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它百分之十五的歷史
本文關鍵詞: 中華書局 文獻專業(yè) 古籍整理出版 編輯 世說新語 八股文 楚辭 歷史 校注 上海圖書館 出處:《讀書》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一九八二年初,我們古典文獻專業(yè)七七級半個班、九名同學一塊兒分配到中華書局,大家抱著鋪蓋卷、扛著書箱,從海淀區(qū)的北大,被一車拉到豐臺區(qū)的蒲黃榆宿舍,安營扎寨。從此我在中華書局,一待就是十五年。去年在上海圖書館的中華書局百年局史展覽里,有一張我們班的畢業(yè)照,看見之后我才意識到,在中華書局一百年的歷史當中,我也是它百分之十五的一個見證人。
[Abstract]:In early 1982, we classical literature professional seven and a half class, nine students assigned to the Zhonghua Bookstore together, everyone carrying a roll, carrying a book box, from Haidian District of Peking University. I was dragged to the Puhuangyu dormitory in Fengtai District and set up a camp. Since then, I have been staying at the Chinese Book Company for 15 years. Last year, at the Shanghai Library, there was a graduation photo of our class at the China Book Company's Centennial Bureau History Exhibition at the Shanghai Library. After seeing it, I realized that I was also a witness to the Chinese Book Company in its 15%-year history.
【分類號】:I25
【正文快照】: 一九八二年初,我們古典文獻專業(yè)七七級半個班、九名同學一塊兒分配到中華書局,大家抱著鋪蓋卷、扛著書箱,從海淀區(qū)的北大,被一車拉到豐臺區(qū)的蒲黃榆宿舍,安營扎寨。從此我在中華書局,一待就是十五年。去年在上海圖書館的中華書局百年局史展覽里,有一張我們班的畢業(yè)照,看見之后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一新;;《世說新語校箋》校點拾遺[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2 ;求疵錄[J];讀書;1984年08期
3 閻步克;;阮咸何曾與豬同飲[J];文史知識;2007年01期
4 鄭學_";;《世說新語·文學篇》札記(三)——余嘉錫先生《世說新語箋疏》拾遺[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5 范子燁;;說“汝語”——亡國之君孫皓的一首謔詩(上)[J];文史知識;2007年11期
6 劉開揚;關于《杜臆》的一條解釋——杜甫《醉時歌》句“燈前細雨檐花落”[J];文史哲;1981年06期
7 馬斗全;《辭源》(修訂本)“河汾諸老詩集”條訂正[J];晉陽學刊;1985年03期
8 凌培;《世說新語校箋》句讀商榷二則[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9 謝宇秋;夜讀偶記(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10 李小靈;;小方寸里的大世界[J];雜文選刊(上旬版);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元;;章句學與兩漢儒學風向[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2 姚小鷗;王克家;;《論語·憲問》篇“駢邑三百”解[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3 朱金城;;中華書局標點本《李太白全集》校讀小記[A];李白學刊(第二輯)[C];1989年
4 祁志祥;;“真幻”說: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真實觀[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歐明俊;陳X;;也論稼軒其人其詞之“氣”[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黃源海;;蔣士銓研究書目檢索[A];蔣士銓研究論文集[C];1985年
7 邵炳軍;賴旭輝;;“雎鳩”意象考論——《詩·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經營藝術研究之一[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8 ;褚斌杰教授主要論著目錄[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9 邱文彬;;宋初文學家楊億與武夷山[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單周堯;;《春秋左傳讀敘錄》的評價問題[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靜;追求出嘉惠學林之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2 何明昕;中華書局推出新版《中國文學作品選注》[N];文學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舒晉瑜;十七大黨代表話書業(yè)五年巨變[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梁想;“胡為乎泥中”[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金瑩;用細節(jié)激活歷史[N];文學報;2007年
6 記者張可杰;從文學邊緣處慢慢燦爛[N];孝感日報;2009年
7 十五;武俠大賽冠軍來自麻省理工[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8 張文斌;稿件編排隨意筆,辭章剖析解牛刀[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李棟;喬冠華之女處女作出版再現歷史抒寫血脈深情[N];中華新聞報;2008年
10 趙獻濤;魯迅與《今世說》[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華;蘇門六君子交誼考論[D];浙江大學;2005年
2 姚曉菲;兩晉南朝瑯邪王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3 時國強;元嘉三大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徐國榮;中古文士生命觀及其文學表述[D];南京大學;1998年
5 趙雷;士族與魏晉南朝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鄭慧霞;盧仝研究(Ⅱ)[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傅剛;《昭明文選》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8年
8 孫寶;魏晉文學與儒學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馮莉;《文選》賦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何國平;山水詩前史[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華;魏晉南北朝女性文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2 潘江艷;左思精神風貌透視[D];蘭州大學;2007年
3 柯鎮(zhèn)昌;龍亢桓氏與文學[D];廈門大學;2008年
4 蔡偉;《文賦》焦慮意識探析[D];西南大學;2009年
5 楊恒;《世說新語》所涉僧人、名士交游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辛文;魏晉玄言詩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7 焦燕;庾信詩賦意象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馬利文;唐代詠竹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徐婷婷;陳郡袁氏及袁淑文學述論[D];河南大學;2009年
10 鄭偉;唐前嵇康現象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727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47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