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庫存博弈對裝配系統(tǒng)的績效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裝配系統(tǒng) + 信息共享; 參考:《管理科學學報》2013年11期
【摘要】:鑒于供應管理對裝配系統(tǒng)的重要意義,本文以VMI管理策略和成本共擔機制為背景,研究了信息封閉和信息共享兩種環(huán)境中多供應商對單制造商的庫存博弈問題,以及供應商決策對于零部件庫存量和供應鏈利潤分配的影響.此外,通過對比集中模式,給出了提高分散模式績效的兩種途徑.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信息封閉時,供應商對較小庫存者的不合理預期會導致決策失誤,從而同時損害到制造商和供應商的收益.在保證各參與方期望利潤不減和博弈均衡解存在的前提下,信息共享和成本共擔比例的調(diào)節(jié)可以提高分散模式的績效.如果分散決策能夠協(xié)同為集中決策,那么在延誤成本較高時,集中模式應該采取等量的零部件庫存策略,而在延誤成本較低時,非等量庫存策略會更優(yōu),這一結(jié)論細分了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改進方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upply management to assembly system, this paper, based on VMI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cost sharing mechanism, studies the inventory game between multi-supplier and single manufacturer in two environments: information closur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impact of supplier decision on spare parts inventory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in supply chain. In addition, two way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ecentralized mode are given by comparing the centralized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information is closed, the un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the supplier to the smaller inventory will lead to the wrong decision, which will damage the profit of both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supplier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non-reduction of profit and the existence of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 the performance of decentralized mode can be improved by adjusting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st sharing ratio. If decentralized decision can be coordinated into centralized decision, then when delay cost is high, centralized mode should adopt equal parts inventory strategy, but when delay cost is lower, non-equal inventory strategy will be better. This conclusion subdivides the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 from dispersion mode to centralized mode.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072035)
【分類號】:F274;F224.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魯其輝;朱道立;;含交付時間不確定性的供應鏈協(xié)調(diào)策略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8年02期
2 關旭;馬士華;應丹豐;;基于多重結(jié)算方式的裝配系統(tǒng)協(xié)同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偉;余穩(wěn)定;朱懷偉;;一類交付時間不確定的供應鏈優(yōu)化模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張煜;汪壽陽;;不對稱信息下供應商安全狀態(tài)監(jiān)控策略分析[J];管理科學學報;2011年05期
3 李果;高韜;馬士華;王兆華;;不確定交貨時間下基于BOM下線結(jié)算的供應鏈協(xié)同供貨[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1年02期
4 李果;張祥;馬士華;王兆華;;不確定交貨條件下供應鏈裝配系統(tǒng)訂貨優(yōu)化與協(xié)調(diào)研究綜述[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2年02期
5 李毅鵬;馬士華;;基于Supply-Hub的多供應商—制造商二維協(xié)同關系研究[J];珞珈管理評論;2011年02期
6 付紅;馬永開;唐小我;;供應商損失厭惡情形下組裝供應鏈協(xié)調(diào)[J];控制與決策;2013年10期
7 蘇菊寧;陳菊紅;劉晨光;;不確定響應時間下價格時變供應鏈的協(xié)調(diào)[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年03期
8 徐龍封;;基于需求時間和交付時間都不確定的供應鏈優(yōu)化模型研究[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李果;張祥;馬士華;;基于不同交貨期策略的兩供應商-單制造商協(xié)同供貨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10年05期
10 LI Guo;LIU Mengqi;WANG Zhaohua;PENG Bingzong;;Supply Coordination Based on Bonus Policy in Assembly under Uncertain Delivery Time[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新星;朱名勛;;供應鏈管理環(huán)境下信息流研究綜述[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家國;基于突發(fā)事件風險的供應鏈利益分配與行為決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李果;不確定交貨條件下兩供應商—單制造商協(xié)同供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關旭;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下裝配系統(tǒng)協(xié)同供應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卿前愷;基于TPL的VMI供應鏈決策博弈與收益共享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謝磊;加工裝配式供應鏈供應物流協(xié)同影響機制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伏紅勇;訂單農(nóng)業(yè)模式下考慮天氣影響的農(nóng)產(chǎn)品供應鏈協(xié)調(diào)[D];重慶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唐小平;兩銷售市場下閉環(huán)供應鏈定價與協(xié)調(diào)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閆蕾;基于承諾到貨時間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diào)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3 郭冰榕;基于訂貨制度分析的中小制造業(yè)集群供應鏈敏捷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楊象潑;國際化經(jīng)營中的生產(chǎn)模式轉(zhuǎn)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彭秉宗;供應不確定下兩供應商—單制造商協(xié)同供貨過程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李彥平;風險規(guī)避的零售商定價與交貨期競爭合作決策模型[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7 石兆文;基于突發(fā)事件的供應鏈交貨延遲的測算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8 干華棟;第三方物流參與下的醫(yī)藥供應鏈協(xié)調(diào)與收益分配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任婕;促銷行為下的兩級供應鏈利潤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達慶利,張欽,沈厚才;供應鏈中牛鞭效應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2 杜少甫;梁j;董駿峰;邱昊;;考慮隨機且可控提前期的時基補貨發(fā)貨策略[J];管理科學學報;2009年06期
3 張錦特;鄭淑玲;;持續(xù)生產(chǎn)循環(huán)下變動供需之供應鏈協(xié)調(diào)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10年08期
4 浦徐進;石琴;凌六一;;多供應商準時制懲罰機制與激勵機制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6年11期
5 陳冬,顧培亮;供應鏈管理若干問題研究與進展評述[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明燁;;供應鏈的信息激勵及其博弈分析[J];經(jīng)濟論壇;2009年23期
2 劉金竹;;基于信息共享的供應鏈定價策略及利潤增值研究[J];價值工程;2009年02期
3 王德迅;《冷戰(zhàn)后的世界經(jīng)濟體系──協(xié)調(diào)與對立的博弈理論》評介[J];世界經(jīng)濟;1997年04期
4 王韌;;基于中小企業(yè)信用行為的博弈分析[J];特區(qū)經(jīng)濟;2008年04期
5 馮巧根;西方經(jīng)濟學理論在會計準則研究中的應用[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1999年05期
6 鐘哲,張俊英;用契約理論和博弈理論分析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J];商業(yè)會計;2000年10期
7 紀建宇,仲偉俊;優(yōu)化部署電子商務戰(zhàn)略[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8 楊國棟,王兆君;供應鏈中信息共享的激勵策略研究[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周遲;上下游信息共享是關鍵[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5年28期
10 潘曉燕,王亞超;利用信息共享緩解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J];鐵道貨運;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凱;;建筑市場信息共享[A];科學發(fā)展——七省市第九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2 謝金星;董杰方;;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共享與協(xié)調(diào)機制的模擬研究方法[A];第四屆中國青年運籌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志祥;;供應鏈信息化與信息共享技術[A];全國先進制造技術高層論壇暨制造業(y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惠勤;;水土保持監(jiān)測綜合數(shù)據(jù)庫建設的構(gòu)想[A];全國第二屆水土保持監(jiān)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車立新;;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在燃氣集團的應用[A];《煤氣與熱力》雜志編輯委員會'2005燃氣熱力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志華;李錦明;李元光;肖永德;;海洋測繪信息化[A];中國測繪學會九屆三次理事會暨2007年“信息化測繪論壇”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生德;楊德海;尹寧;;基于地理信息技術的巨災信息共享與綜合風險評估應用服務[A];全國巨災風險管控與巨災保險制度設計研討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8 王群;;造船供應鏈信息共享研究[A];第五屆長三角地區(qū)船舶工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屠小寧;;海事、船檢和運政船舶數(shù)據(jù)共享的實現(xiàn)[A];2005年度海事管理學術交流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孫瑞志;劉廣利;高萬林;;信息網(wǎng)格技術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信息共享服務[A];中國數(shù)字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信息化學術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尹輝;探討信息共享支撐可持續(xù)發(fā)展[N];大眾科技報;2004年
2 孫文勝 李淑君 苗睿;河東國地稅局信息共享查出漏管戶[N];中國稅務報;2006年
3 ;大連:以信息共享惠及全民[N];人民郵電;2007年
4 劉建黨邋穆俊杰;我市綜合治稅實現(xiàn)信息共享[N];周口日報;2007年
5 原琳;中英荷海關將實現(xiàn)信息共享[N];北京商報;2007年
6 記者 隆振葵 通訊員 胡思進;充實信息資源 促進信息共享[N];廣西日報;2005年
7 通訊員 葉婷婷 記者 許敏;全省六百多個單位將實現(xiàn)信息共享[N];人民郵電;2006年
8 李勝利;促進信息共享 夯實征管基礎[N];新鄉(xiāng)日報;2006年
9 李鋒白;信息共享是一種力量[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10 北京超圖軟件公司總裁 宋關福;服務式GIS鋪平信息共享之路[N];計算機世界;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國偉;政府信息共享事務分析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興凱;政府組織間信息共享信任機制與測度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呂暉;供應鏈社會資本、信息共享及運營績效關系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4 周雄偉;供應鏈信息共享激勵模型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王賀;混流裝配系統(tǒng)的復雜性評價與優(yōu)化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關旭;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下裝配系統(tǒng)協(xié)同供應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戚暉;高壓帶電作業(yè)機器人及其跟蹤裝配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8 張周;信用信息共享和中國征信模式選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馬建國;具有內(nèi)容標引的信息共享技術[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10 莊品;供應鏈協(xié)調(diào)控制機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云鵬;信息協(xié)同在供應鏈中的價值研究與體系構(gòu)建[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邱霞;我國企業(yè)供應鏈物流管理信息集成與信息共享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3 區(qū)偉明;供應鏈信息共享價值及其策略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4 吳濤;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5 施春霞;供應鏈環(huán)境下生產(chǎn)計劃與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D];江蘇大學;2005年
6 李元;網(wǎng)絡信息共享與信息獨占問題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7 侯引茹;群體決策支持系統(tǒng)中的信息共享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8 陳愛業(yè);萊鋼能源計量信息網(wǎng)絡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05年
9 張偉;基于供應鏈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10 李健;基于供應鏈的企業(yè)電子商務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041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00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