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境下中國公立美術館的職能轉型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09:31
本文關鍵詞:新語境下中國公立美術館的職能轉型
【摘要】:美術館對人類文化資源的收藏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又是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在公共美術教育領域承擔著重要角色。如今在世界各國美術館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并得到它們的普遍重視。各個國家的美術館都在利用其藝術資源來充實自身,擴大在藝術世界的影響力,甚至在一些地區(qū),美術館產(chǎn)業(yè)已成為當?shù)氐闹еa(chǎn)業(yè),研究美術館,是對一個跨領域綜合學科的研究,既有利于弘揚本土的藝術形式,又能與國際當代藝術形式發(fā)生對話,提升我國自身的美術館競爭力,然而長久以來,由于我國美術館領域理論的缺失和制度的落后,使得我國的美術館事業(yè)長期滯后于發(fā)達國家,美術館如何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如何能將自身的職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如何在新形勢下轉變職能以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這都是扼需解決的問題,這些現(xiàn)實都急需具體的理論作為指導。本文就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將對我國公立美術館職能轉型的研究作為文章的切入點,通過對國內(nèi)外美術館領域的研究進行梳理和總結,借鑒了新美術館學、博物館懷疑論、藝術制度理論等諸多理論,分析了現(xiàn)今公立美術館在我國藝術體制中的定位,在充分探討阻礙美術館職能轉型因素的基礎上,從藝術制度理論、美術館觀念和文化產(chǎn)業(yè)三個層面具體闡發(fā)了公立美術館職能轉型的具體表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公立美術館的發(fā)展在總體上比較保守,在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對新美術館學理論的吸收上也較為滯后,它們的職能也比較單一。本文節(jié)選了一些北京、上海、廣州等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地區(qū)的公立美術館,重點研究了它們在美術館職能轉型上的一些探索,以期能夠給予我國的公立美術館建設事業(yè)一點啟示。文章的總體構思是試圖理清公立美術館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職能轉型以及轉型的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文章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美術館及公立美術館概念的界定,明確了公立美術館在我國美術管理體制中的定位和與其相關各種機構的上下文關系,分別從我國美術管理制度的頂層制度和頂層組織兩方面對公立美術館進行定位,并對我國美術館的發(fā)展軌跡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梳理。第二部分便是對為什么要進行職能轉型的討論,這其中有外因即新美術館學、博物館學的理論支撐,同時也是我們自身建立國族文化主權的內(nèi)在需求,同時,客觀因素的確實存在也是要厄需轉型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客觀因素時,遵從的是從制度、觀念、利益三個角度入手,為第三章職能轉型的陳述理清了思路。第三部分是對公立美術館職能轉型具體表現(xiàn)的論述,分別從美術館的文化產(chǎn)業(yè)效應、美術館理念和藝術制度三方面來具體論述,論證了公立美術館已經(jīng)逐漸從以展覽為主的模式向功能更為多元的傾向發(fā)展的觀點,F(xiàn)今,公立美術館正逐步在完善其固有的收藏、學術、教育、展覽等職能的前提下,探索并實踐著更為新型的職能,本文的寫作便是是對這些探索與實踐的一種總結。
【關鍵詞】:公立美術館 職能轉型 藝術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124
【目錄】: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緒論11-15
- 一、研究緣起11-12
- 二、研究概況綜述12-14
- 三、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美術館與公立美術館15-31
- 第一節(jié) 何謂美術館及美術館的分類15-17
- 第二節(jié) 公立美術館的“傳統(tǒng)”性17-21
- 一、傳統(tǒng)的藏品形式17-19
- 二、傳統(tǒng)的運營模式19-20
- 三、傳統(tǒng)的策展理念20-21
- 第三節(jié) 公立美術館在我國美術管理體制中的位置21-26
- 一、美術管理體制的頂層設計22-25
- (一)制度設計22-23
- (二)組織設計23-25
- 二、美術管理體制的中層架構25-26
- (一)人才培養(yǎng)機制:專業(yè)美術院校25
- (二)創(chuàng)作機制:各級畫院25-26
- (三)典藏展陳及公共教育機制:各級美術館26
- 第四節(jié) 公立美術館的職能與問題概述26-31
- 第二章 公立美術館職能轉型的動因31-42
- 第一節(jié) 新博物館學的理論轉向31-35
- 一、美術館空間是一個值得爭取的空間31-32
- 二、述說“物”的“雙重結構”32-34
- 三、觀眾:從斷裂到連接34-35
- 第二節(jié) 公立美術館的新使命35-38
- 一、文化主權的宣講36-37
- 二、主流價值觀的重構37-38
- 三、國家形象的塑造38
- 第三節(jié) 公立美術館謀求變革的阻礙因素38-42
- 一、制度因素:“情景理性”的選擇39-40
- 二、觀念因素:“路徑依賴”的思維慣性40
- 三、利益因素:“非帕累托改變”的利益綁架40-42
- 第三章 公立美術館職能的轉型42-65
- 第一節(jié) 美術館的藝術產(chǎn)業(yè)化——滿足觀眾的文化消費需求42-46
- 一、畢爾巴鄂效應42-44
- 二、城市統(tǒng)合中的寧波美術館44-46
- (一)由客運碼頭向藝術碼頭的華麗轉身44-45
- (二)美術館的文化產(chǎn)業(yè)效應45-46
- 第二節(jié) 語境的營造——向體驗型美術館轉型46-51
- 一、博物館懷疑論中對語境的闡釋47-48
- 二、語境對展覽的闡釋48-49
- 三、向體驗性美術館轉型——以中國美術館為例49-51
- 第三節(jié) 對公立美術館職能空間的激活——藝術制度中的雙年展機制51-65
- 一、作為藝術制度的雙年展52-54
- 二、雙年展與公立美術館的對話54-59
- 三、雙年展對公立美術館職能空間的激活——以上海雙年展為例59-65
- (一)作品/展覽——藝術形式多元融合的空間60-61
- (二)教育/服務——公公藝術教育與推廣的空間61
- (三)主題/學術——學術討論的空間61-62
- (四)經(jīng)營/贊助——贊助更為多元的空間62-65
- 結語65-67
- 注釋67-71
- 參考文獻71-7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75-76
- 致謝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方華;;外部需求變化與美術館管理理念的轉變[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04期
2 王耀成;;從客運碼頭到藝術碼頭——寧波美術館籌建散記[J];寧波通訊;2005年11期
3 馬鴻增;20世紀我國美術館的發(fā)展軌跡與思考[J];美術觀察;2000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飛強;博物館的悖論[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5256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5256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