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族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研究
本文選題:家族上市公司 切入點:股權結構 出處:《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博士論文
【摘要】: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研究始終是財務學者關注的熱點,本文則把目光集聚于中國家族上市公司,分析其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 西方經濟理論研究基礎是發(fā)達資本市場,但對我國的轉軌經濟中的家族企業(yè)來講,必有許多不適之處,怎樣吸收借鑒其合理成分為我所用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我國家族上市公司浮出水面時間不長,其行為特征無法建立在長期觀察資料之上,只得借助現有相關理論進行初步研究,從而體現出中國家族上市公司獨特的研究價值。從已有研究文獻來看,我國對家族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在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樣本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進一步的加以完善。 本文從現代企業(yè)理論、產權理論和專一分析家族企業(yè)的部分理論三個角度來展開論述。針對部分學者從所有權和控制權角度、文化影響角度或繼承權角度對家族企業(yè)下的諸多定義。本文提出,所謂家族上市公司就是指公司的終極控制權能夠歸結到個人或其家族成員,并且這些自然人或家族是公司的實際控制者的企業(yè)組織形式。本文計算出了所選樣本公司家族股東的終極控制權比例,本研究所需要的數據主要包括公司股權結構數據以及公司績效數據,這些數據主要來自CSMAR數據庫。本文選取了2007年-2009年A股主板的共839家符合本文定義的家族上市公司作為最終樣本,雖然家族上市公司情況復雜,但其經濟組織的本質特點必然通過一般的數量指標表現出來,而股權結構可以反映出這些本質特點。本文從股權屬性,股權集中度,內部人持股和股權流通性這四個方面來討論股權結構,并分析了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 民營企業(yè)與證券市場的聯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早期受到經營理念、融資思路、上市額度和政策規(guī)則等因素的局限,最初只有少數幾家家族企業(yè)中的幸運兒能夠進入我國的證券市場。且家族企業(yè)上市有幾個特征:間接上市方式是主流;超半數的家族上市公司集中在沿海開放地區(qū);行業(yè)分布相對集中;上市后的企業(yè)自身發(fā)展出現質的變化。 本文也分析了我國家族企業(yè)上市的主要動因:(1)我國內地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保護小股東權益的機制,加上上市家族企業(yè)及其控股的家族性非上市集團的存在,我國家族企業(yè)的上市動因至少存在掠奪小股東收益的潛在可能性。(2)我國家族企業(yè)已經初步建立起金字塔式的控股方式,而上市公司通常是在金字塔的最下端。(3)我國家族企業(yè)“圈錢”的可能性。 本文認為,公司績效包括財務績效與市場績效兩個組成部分。財務績效就是指由企業(yè)公開的財務報告中通過構造一些財務比率來衡量企業(yè)經營成果的方式。而市場績效則是在財務績效的基礎上又包含了市場對公司的評價。 為了克服傳統(tǒng)績效綜合評價方法的不足,本文借助于因子分析法來完成對16個財務指標的綜合評價,提取了五個公因子來解釋含量80%的信息,并且五個公因子的權重由其自身之間的數量關系來確定,具有客觀性。發(fā)現償債能力和主營業(yè)務相關盈利能力是影響綜合評價值的最強因素。這樣得到839個樣本的綜合評價值,將這個得分與配對樣本進行比較,從綜合因子值的平均數來看,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績效并不低,反而比一般的上市公司績效要高(雖然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因而,筆者認為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可能具有的特點影響了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并進而影響了公司績效。 我國家族企業(yè)上市主要以間接的“買殼上市”形式為主;我國家族企業(yè)上市的動因不僅僅在于獲取發(fā)展所需的社會資本,還可能在于控制家族對中小股東的侵占;應全面認識與對待家族企業(yè)上市的利與弊。 以股權結構四個方面的指標分別與ROE進行多元回歸,檢驗本文在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方面的假設,結論顯示:(1)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不相關;(2)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3)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外資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不相關;(4)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之間不存在倒U型形狀;(5)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不相關;(6)我國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權流通性與公司績效不相關;(7)我國家族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所有權比例和控制權比例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但兩權分離度與公司績效間并無顯著關系存在。 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議。第一,建立家族上市公司合理的股權結構。本文提倡要改變當前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權分布結構,做到適當合理的分散化和一定程度的外部化,改變家族上市公司由家族企業(yè)或自然人絕對控股的現狀,提倡由絕度控股向相對控股轉變。第二,規(guī)范和完善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本文提倡要以先進的公司治理原則和方法來改造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并且實現持續(xù)的管理創(chuàng)新。第三,充分發(fā)揮證券監(jiān)管部門、新聞媒體、機構投資者等多方治理作用,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本文特別提出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guī)范中加強對“終極所有人”的信息的披露要求,提高相關信息的透明度,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第四,擴寬民營上市公司、特別是家族上市公司的上市渠道,從而緩解其融資難題,并從根本上促進其管理和經營能力的提高。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75;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方杰,王浚浦;基于DEA模型的家族企業(yè)上市公司業(yè)績分析[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熊鵬;我國家族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制度分析[J];財經科學;2003年01期
3 易憲容;家族上市公司的制度分析[J];財貿經濟;2002年03期
4 陳躬林;家族企業(yè):有待于正確評價的企業(yè)制度[J];東南學術;2002年01期
5 孔愛國,王淑慶;股權結構對公司業(yè)績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趙旭,凌亢;對民營上市公司績效的實證分析與評價[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0年10期
7 于東智;股權結構、治理效率與公司績效[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1年05期
8 陳文婷;李新春;;上市家族企業(yè)股權集中度與風險傾向、市場價值研究——基于市場化程度分組的實證[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年10期
9 儲小平;職業(yè)經理與家族企業(yè)的成長[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10 胡潔;胡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 聞岳春;[N];中國證券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胡潔;股份公司股權結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劉平青;轉軌期中國家族企業(yè)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吳斌;家族企業(yè)理論與當代中國家族企業(yè)成長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李華;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及其優(yōu)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范忠寶;中國家族企業(yè)論[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謝國忠;我國家族企業(yè)組織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1年
2 李思平;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3 李鵬;家族企業(yè)的邊界[D];浙江大學;2001年
4 吳風來;基于企業(yè)性質的股權結構與績效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5 李慧;家族企業(yè)治理模式及其優(yōu)化[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6 陳達宏;論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668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66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