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qū)社會治理中的民族文化社會功能開發(fā)——基于馬克思主義社會管理理論
本文關鍵詞: 社會治理 馬克思主義社管理 民族文化 社會功能 出處:《貴州民族研究》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化具有多種社會功能,是民族地區(qū)社會治理的重要路徑,對民族文化社會功能的合理開發(fā)有利于民族地區(qū)社會治理的推進更加順利。馬克思主義社會管理明確了民族地區(qū)社會治理的性質、本質和目的,也預見了社會治理中的公權力濫用等問題,民族文化的社會功能開發(fā)可以結合科學理論的基本觀點,發(fā)揮文化的柔性特征,構建良好的社會治理環(huán)境,促進民族民眾的社會治理參與,反映民族民眾的公共訴求,促進民族成員對民族地區(qū)社會治理的監(jiān)督。
[Abstract]:Culture has a variety of social functions, is an important path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areas.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 of ethnic culture and society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areas. Marxist social management clearly defines the nature, nature and purpos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areas. It also foresees the abuse of public power in social governanc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fun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can combine the basic views of scientific theory, give play to the flexibl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and build a good soci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ethnic people in social governance, to reflect the public demands of ethnic people, and to promote the supervision of ethnic members on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areas.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分類號】:C95;G03
【正文快照】: 前言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是當前國家管理的基本目標,從本質上來說,社會治理就是人心治理,相關治理制度的建設是一種剛性約束,而對于人心的調適,必須要通過文化來調劑,因此對于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需要通過剛性制度和柔性文化結合來實現。文化是社會治理體系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大方;文化及其社會功能芻議[J];學術交流;2000年03期
2 劉小龍;試論商業(yè)活動的社會功能[J];蘭州商學院學報;1988年03期
3 姜明;論民族文化交融及其社會功能[J];陰山學刊;1999年03期
4 楊建;陳春萍;;網絡文化的社會功能與良性生長[J];求索;2007年08期
5 黃晉太;郝秀紅;;文化的社會功能與道德評判[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6 馮之浚;;文化的社會功能[J];哲學動態(tài);1988年04期
7 馮之浚;張冠生;薛正強;;文化的社會功能[J];學術月刊;1988年01期
8 李琦;大眾文化的社會功能[J];當代傳播;2003年06期
9 汪瑋琳;;我國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10 何曉明;姓名的文化—社會功能[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端生;;論民族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化傳播[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3年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駐內蒙古記者 阿勒得爾圖 通訊員 王曉松;全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座談會召開[N];中國文化報;2012年
2 程園;讓文化的種子深植民族地區(qū)[N];貴州民族報;2014年
3 寧夏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以和諧文化建設促民族地區(qū)和諧[N];寧夏日報;2007年
4 記者 吳文彪 見習記者 王平;在民族地區(qū)實施“人才興文”戰(zhàn)略[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5 蘇振鋒;民族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的五個著力點[N];中國民族報;2012年
6 吳文彪 張德智;千方百計促進民族地區(qū)全面發(fā)展[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7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 蘇振鋒 翟淑君;民族地區(qū)擴大文化消費的途徑[N];中國民族報;2012年
8 何耀軍;加強四川民族文化資源保護促進民族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5年
9 記者 李欣;我省民族地區(qū)文化事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N];青海日報;2009年
10 文化部黨組成員 副部長 楊志今;加快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N];中國文化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程文淦;讀經教育的社會功能及其商業(yè)價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李虎;民族地區(qū)社區(qū)文化質量度[D];延邊大學;2008年
3 陳琳;民族地區(qū)勞務輸出與當地教育的相互影響[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870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48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