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時期的金融創(chuàng)新策略與風險監(jiān)管
本文選題:金融危機 + 金融創(chuàng)新; 參考:《上海金融》2010年02期
【摘要】: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風險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的關系。金融創(chuàng)新在為轉移和分散金融風險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們不能停止金融創(chuàng)新的步伐,但一方面應注意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處理好市場導向與加強監(jiān)管的關系、處理好交易所市場與場外市場的關系;另一方面應通過實施有效的監(jiān)管安排來防范和化解市場的宏觀風險。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risk is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nov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transfer and dispersion of financial risks, but also brings new risks.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we can not stop the pac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but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market and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On the other h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event and defuse the macro risks of the market.
【作者單位】: 福建金融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F8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巖,叢繼青;金融監(jiān)管、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風險三者關系的辯證思考[J];山東經濟;2004年01期
2 厲無畏,朱淑珍;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風險關系研究[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馮凱;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監(jiān)管的辯證關系[J];華東經濟管理;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課題組;秦鳳鳴;;金融創(chuàng)新與風險監(jiān)管協(xié)調問題研究[A];2005年山東省金融學會重點研究課題成果[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繼廣;人民幣離岸金融運行機理分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5年
2 張榮峰;開放經濟下銀行穩(wěn)定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建祥;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及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2 劉華;金融創(chuàng)新對中國金融發(fā)展的效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3 華欣;基于金融創(chuàng)新的國有商業(yè)銀行競爭力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白欽先;20世紀金融監(jiān)管理論與實踐的回顧和展望[J];城市金融論壇;2000年05期
2 陳子季;金融創(chuàng)新的宏觀效應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3 于良春,孔進;論金融監(jiān)管和金融創(chuàng)新[J];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祖六;;金融危機的三個誤讀[J];競爭力;2009年12期
2 魯冠球;;金融之危孕育實體之機[J];競爭力;2009年01期
3 管曉峰;;金融創(chuàng)新監(jiān)管中的若干法律問題——基于對“金融管理成本過高”與“金融創(chuàng)新過度”的法律分析[J];證券法苑;2010年02期
4 劉明康;;從美國次級房貸的教訓看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和開放[J];國際金融;2008年01期
5 劉銳;;華爾街金融危機與金融監(jiān)管[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6 孟春景;;關于金融改革的幾個問題[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7 賈爾寵;;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監(jiān)管的啟示[J];北方經濟;2011年11期
8 何劍鋒;;金融危機下我國銀行業(yè)監(jiān)管法律制度的反思[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曹敏;;中外金融創(chuàng)新的差異性分析[J];金融經濟;2005年16期
10 孫松;李棟;;金融危機視角下我國銀行業(yè)的金融創(chuàng)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杰;;經濟高速增長下的流動性過剩與金融危機[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2 孫健;高麗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反思與對我國的啟示[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3 管曉華;;淺談海事機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zhàn)[A];第六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江蘇省航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田辰山;;金融危機與文化問題[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劉明山;;金融危機的成因與對策[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6 隋映輝;李麗梅;;金融危機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九大機遇[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7 Scott Rozelle;;金融危機對中國農民工就業(yè)及收入的影響(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挑戰(zhàn)與應對”經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吳勤學;王曉芳;;美國金融危機成因的經濟學分析[A];生產力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實踐--中國生產力學會第15屆年會暨世界生產力科學院(中國籍)院士研討會文集[C];2010年
9 楊秀萍;郭麗婷;;金融危機背景下農村金融問題再思考[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10 ;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做法[A];中國生產資料流通發(fā)展報告(2009-2010)[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偉莉;不能因金融危機放棄金融創(chuàng)新[N];新華日報;2009年
2 記者 汪偉;金融危機中如何金融創(chuàng)新[N];天津日報;2008年
3 梅寧華;對資本本質的再認識[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4 財政部機關服務局 張燕;金融危機背景下對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的再思考[N];甘肅經濟日報;2009年
5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 陳志武;中國要加快金融創(chuàng)新的步伐[N];北方經濟時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曲德輝;誰是引發(fā)金融危機的禍根[N];期貨日報;2009年
7 楊濤;所有金融危機背后都有金融創(chuàng)新影子[N];經理日報;2007年
8 趙彤剛;中國是金融創(chuàng)新不足而非過度[N];中國證券報;2008年
9 秦柳 黃余送;金融創(chuàng)新過度與監(jiān)管缺失的危害[N];安徽日報;2009年
10 ;求解金融危機之惑(下)[N];中國財經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學波;金融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下的銀行監(jiān)管問題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2 孫穎;金融危機政府救助:理論與實踐[D];遼寧大學;2010年
3 楊公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應對策略及效果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4 吳奇志;經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伏安;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制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建紅;金融危機的信用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汪洋;虛擬經濟視角下金融危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牟曉云;金融危機對中日韓三國經濟的影響及政府的對策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斌彬;信用擴張、資產價格泡沫與金融危機的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10 張晨宏;基于系統(tǒng)復雜性的金融危機演化分析[D];青島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華;金融危機根源的系統(tǒng)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2 俞曦;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金融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曲斌艷;房地產泡沫與金融危機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吳俊宏;上世紀末兩次金融危機的比較分析及給予我國的啟示[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5 王然;金融危機中政府救助行為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6 石文景;應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社會政策體系構建[D];浙江大學;2010年
7 蘇建興;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和對中國經濟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0年
8 江龍;金融危機環(huán)境下長城鋼管公司營銷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王銳;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10 張麗;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950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89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