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共政策議程的協(xié)同回應模式——以溫州金融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qū)議程為例
本文選題:公共政策議程 切入點:協(xié)同回應模式 出處:《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摘要】:公共政策議程是公共政策運行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公共政策運行過程中發(fā)揮著篩選、啟動和導向等功能。由于公共政策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的差異,公共政策議程建立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協(xié)同回應模式已經(jīng)成為當今我國公共政策議程的重要模式。協(xié)同回應模式是多元互動、整體協(xié)同和有效回應的統(tǒng)一。它實現(xiàn)了政策需求和政策供給的統(tǒng)一、社會議程和政府議程的統(tǒng)一、政策工具和政策價值的統(tǒng)一。它也帶來滯后效應、碎片效應和屏蔽效應等負效應。為了弱化其負效應。必須把滯后的回應性議程、超前的規(guī)劃性議程和長遠的制度性議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提升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public policy agenda is the primary link in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policy. It plays the functions of screening, starting and guiding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public policy agenda, different models have been formed. The cooperative response mod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 of public policy agenda in our country. The unity of overall synergy and effective response. It brings about the unification of policy demand and policy supply, the unification of social agenda and government agenda, the unification of policy tools and policy value. In order to weaken the negative effects, the lagging responsive agenda, the advanced planning agenda and the long-term institutional agenda must be combined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olicy.
【作者單位】: 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課題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批準號:11YJA8100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0;F83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慶新;腐敗與體制:內在關聯(lián)與應對之策[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2 項武愛;進一步完善監(jiān)督制度的思考——兼論反腐敗的內在機制[J];湖湘論壇;2005年06期
3 李曉秋;;網(wǎng)絡輿論對公共政策議程的影響及其對策[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1期
4 許克祥;;公共政策議程的成本分析[J];行政與法;2006年11期
5 王艷;;推進電子政務的內在機制約束及路徑選擇[J];情報雜志;2006年11期
6 高杰;;試論社會問題進入公共政策議程的途徑[J];華章;2009年10期
7 孫宇;;政府信息公開、公共政策議程和參與型治理[J];中國行政管理;2009年02期
8 李強彬;;論協(xié)商民主與公共政策議程建構[J];求實;2008年01期
9 鄭利平;行政體制與腐敗:內在機制與對策[J];經(jīng)濟學動態(tài);2002年03期
10 鄭利平;行政體制與腐敗:內在機制與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國忠;;《公務員法》實施與服務型政府創(chuàng)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武漢大學 彭晶晶 杜長征;健全政府公信力的內在機制[N];光明日報;2010年
2 鄒吉忠;現(xiàn)代制度的內在機制與價值[N];學習時報;2008年
3 顧駿 (作者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現(xiàn)代社會視野下重建中國慈善文化[N];長江日報;2007年
4 董娟;慈善為什么這樣紅?[N];中國經(jīng)營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劉靜 王四新;關注社保基金增值問題[N];工人日報;2003年
6 李懷峰 王磊 史廣旭;棗強機關效能建設出實招[N];衡水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熊威;社會網(wǎng)絡的資本化[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于慧;論我國地方政府權力的內在制約機制[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824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68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