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中國功夫測試工程假人對詠春日字沖拳擊打效果分析
本文選題:詠春拳 + 中國功夫測試工程假人 ; 參考:《體育科學》2013年04期
【摘要】:目的:運用中國功夫測試工程假人在二字鉗羊馬姿勢下中線沖拳(日字沖拳)與向前沖拳(與日字沖拳很相似,只是沖拳路線稍有不同)擊打效果的差異。方法:實驗對象為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和營銷2個專業(yè)的本科生,隨機抽樣出身高和體重較為接近我國普通人群標準共16人,均為女性,受試者無武術或其他格斗類項目訓練經驗。結果:1)工程假人"胸骨柄"加速度比較,常規(guī)距離出拳(腰間出拳)胸骨柄處加速度峰值平均數都較為接近,日字沖拳比前沖拳略大,但是日字沖拳和前沖拳2組數據t檢驗沒有差異;在肘關節(jié)150°預備情況下擊打工程假人造成其胸骨柄處加速度感受器捕獲數據變化峰值,2組加速度峰值平均數出現差異,日字沖拳明顯比向肩膀正前方沖拳大且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1)。2)工程假人"心臟"處加速度比較,無論是采用腰間出拳還是肘關節(jié)150°,向中線沖拳和向肩膀正前方2種沖拳路線造成心臟處加速度峰值差異很小,沒有統計學差異。結論:在常規(guī)距離下以二字鉗羊馬姿勢向中線沖拳(日字沖拳)與向肩膀正前方沖拳(前沖拳)擊打工程假人加速度傳感器數據沒有明顯差異,只有在肘關節(jié)150°預備姿勢下中沖撞擊瞬間造成工程假人受擊部位(胸骨柄)加速度明顯比前沖的大,但內部深層(心臟處)加速度沒有明顯差異,在極短距離內出拳的情況下,日字沖拳才能體現出擊打效果上的優(yōu)勢。
[Abstract]:Objective: to use Chinese kung fu to te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striking effect of the engineering dummy under the position of two-character forceps and sheep horses (Japanese punches) and forward punches (similar to Japanese punches, but slightly different in the way of punching).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two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s, an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6 subjects, all of whom were women, whose height and weight were close to the standard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subjects had no training experience in martial arts or other combat ev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ternum" acceler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dummy, the average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at the sternum stalk of the engineering dummy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one, and the Japanese character punch was a little larger than the forward punch.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 t test in Japanese character punch and forward punch,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peak values of accel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due to the peak of acceleration sensor capture data at the sternu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150 擄preparation of elbow joint. The Japanese character punch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e forward punch forward of the shoulder, and the difference is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2)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heart" of the engineering dummy is compar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heart caused by the midline punching and the forward shoulder punch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heart, regardless of the 150 擄of the elbow joint or the waist punch.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celeration sensor data between the two type forceps (Japanese stroke) and the forward punch (forward punch) in the position of two-character forceps and sheep horses in the normal distance,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celeration sensor data of the engineering dummy. Only at the moment of impact at 150 擄preposition of elbow joint cause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rt (sternum) of the engineering dummy to b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forward,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inner deep (heart), in the case of punching at a very short distance. The Japanese character punches the fist to be able to manifest the striking effect the superiority.
【作者單位】: 安慶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
【基金】:上海市科委資助項目(09490503100)
【分類號】:G8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何家慶,蔣耀光;胸部撞擊致肺損傷的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年02期
2 何家慶;蹇華勝;蔣耀光;王如文;吳秋平;于長青;;單側胸部撞擊致對側肺損傷動物模型的建立[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年05期
3 于軍;;右直拳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與評價[J];茂名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岳東升;張翠;宋祺鵬;毛德偉;;山東省64公斤級男子拳擊運動員直拳技術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1年01期
5 王新坤;李東鵬;;我國部分優(yōu)秀男子拳擊運動員前手直拳技術的運動學特征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曾祥林;朱東;關鵬;王如鎮(zhèn);;對武術勁力認識之我見[J];搏擊(武術科學);2010年10期
7 吳征臻;雷躍昌;;胸部撞擊致急性肺損傷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醫(yī)學;2010年02期
8 王正國,孫立英,劉寶松,李曉炎,寧可,尹志勇,楊志煥,朱佩芳,楊志林,寧心,朱剛,姜燕平,徐紅;生物撞擊機的研制及撞擊傷發(fā)生機制的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9年04期
9 劉寶松,王正國,翁格文,寧心,徐紅,李曉炎;胸部撞擊時胸壁的動力學響應與胸部損傷[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9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關鵬;武術勁力發(fā)放[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田;陳士祥;黃俊杰;崔穎;;一側額眶嚴重交通傷的臨床特點及救治[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楊成;陳繼川;王毅;王冰;姬長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顳骨撞擊傷診斷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9年09期
3 何家慶,蔣耀光;胸部撞擊致肺損傷的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年02期
4 何躍,周繼紅,張良,邱俊,史新波,譚立文,陳金華,張偉國;豬肺挫傷數碼斷層圖像與CT診斷的比較[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年04期
5 張良,周繼紅,尹志勇,寧心,楊光瑜,何躍;高速撞擊下豬右側胸腔內壓力分布特點研究[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年05期
6 馬明;楊亞軍;;額眶區(qū)損傷的診斷與治療[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9年05期
7 董蕻,劉寶松,汪志文;胸部撞擊后肺組織細胞凋亡的變化及其意義[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8 羅東林,周繼紅,劉寶華,黃顯凱,熊仁平,張云東,陳金萍;GR和HSP70在大鼠嚴重多發(fā)傷后肝組織中的變化及其意義[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9 王守森;荊俊杰;王如密;;顱腦撞擊性損傷的生物力學機制[J];福州總醫(yī)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耿建華;王曉敏;鄒文龍;陳翔;;前鋸肌力量訓練對提高散打運動員出拳力量的實驗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戴文娟;機械性創(chuàng)傷誘發(fā)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張云東;創(chuàng)傷應激早期CRH對大鼠下丘腦CRH分泌的超短反饋調節(jié)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吳秋平;聲門緊閉狀態(tài)下肺撞擊傷的發(fā)生特點及機制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4 田磊;牽張成骨術修復犬下頜骨高速投射物傷性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5 郭曉麗;車載動物碰撞致急性肺損傷的機制及治療[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6 任常群;頜面部創(chuàng)傷致牙齒及下牙槽神經血管束間接損傷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7 劉宿;創(chuàng)傷、內毒素誘導炎癥反應對凝血啟動功能的影響及抗凝活性的調控[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如鎮(zhèn);形意拳勁力發(fā)放的定量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2 趙海生;不同程度肺部挫傷與CT及病理表現的實驗性研究[D];華北煤炭醫(yī)學院;2009年
3 岳東升;山東省64公斤級男子拳擊運動員前直拳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D];山東體育學院;2011年
4 張啟寬;步槍彈對帶復合防護人體靶標作用的數值模擬[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5 董萍;手槍彈對帶軟體防彈衣人體軀干靶標鈍擊作用的建模與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6 何家慶;單側胸部撞擊致家兔對側肺損傷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3年
7 武弋;犬顱腦火器傷后瞬間及繼發(fā)性腦損害機制探討[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8 李娜;模擬艦船沖擊裝置的研制及艦船眼部沖擊傷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何躍;胸部撞擊肺挫傷模型及肺損傷三維重建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10 廖曉艷;濕熱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傷兔應用低溫輸液療法的可行性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奇斌;淺談拳擊運動中刺拳的攻防技術[J];安徽體育科技;1994年02期
2 蒯振東,劉韜,劉奇斌;拳擊運動的基本技術簡介[J];安徽體育科技;1995年04期
3 孫風亞;淺談拳擊實戰(zhàn)中遠、中距離的左直拳的應用技術[J];安徽體育科技;2002年01期
4 田麥久;石巖;黃竹杭;許小冬;蔡睿;;論我國2008年奧運會潛優(yōu)勢項目的確定與超常規(guī)發(fā)展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5 趙_g;;前手直拳在拳擊比賽中技戰(zhàn)術的運用方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6 牛建華;;太極推手各階段技術動作的表面肌電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7 李忠京;陳華;劉麗霞;黃慶煌;;太極拳發(fā)勁的等速測力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蔣耀光;胸部創(chuàng)傷診治的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3年05期
9 吳秋平,蔣耀光,何家慶,閔家新;聲門緊閉狀態(tài)下肺撞擊傷模型的建立[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4年04期
10 徐志飛,劉軍強;肺挫傷研究現狀及治療[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連方;;中國女子拳擊技術現狀及訓練對策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國棟;武術勁力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君;論太極拳整體勁的發(fā)放[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姜守峰;論陰陽學說在太極拳中的運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溫愛玲;24式太極拳下肢肌肉肌電特征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培華;張曉東;;論影片《葉問》武術中的武德[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2 許宇斌;;“反清”時期詠春拳起源的文化研究[J];科技資訊;2011年29期
3 隋國增;;詠春拳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年02期
4 黃丹;林曉葵;;廣東佛山地區(qū)詠春拳發(fā)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3期
5 林虹全;;學校詠春拳的開展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搏擊(武術科學);2011年0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麗東 通訊員 關宏;詠春拳“打”進“非遺”殿堂[N];佛山日報;2011年
2 記者 廖銀潔 許露露 實習生 藍于天;葉準:不認永春是詠春[N];廣州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呂爽;一龍:武城走出的功夫明星[N];德州日報;2010年
4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 實習生 唐蓓;“蜘蛛俠”是這樣煉成的[N];南方日報;2010年
5 記者 廖銀潔;詠春永春爭執(zhí)沒有意義[N];廣州日報;2010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戴廣軍 通訊員 吳智敏;尋訪惠州民間“武林高手”[N];深圳商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朱如丹 陳春惠 實習生 謝楚琪;李家拳,何時再現輝煌[N];惠州日報;2011年
8 致聯;徽風武韻展交流平臺[N];團結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蔣亞明;段位制考試走向標準化[N];中國體育報;2011年
10 蔣亞明 竇U,
本文編號:20844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8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