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共行政研究前沿及趨勢:基于2009—2018文獻計量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26 23:56
2008年,第三次明諾布魯克會議后,國際公共行政研究有哪些研究熱點、領域以及發(fā)展趨勢?分析表明,國際公共行政研究可以分為權力與政策領域"去中心化"、公共部門績效管理與激勵、"后新公共管理"、跨學科知識轉移、公共行政規(guī)范五個領域。治理、改革、創(chuàng)新等議題占據主導地位,行為主義公共行政成為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研究的新方向。國際公共行政研究仍然存在"碎片化"問題,面臨著規(guī)范研究與科學研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學科獨立性與學科開放性的內在張力,需要未來的公共行政研究者不斷努力。
【文章來源】: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20,2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2009—2018年公共行政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
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可以發(fā)現,當前國際公共行政研究主要集中在權力與政策過程的去中心化研究(second-order devolution)、由經費緊縮管理(cut-back management)引發(fā)的績效管理研究、對市場化模式的反思與改進帶來的后新公共管理研究(Professionalism-marketization model)、跨學科知識借用研究(academic technology transfer)以及以重建行政國家為代表的規(guī)范研究(administrative state)五個領域(見圖2)。本文以聚類分析結果為基礎,結合他引數量高的論文來討論公共行政五個不同研究領域的現狀。(1)權力與政策過程的“去中心化”研究
從突發(fā)檢測的結果來看,十年來國際公共行政研究議題的變化具有兩個典型特征:其一,研究議題轉換快,持續(xù)時間短,一般在2-3年左右;其二,公共行政的研究議題在國家(State)、政府(Government)、制度(Institution)等宏觀議題和組織戰(zhàn)略管理與領導力(Strategy、Leadership)、激勵因素(Behavior、Perception、Attitude、Job Satisfaction、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績效(Performance)等微觀議題之間存在“鐘擺效應”,但“鐘擺”時間間隔不均衡,規(guī)律性不明顯。四、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外公共管理學科領域研究熱點及演化路徑——基于SSCI樣本期刊(2006—2015)的文獻計量分析[J]. 陳天祥,龔翔榮. 公共行政評論. 2018(03)
[2]明諾布魯克三次會議與公共行政研究的演進[J]. 竺乾威. 中國行政管理. 2018(05)
[3]公共管理學科話語體系的本土化建構:反思與展望[J]. 薛瀾,張帆. 學海. 2018(01)
[4]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haomei Chen.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02)
[5]近十年中國公共管理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基于八種公共管理研究期刊2006-2015年刊載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 司林波,李雪婷,孟衛(wèi)東.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7(02)
本文編號:3002048
【文章來源】: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20,2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2009—2018年公共行政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
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可以發(fā)現,當前國際公共行政研究主要集中在權力與政策過程的去中心化研究(second-order devolution)、由經費緊縮管理(cut-back management)引發(fā)的績效管理研究、對市場化模式的反思與改進帶來的后新公共管理研究(Professionalism-marketization model)、跨學科知識借用研究(academic technology transfer)以及以重建行政國家為代表的規(guī)范研究(administrative state)五個領域(見圖2)。本文以聚類分析結果為基礎,結合他引數量高的論文來討論公共行政五個不同研究領域的現狀。(1)權力與政策過程的“去中心化”研究
從突發(fā)檢測的結果來看,十年來國際公共行政研究議題的變化具有兩個典型特征:其一,研究議題轉換快,持續(xù)時間短,一般在2-3年左右;其二,公共行政的研究議題在國家(State)、政府(Government)、制度(Institution)等宏觀議題和組織戰(zhàn)略管理與領導力(Strategy、Leadership)、激勵因素(Behavior、Perception、Attitude、Job Satisfaction、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績效(Performance)等微觀議題之間存在“鐘擺效應”,但“鐘擺”時間間隔不均衡,規(guī)律性不明顯。四、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外公共管理學科領域研究熱點及演化路徑——基于SSCI樣本期刊(2006—2015)的文獻計量分析[J]. 陳天祥,龔翔榮. 公共行政評論. 2018(03)
[2]明諾布魯克三次會議與公共行政研究的演進[J]. 竺乾威. 中國行政管理. 2018(05)
[3]公共管理學科話語體系的本土化建構:反思與展望[J]. 薛瀾,張帆. 學海. 2018(01)
[4]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haomei Chen.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02)
[5]近十年中國公共管理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基于八種公共管理研究期刊2006-2015年刊載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 司林波,李雪婷,孟衛(wèi)東.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7(02)
本文編號:30020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020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