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小企業(yè)信用風險識別——基于北京地區(qū)信貸數(shù)據的實證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credit risk identification of small enterprises under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industry, credit granting enterprises and core enterprises. The credit risk identific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Then, by comparing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al financing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small business keeping probability, it shows that supply chain finance can improve the credit status of small enterprise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perfecting the credit database, adjusting th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attribute and strengthening the model checking.
【作者單位】: 華夏銀行博士后工作站;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北京聯(lián)合大學商務學院;
【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經費資助(項目編號:2012ZZ-113)
【分類號】:F832.4;F276.3;F274;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鮑旭紅;;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和產業(yè);2009年01期
2 彎紅地;;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模型分析研究[J];經濟問題;2008年11期
3 陳祥鋒,石代倫,朱道立;融通倉與物流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J];科技導報;2005年09期
4 任文超;物資“銀行”及其實踐[J];科學決策;1998年02期
5 熊熊;馬佳;趙文杰;王小琰;張今;;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風險評價[J];南開管理評論;2009年04期
6 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yè)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年02期
7 胡海青;張瑯;張道宏;陳亮;;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研究[J];軟科學;2011年05期
8 羅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chuàng)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旺;蔡旺清;;基于村鎮(zhèn)銀行的西部物流金融發(fā)展研究——以廣西百色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6期
2 丁斌;劉松林;;基于期權合約的應急物資采購定價策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唐連生;高歌;吳雅冰;;基于“CAFTA共生圈”的物流金融風險控制與安全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3期
4 肖奎喜;徐世長;熊劍;;群態(tài)融資機理與路徑演繹——基于博弈分析的中小企業(yè)融資決策與理性突圍[J];財經科學;2009年05期
5 肖奎喜;徐世長;;金融供應鏈:弱勢信貸的內生性突破與群決策生態(tài)績效——基于群態(tài)融資模式下的信用回流與動態(tài)價值評價[J];財經論叢;2010年05期
6 張文春;;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yè)融資研究[J];財會通訊;2010年32期
7 張曼;;大型鋼鐵制造企業(yè)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選擇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24期
8 徐金河;;中小企業(yè)供應鏈融資調查分析——來自蘇州地區(qū)數(shù)據[J];財會通訊;2012年15期
9 謝清河;;銀行發(fā)展供應鏈金融相關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0年03期
10 樊新民;王千紅;;試析金融供應鏈中融資企業(yè)違約風險的成因[J];財會月刊;2010年2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吳曉萌;袁琳;;供應鏈金融模式及風險控制問題探討[A];“2009年北京批發(fā)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白少布;劉洪;陶厚勇;;面向供應鏈融資的企業(yè)運作收益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司林勝;徐營星;;物流的延伸服務——物流金融[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平海;;中小物流企業(yè)倉單質押管理模式探討[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創(chuàng)業(yè)與中小企業(yè)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馬中華;何娟;;物流企業(yè)參與下的庫存質押融資中的委托代理問題研究[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崔海東;;基于第三方物流視角的融通倉運作模式研究[A];'2007現(xiàn)代物流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m花;林權抵押貸款信用風險評估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2 王子良;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新物流金融服務的發(fā)展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夏泰鳳;基于中小企業(yè)融資視角的供應鏈金融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王淼;銀行合格借款者項目源培育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5 張義剛;基于零售商融資方式的供應商運營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賈海濤;中小企業(yè)融資的政府行為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7 張華芹;基于和諧理論的供應鏈鏈內企業(yè)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任豪祥;林產品物流倉單質押風險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1年
9 朱文貴;金融供應鏈分析與決策[D];復旦大學;2007年
10 胡愈;現(xiàn)代農村物流建設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瑞欣;基于供應鏈金融的物流銀行運作模式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鄒恒;渣打銀行供應鏈金融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趙芹;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yè)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胡丹;我國中小企業(yè)供應鏈融資模式及其應用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王新;天津外代物流金融項目流程設計和風險防控[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徐菲;金融物流模式及發(fā)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王元杰;中信銀行供應鏈融資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8 趙云;商業(yè)銀行物流金融業(yè)務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9 周明;江西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服務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楊國華;商業(yè)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yè)務的風險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雙全,王華;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4年12期
2 何俊德;楊誠;;關于我國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的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11期
3 楊晏忠;;論商業(yè)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防范[J];金融論壇;2007年10期
4 鮑旭紅;;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和產業(yè);2009年01期
5 古志輝;戰(zhàn)略擴張與融資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6 秦學志,吳沖鋒;道德風險與企業(yè)動態(tài)投融資的有效策略集分析[J];管理科學學報;2005年02期
7 徐鳳霞;我國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3年11期
8 彎紅地;;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模型分析研究[J];經濟問題;2008年11期
9 陳祥鋒,石代倫,朱道立;融通倉與物流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J];科技導報;2005年09期
10 任文超;物資“銀行”及其實踐[J];科學決策;199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閆俊宏;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及其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熊小芬;物流金融業(yè)務模式及風險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卞寧;中小企業(yè)供應鏈融資模式及其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官帥;張才仙;;基于判別分析模型的企業(yè)信貸風險評估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18期
2 楊舒琪;;供應鏈金融的相關博弈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傅強,李永濤;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J];華東經濟管理;2005年09期
4 宋新明;居勇;曾鳴;衛(wèi)煒;褚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BP神經網絡的電力客戶信用評價[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5 劉伊雯;夏恩君;賀明;;基于財務指標的高科技中小型企業(yè)信用風險評價[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年02期
6 魏婷;何曉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評價[J];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韓明輝;;供應鏈金融下的農業(yè)小企業(yè)融資信用風險研究[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年04期
8 郭清馬;;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年02期
9 胡海青;張瑯;張道宏;陳亮;;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研究[J];軟科學;2011年05期
10 劉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9年3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夏圣安;朱航;葉朝輝;劉買利;;核磁共振(NMR)結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馬兜鈴酸對大鼠的腎毒性[A];第十三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田美玉;孫敏;;中國上市公司債務期限結構對公司績效影響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李永臣;李慧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發(fā)電企業(yè)財務狀況[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李樂;劉俊芳;;內陸開放型經濟開放度的指標體系及實證分析——基于重慶與非沿邊地區(qū)的比較[A];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胡天彤;許永龍;;時間序列分析在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預測中的應用[A];200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趙莽;林齊寧;;移動用戶滿意度指標重要性測量[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業(yè)務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左康;程存歸;郭水良;陳建華;;不同產地虎杖根FTIR——主成分分析[A];第十四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魯春陽;楊慶媛;田永中;文楓;;基于主成分法的區(qū)域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青年學者論壇專輯[C];2006年
9 鄧波;周玉容;龐小峰;;紅外光譜及主成分分析在中藥蒿本的鑒別與聚類分析中的應用[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鄒凌云;王正志;;基于主成分分析-神經網絡的非編碼RNA預測[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紅軍;農合機構謹防信用風險[N];金融時報;2007年
2 記者 桂雪琴;海外貿易須警惕信用風險[N];中國船舶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閆立良;中國首批信用風險緩釋合約5日正式上線[N];證券日報;2010年
4 南通市對外貿易委員會 鄭興鐸;外貿企業(yè)信用風險的控制[N];中國財經報;2000年
5 郭繼豐;信用風險揭示制度不建立 下一個顧雛軍還將出現(xiàn)[N];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
6 馬一兵;國際貿易中對海運信用風險的防范[N];國際商報;2001年
7 山特維克中國區(qū)信用經理 董偉;規(guī)避分銷商帶來的信用風險(1)[N];國際商報;2004年
8 劉宏程(作者簡介: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學術委員);企業(yè)信用風險的來源與分析[N];國際商報;2004年
9 睢穎;論信用風險的社會控制[N];河北經濟日報;2002年
10 趙曉強;規(guī)范關聯(lián)交易防范信用風險[N];經濟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光;上市公司違約率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2 彎紅地;銀企聯(lián)盟供應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羅長青;信用風險相關性度量模型的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4 顧乾屏;商業(yè)銀行法人客戶信用風險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5 陳澤鵬;新創(chuàng)小型企業(yè)間接融資的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徐志春;我國商業(yè)銀行中小企業(yè) 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熊大永;信用風險理論與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張健;信用風險的度量與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王國棟;信用風險參數(shù)估計的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10 楊軍;關于國有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成因與識別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春巖;上市公司信用風險實證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比較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2 倪愛東;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田凱;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信用風險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楊曉杰;中國上市公司信用能力與信用傾向風險評價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王光;信用風險計量方法及我國銀行應用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6 陳開方;國有商業(yè)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7 熊楓;中國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吳文靜;基于KMV模型的不同地區(qū)上市公司信用風險的比較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9 張琴;供應鏈信用風險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鄧善科;基于內部評級法(IRB)的我國商業(yè)銀行客戶信息風險測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480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14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