊縮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3 殷劍峰;金融系統(tǒng)的功能、結構和經(jīng)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張建新;霸權體系與經(jīng)濟增長[D];復旦大學;2004年
5 賈慶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的演變[D];復旦大學;2005年
6 田立中;經(jīng)濟轉型中的貨幣流通速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黃一梅;我國通貨緊縮時期的貨幣政策分析[D];暨南大學;2001年
2 辛洪濤;我國貨幣供給內(nèi)生性、外生性與通貨緊縮相關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3 黃芳芳;國有商業(yè)銀行信貸收支差額現(xiàn)象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黃強;理性預期和我國通貨緊縮時期貨幣政策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5 楊琪章;論我國通貨緊縮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6 車鳴;信用卡消費信貸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7 付建春;對我國通貨緊縮若干問題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8 駱傳朋;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張曙;通貨緊縮時期我國的收入分配探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虎群;李富有;;資產(chǎn)價格波動、人民幣匯率升值與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風險防范——基于隨機風險溢價KFG理論模型的修正[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丁玉萍;首只銀行QDII遭遇清盤[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2 蔡逸;渣打發(fā)行首款人民幣理財產(chǎn)品[N];江蘇經(jīng)濟報;2007年
3 ;維持寬幅震蕩的可能性較大[N];上海證券報;2009年
4 傅春榮;渣打2007首發(fā)人民幣理財產(chǎn)品[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5 崔帆;QDII受青睞 民生銀行啟動“港基直通車”[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6 平安期貨 侯書鋒;期指程序化交易是股災禍首嗎?(中)[N];證券時報;2007年
7 朱益;防銀行危機,英將升級存款保護制度[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證券時報記者 周榮祥;券商每年至少一次綜合壓力測試[N];證券時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啟新;巨災債券在分散我國地震風險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2 劉靜;我國壽險證券化應用模式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3 田永超;整合風險管理框架下巨災風險證券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張曉飛;我國海洋災害債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5 荊晶;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6 張海平;巨災風險債券[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7 胡朝永;巨災債券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分析[D];蘇州大學;2009年
8 馮燕;論我國的通貨緊縮及其對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9 趙欣顏;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1年
,本文編號:19804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98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