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風險管理的內容_企業(yè)風險管理程序包括_14論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管理
本文關鍵詞:論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管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另外,也有針對性的建立了風險應對體系;2.2我國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2.2.1觀念上缺乏危機意識;一直以來,政府與公眾都缺乏防患于未然的風險意識;在社會意識上,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推論:既然沒有人;2.2.2管理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國現(xiàn)有的政府風險管理部門都是各自為政;2.2.3缺乏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現(xiàn)代
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并且已經比較完備。
另外,也有針對性的建立了風險應對體系。例如:在核安全領域的國家、省市自治區(qū)和核電站三級管理體制,確保核能生產安全。但尚需要更為完備以及系統(tǒng)的風險管理體系出現(xiàn)。
2.2 我國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2.2.1 觀念上缺乏危機意識
一直以來,政府與公眾都缺乏防患于未然的風險意識。人們對于安全的渴望至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日常性的,一種是突發(fā)性的。對前者,應該是必須得到保障的;而后者,則不可能苛求太多。目前,涉及每一個人的日常性安全問題,反而因其大眾化色彩就淡化了其危害性,不那么受人重視了,因為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避險。相反,突發(fā)性的,危害性不確定的,更少人受害的安全問題卻受到了足夠的重視。
在社會意識上,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推論:既然沒有人能做到萬無一失,那么災難就不可避免;既然災難不可避免,那么只能顧及眼前而不想將來。這反映了公眾對安全問題的不正常思維,或者說安全解決機制只有在重大事故面前才會更加主動地展示其運轉效能。因此,在加強危機意識方面還有待提高。
2.2.2 管理機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現(xiàn)有的政府風險管理部門都是各自為政,主要依賴于各級政府的現(xiàn)有行政設置,對單項危機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比較強,但沒有一個綜合的指揮協(xié)調中心和管理體系。至多是針對一些專門事件的非常設性機構,缺乏專業(yè)人員和應急運作規(guī)則,還沒有完全建立起處理不同危機事件之間的協(xié)調機制,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和上下級政府之間的協(xié)調能力不足。這種以單項災種和部門分割管理為中心的災害管理和公共應急體制分散管理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也使得應對復合型和國際型危機事件能力低下。
2.2.3 缺乏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
現(xiàn)代社會中的風險復雜多樣,綜合風險管理是一門跨學科、跨門類的綜合性學科,傳統(tǒng)社會下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形勢的發(fā)展。目前在國內也成立了一些研究基地,很多高校也設置了安全專業(yè),SARS之后,中科院也組成“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系統(tǒng)”研究與教學聯(lián)合小組,以項目管理案例課程為載體,開展研究和教學。緊跟時代發(fā)展的學術研究是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的重要方面。通過跟蹤當前國內外危機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fā)展趨勢,關注轉型期全國應急管理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使科研機構成為開放式的應急管理研究和教育平臺。
由于起步晚,受到的重視不夠,應急管理研究與國際前沿研究和我國管理實踐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目前有關研究機構數(shù)量還不多,專職研究隊伍也有待完善。同時,還需要加強國際交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及時引進新的應急管理理念和應用技術。
2.2.4 缺乏制度化的教育與訓練機制
公眾需要認識到風險的存在,風險管理不僅在于建立防范機制與現(xiàn)代化的技術系統(tǒng),還有賴于公眾危機意識、知識教育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
由專門的機構進行專業(yè)有效的演練與培訓可以培養(yǎng)公眾的風險意識與應急能力,但政府在行政工作中,沒有把對危機事件的預防納入到國家發(fā)展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風險與危機的觀念,因此,要在認識到風險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建立起制度化的教育與專業(yè)的訓練機構。例如:作為一個集科研、教學、培訓和咨詢?yōu)橐惑w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應急管理研究基地,主要活動有開辦應急管理師資培訓班、開展應急管理模擬演習和訓練、建設應急管理教學實踐基地、為政府和社會組織提供決策咨詢、發(fā)布《應急管理研究基地簡報》等。
3 其他國家風險管理的經驗教訓
3.1 美國風險管理以及應急救援體系
“9·11”事件后,美國進一步完善了風險管理與應急救援體制。目前美國聯(lián)邦政府共有15個部,62個獨立機構,其中,12部、40個機構的主要職責與風險管理有關。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構主要是美國聯(lián)邦應急事務管理總署(FEMA),聯(lián)邦應急計劃將應急工作細分為交通、通信、消防、大規(guī)模救護、衛(wèi)生醫(yī)療服務、有害物質處理等12個職能,每個職能由特定機構領導。美國應急體系已形成整體的國家應急網,具有立體化的特征。
3.2 日本風險管理以及應急救援體系
日本政府在內閣增加安全保障會議的職能、在總理府新設相當于副部長級的風險管理總監(jiān)和內閣風險管理中心。
東京都在2003年4月建立了知事直管型危機管理機制。該機制設置局長級的“危機管理總監(jiān)”,建立起一個面對各種各樣的危機全政府機構統(tǒng)一應對的體制。這是一種基礎很扎實的危機管理體制,這也是一種成熟發(fā)展下的資源整合方式。
3.3 其他地區(qū)風險管理以及應急救援體系
英國的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評估、災難預防、做好應對準備、執(zhí)行應急措施和進行災后恢復5個部分。政府要求各組織機構把風險管理納入日常工作體系,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演習。
俄羅斯的應急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除了最基本的憲法和緊急狀態(tài)法以外,還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總統(tǒng)令、政府令。而應對緊急狀態(tài)的《俄羅斯聯(lián)邦緊急狀態(tài)法》、《俄羅斯聯(lián)邦戰(zhàn)時狀態(tài)法》、《俄羅斯聯(lián)邦反恐怖活動法》,則在緊急狀態(tài)法啟動以后成為“小憲法”,統(tǒng)領其下具體的部門法規(guī)范。
4 加強對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管理的對策
4.1 加強政府的危機管理職能
作為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環(huán),世界各國都在調整和完善風險管理職能。應該建立起多級政府危機綜合管理機制,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隨著以經濟全球化為特征的社會交往范圍和領域的不斷擴大,我國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頻發(fā)時期。對于中國來講,目前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始階段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危機增多,政府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加強危機管理是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政府危機管理能力作為危機管理中的關鍵要素,是現(xiàn)代政府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必須把提升政府危機管理能力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做。政府在危機管理中占主導地位,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危機管理并不是政府獨自的職責,危機會對全社會產生影響,也是全社會的事情。有效的危機管理還需要外部的環(huán)境作保障,主要有強化政府的危機管理意識、制定危機管理的相關法規(guī)、建立危機管理的國內國際協(xié)作權責分明的風險管理機制,建設和完善應對危機的風險管理體系。
4.2 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應該將應急處理與常規(guī)防范結為一體,形成一個有條不紊、權責分明的風險管理機制。
1)以人為本的原則。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處置突發(fā)公共事件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fā)公共事件對人民群眾造成的威脅和危害。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的基礎性作用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健全人民群眾參與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有效機制。
2)預防為主的原則。把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各項工作落實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強基礎工作,增強預警分析,做好預案演練,提高防范意識,將預防與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和減少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發(fā)
下載地址:14論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管理.Doc
【】最新搜索
論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管理
社會學考試重點(廣東海洋大學2012)
2014年人教A版必修四教案 2.1.3 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
長沙勞動合同
《找春天》第二課時教案_圖文
提質增效演講稿
特種石英玻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圖文
4B unit Buying fruit
三次產業(yè)結構排序變?yōu)槿⒍、?說明貴州產業(yè)結構逐步趨于合理
2014年新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期末測試題[1]
本文關鍵詞:論城市公共安全的風險管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69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