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走向當代的新水墨
本文選題:新水墨 + 現(xiàn)代水墨; 參考:《文藝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本文簡短回顧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水墨畫的多次變革,側(cè)重論述水墨在許多轉(zhuǎn)型中的兩個取向———表現(xiàn)型和抽象型,以及從現(xiàn)代向當代轉(zhuǎn)型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多媒介水墨"。并以即將開幕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水墨展為例,說明這個展覽正是西方人提供的一個"非西方的當代藝術"的樣本。文章認為,在水墨走向當代的進程中,將不會是在原有的水墨格局和框架中完成。水墨可以是走向當代的出發(fā)點,但卻不是一座必須固守的"東方城堡"。新水墨必須是一個敞開的空間,一個可以接納任何新觀念、新媒介的實驗基地。藝術家可以在這里自由出入。在這個出走與回歸的過程中,水墨畫將可能以解體的方式獲得再生。它可能是新水墨,也可能是具有水墨元素甚至僅僅與水墨有關的多媒介的新藝術。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many changes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in the past century, and focuses on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ink and wash in many transformations-expressive and abstract,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multi-medium ink"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modern to contemporary. Take the forthcoming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Ink Exhibition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the exhibition is a sample of "non-Western contemporary art" provided by Westerners. The paper hol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nk painting going to the present age, it will not be completed in the original pattern and frame of ink wash. Ink can be the starting point to go to the present age, but it is not an oriental castle that must be adhered to. New ink must be an open space, an experimental base that can accept any new ideas, new media. Artists are free to move in and out of here. In this runaway and return process, ink painting will be possible to break up the way to regenerate. It may be new ink, or it may be a new art with ink elements or even multi-media only related to ink.
【分類號】:J2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雪蓮;大洋彼岸的國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中國名瓷》編后[J];美術之友;2000年06期
2 羅宗真;世界藝術品的寶庫——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記[J];東南文化;2002年08期
3 陳儒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藝術——孫志新博士訪談[J];美術學報;2003年02期
4 朱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印象[J];美術大觀;2006年06期
5 何綿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林語堂收藏展[J];閩臺文化交流;2008年01期
6 張杰;;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收藏[J];世界知識;2009年11期
7 陳儒斌;;收藏與展覽是藝術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例[J];中國博物館;2013年01期
8 安文;李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中國古典畫作[J];東方收藏;2014年05期
9 惠學耕;;大都會博物館訪石記[J];寶藏;2013年04期
10 沈陽;;超驗藝術:意念攝影 2005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覽《完美的媒介:攝影與靈學》[J];中國攝影家;2008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商小韞;“忽必烈的時代——中國元代藝術展”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幕[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劉莉;紐約大都會:精英主導,政府輔助[N];東方早報;2011年
3 早報見習記者 杜方舒;“讓博物館向人們敞開胸懷”[N];東方早報;2012年
4 徐靜;中華文化古風神韻再現(xiàn)菲島[N];光明日報;2007年
5 楊時e,
本文編號:19151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91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