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確定下的風險厭惡供應鏈定價決策
本文關鍵詞:需求不確定下的風險厭惡供應鏈定價決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產品市場需求不確定的提高,企業(yè)投資新產品的風險增加,但迫于保持企業(yè)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又必須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開發(fā)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去占領市場。已有文獻對產品需求不確定下供應鏈的各項決策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主要通過分析產品不確定因素對供應鏈各項決策的影響,從而在不確定條件下做出最優(yōu)決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產品投入市場的不同生命階段,產品的不確定程度是不同的,同時,不同階段決策者關注的決策內容也不同,產品導入期為了推廣產品,廣告費用、服務水平是決策者必須關注的重點,而產品成熟期,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提升顧客忠誠度是企業(yè)必須考慮的重點,因此建立企業(yè)產品回收機制,樹立環(huán)保的企業(yè)形象在環(huán)保意識不斷提高的現代是一個有效的手段。此外,以往文獻大多是在風險中性的假設條件下對供應鏈的決策行為進行研究,而現實中決策者都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在外界環(huán)境相同的條件下,決策者所做出的決策必定會因為其風險厭惡態(tài)度不同而產生偏差,因此在分析供應鏈最優(yōu)決策的過程中就必須將決策者的風險偏好考慮進來。論文介紹了產品生命周期、期望效用和Stackelberg博弈等相關理論,對閉環(huán)供應鏈決策、需求不確定性決策和產品導入期決策等問題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綜述分析;對產品導入期和成熟期階段的不確定性進行區(qū)分,即產品導入期需求不確定高于成熟期,且由于決策者受自身行為特征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其風險偏好不同,因此改進決策者風險中性的假設為風險厭惡,在此基礎上,采用確定性等價原理構造更符合實際的效用函數,建立以制造商為Stackelberg主導的最優(yōu)供應鏈決策模型,研究了產品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不確定性和決策者的風險偏好對供應鏈最優(yōu)決策的影響。
【關鍵詞】:產品生命周期 需求不確定 風險厭惡 博弈理論 閉環(huán)供應鏈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274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緒論8-12
-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8-10
- 1.2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框架結構10-12
- 2 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12-32
- 2.1 概念界定12-18
- 2.1.1 新產品12-14
- 2.1.2 專利14-16
- 2.1.3 風險容忍水平16-17
- 2.1.4 再制造17-18
- 2.2 相關理論18-27
- 2.2.1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18-22
- 2.2.2 期望效用理論22-25
- 2.2.3 Stackelberg博弈理論25-27
- 2.3 相關文獻綜述分析27-32
- 2.3.1 閉環(huán)供應鏈決策問題研究27-28
- 2.3.2 需求不確定性問題研究28-29
- 2.3.3 產品導入期相關決策問題研究29-30
- 2.3.4 產品成熟期相關決策問題研究30
- 2.3.5 文獻綜述結論30-32
- 3 潛在市場需求不確定下的產品導入期供應鏈決策32-46
- 3.1 問題的提出32-33
- 3.2 符號定義和假設條件33-34
- 3.3 建立數學模型和最優(yōu)解分析34-40
- 3.4 數值分析40-44
- 3.4.1 零售商風險容忍水平對供應鏈決策的影響40-42
- 3.4.2 需求風險對供應鏈決策的影響42-44
- 3.4.3 供應鏈長期決策的選擇44
- 3.5 本章小結44-46
- 4 需求不確定下的產品成熟期閉環(huán)供應鏈決策46-56
- 4.1 問題的提出46-47
- 4.2 模型描述和符號定義47-48
- 4.2.1 模型描述47-48
- 4.2.2 符號定義48
- 4.3 建立數學模型與最優(yōu)解分析48-50
- 4.3.1 集中決策模型49
- 4.3.2 分散決策模型49-50
- 4.4 均衡結果分析50-53
- 4.5 數值分析53-55
- 4.5.1 零售商風險容忍水平和需求風險對供應鏈決策的影響53-54
- 4.5.2 原制造商生產成本和第三方再制造商生產成本對供應鏈決策的影響54-55
- 4.6 本章小結55-56
- 5 結論56-57
- 致謝57-58
- 參考文獻58-62
- 附錄62
- A.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2
- B.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目錄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興發(fā);;中國A股市場的風險厭惡度量[J];統計與決策;2008年01期
2 敬志勇;孔東民;厲吉斌;;風險厭惡測定與我國銀行治理效率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10年06期
3 周業(yè)安;左聰穎;陳葉烽;連洪泉;葉航;;具有社會偏好個體的風險厭惡的實驗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6期
4 于國安;;特許權人風險厭惡條件下的基礎設施特許權合約分析[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5 熊恒慶;施和平;;零售商風險厭惡下的訂貨時機分析[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1年04期
6 熊恒慶;黃勇;楊建仁;;基于風險厭惡的供應鏈訂貨時機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3年01期
7 巴巴·希夫;;如何激勵風險厭惡型經理去創(chuàng)新[J];商學院;2013年Z1期
8 羅伯勛,盧本捷;投資者風險厭惡的變量[J];系統工程;1997年01期
9 李蘭軍;;經理層風險厭惡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年03期
10 陳進華;忻佳毅;;風險厭惡度增加 市場陷入震蕩[J];世界有色金屬;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貝政新;朱丹;方健雯;;消費波動、未預期通貨膨脹與時變風險厭惡[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羅春林;田歆;;基于收益共享的風險厭惡供應鏈協調研究[A];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A05系統工程理論應用與創(chuàng)新[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項崢;社會融資或陷入風險厭惡型收縮[N];經濟參考報;2014年
2 資深媒體人士 陳志龍;房地產“風險厭惡”體現市場理性[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3 興業(yè)銀行 魯政委;快速大幅降息值得期待[N];上海證券報;2008年
4 杭行;理性對待財富[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5 職業(yè)投資者,經濟學博士 揚韜;伸手的藝術[N];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
6 巴曙松 盧曉平;金融監(jiān)管要鼓勵市場創(chuàng)新[N];江蘇經濟報;2006年
7 王國軍;保險僅僅是有錢人的事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8 本報記者 梁曉亮;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告訴我們什么?[N];經濟日報;2003年
9 李仁君;曹操為什么要殺呂布[N];海南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年輕人加入穩(wěn)定理財大軍[N];貴陽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建立;高階風險厭惡決策行為的理論分析與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羅春林;風險厭惡供應鏈的定價與訂貨策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王麗麗;基于期權契約模型的風險厭惡供應鏈的決策與協調[D];青島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萌;含時變風險厭惡及逆風參數的價格動態(tài)模型及實證分析[D];新疆大學;2015年
2 林潔;基于風險厭惡悖論的個體投資行為金融學實驗研究[D];寧波大學;2014年
3 鄧騰騰;需求不確定下的風險厭惡供應鏈定價決策[D];重慶大學;2015年
4 周玉龍;財富沖擊與相對風險厭惡[D];廈門大學;2014年
5 李紅梅;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管理者風險厭惡及其融資行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08年
6 皮方;風險厭惡和失望厭惡條件下的期貨套期保值與市場均衡[D];武漢大學;2005年
7 王葉文;管理者風險厭惡對上市公司融資偏好影響實證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8 徐勇強;管理者風險厭惡及其存貨管理行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9 魏桂梅;考慮風險厭惡與財富分散效應的股票期權評價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10 王穎;風險厭惡情況下供應鏈聯合契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需求不確定下的風險厭惡供應鏈定價決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87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6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