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組分氣體自發(fā)凝結成核率模型修正
本文關鍵詞:單組分氣體自發(fā)凝結成核率模型修正
更多相關文章: 單組分氣體 自發(fā)凝結 成核率 真實氣體效應 表面張力
【摘要】:單組分氣體自發(fā)凝結成核率預測模型中,內部一致經(jīng)典成核理論(ICCT)因其較好的準確度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但該模型仍存在未考慮真實氣體效應及液滴曲率半徑對表面張力影響的缺點。鑒于此,從兩方面對ICCT模型進行了改進與修正,并與水、重水、醇類(正丙醇、正丁醇)、烴類(正庚烷、正辛烷)等成核率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以驗證模型的準確性。研究結果表明:同時考慮真實氣體效應及液滴曲率半徑對表面張力影響時,水及重水修正模型計算結果比ICCT模型更好,但醇類、烴類等氣體計算結果反而不如ICCT模型,預測效果較差,認為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BensonShuttleworth(BS)表面張力模型的不準確性;僅考慮真實氣體效應的修正模型對各類介質的計算結果均取得了比ICCT模型更好的預測結果,推薦在成核率計算時使用此模型。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西氣東輸銷售公司)鄭州管理處;
【關鍵詞】: 單組分氣體 自發(fā)凝結 成核率 真實氣體效應 表面張力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51274232,No.51406240)資助
【分類號】:TQ026
【正文快照】: 引用:楊文,曹學文,陳鵬,靳學堂,胥錕.單組分氣體自發(fā)凝結成核率模型修正[J].石油學報,2016,37(11):1443-1450.Cite:Yang Wen,Cao Xuewen,Chen Peng,Jin Xuetang,Xu Kun.Model modification of single-component gas spontaneous nucleationrate[J].Acta Petrolei Sinica,2016,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程曉麗;苗文博;周偉江;;真實氣體效應對高超聲速軌道器氣動特性的影響[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沈欽燦;陶鋼;;極超音速強激波作用下真實氣體效應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楊祖清;謝愛民;王慶歆;;高焓瞬態(tài)球模流場的紋影診斷[A];流動顯示’2002第五屆全國流動顯示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陳松;孫泉華;;真實氣體效應對高超聲速近連續(xù)流動影響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9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苗文博;王強;程曉麗;;化學反應流中的真實氣體效應[A];第四屆全國青年計算物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賈文利;考慮真實氣體效應高超音速鈍錐邊界層穩(wěn)定性及轉捩預測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2 羅語溪;高壓氣動真實氣體效應與減壓系統(tǒng)基礎理論及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田浩;高馬赫數(shù)低雷諾數(shù)真實氣體效應對流動分離與再附的影響[D];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fā)展中心;2015年
2 李建華;考慮高溫真實氣體效應超音速平板邊界層基本流計算[D];天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672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96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