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雙層袋灌裝線取袋裝置的結構設計和動力學分析
本文關鍵詞:全自動雙層袋灌裝線取袋裝置的結構設計和動力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雙自由度 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 ADAMS 動力學分析
【摘要】:雙自由度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取袋裝置是全自動雙層袋灌裝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jù)仿生學設計理念,整個灌裝線的動作流程主要模仿人工灌裝:取袋、灌料、扭內(nèi)袋、縫外袋、碼垛等。由此可見,取袋動作是整個灌裝過程的開始,取袋動作完成質(zhì)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灌裝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全自動雙層袋灌裝機的整體工作效果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想辦法提高取袋質(zhì)量,保證包裝袋在交接之前處于可灌裝的優(yōu)良狀態(tài),在不影響其工作效率的情況下,改善取袋裝置的動作穩(wěn)定性,對提高灌裝機的工作效率和壽命都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本文以雙自由度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取袋裝置為例,主要圍繞取袋裝置的結構設計、動力學分析和結構優(yōu)化改進幾個方面做了如下介紹:(1)根據(jù)取袋裝置的工作能力需求,初步確定結構方案,然后將抽象的工作原理圖具體化為某類構件或零部件,運用三維建模軟件Pro/E建立取袋裝置的三維實體模型,并確保各個零件和組件裝配合理,且沒有干涉現(xiàn)象。(2)取袋裝置的三維實體模型建立完成以后,將Pro/E三維實體模型保存副本為動力學仿真軟件ADAMS可識別的parasolid(*.x_t)格式,在ADAMS中打開該格式文件,修改實體模型材料特性,施加約束、力和力矩,設置約束條件,對取袋裝置進行動力學仿真測試,得到其各個關鍵點的角速度、位移、角加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分析這些曲線,可以得到取袋裝置中這些關鍵構件的運動特性參數(shù)以及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曲線圖,對后面的優(yōu)化改進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3)對雙自由度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取袋裝置的關鍵構件進行動力學仿真,運用ANSYS軟件對取袋裝置的關鍵構件進行結構靜力分析,獲得這些構件的彎曲變形和應力分布圖,對比實際情況和理論數(shù)據(jù),驗證仿真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4)總結振動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方案,將改進后的結構導入ADAMS和ANSYS中,驗證改進方案的有效性,根據(jù)優(yōu)化后的參數(shù)對圖紙進行修正。本文通過運用ADAMS軟件對雙自由度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取袋裝置進行動力學仿真分析,得到了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的動力學特性參數(shù),分析運動參數(shù)設計的合理性;將其中某些參數(shù)運用到ANSYS軟件中,得到相關的應力分布和彎曲變形圖,驗證零件的結構尺寸設計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如何針對這些不合理環(huán)節(jié)進行結構優(yōu)化改進設計,使取袋裝置的結構和性能不斷優(yōu)化。
【關鍵詞】:雙自由度 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 ADAMS 動力學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B48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錄7-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0
- 1.2 包裝機械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10-12
- 1.2.1 國內(nèi)包裝機械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10-11
- 1.2.2 國外包裝機械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11-12
- 1.3 研究內(nèi)容及方法12-13
- 1.4 本章小結13-14
- 第2章 取袋裝置的結構設計14-31
- 2.1 全自動雙層袋灌裝機綜述14-16
- 2.1.1 全自動雙層袋灌裝機簡介14-16
- 2.1.2 全自動雙層袋灌裝線的工藝流程16
- 2.2 取袋裝置設計意義16-17
- 2.3 取袋裝置設計原理17-18
- 2.3.1 取袋動作設計17
- 2.3.2 避讓動作設計17-18
- 2.4 取袋抓手的設計18-20
- 2.4.1 抓手的位置布置18-19
- 2.4.2 抓手的設計19-20
- 2.5 取袋裝置的總體結構方案20-22
- 2.5.1 確定方案20-21
- 2.5.2 結構原理分析21-22
- 2.6 驅(qū)動系統(tǒng)的選用22-30
- 2.6.1 氣壓驅(qū)動系統(tǒng)22-23
- 2.6.2 氣缸參數(shù)的確定23-30
- 2.7 本章小結30-31
- 第3章 取袋裝置的動力學分析31-44
- 3.1 基于SIMULINK的氣缸運動特性研究32-35
- 3.1.1 氣缸在運動過程中的數(shù)學模型32-33
- 3.1.2 氣缸的動態(tài)仿真模型33-35
- 3.2 基于ADAMS的雙自由度平行四邊形五桿機構取代裝置的動力學分析35-40
- 3.2.1 建立機械系統(tǒng)模型35-37
- 3.2.2 添加約束和載荷37-40
- 3.3 基于ANSYS的連桿形變研究40-43
- 3.3.1 主動豎直連桿的結構靜力分析40-41
- 3.3.2 主動下連桿的結構靜力分析41-42
- 3.3.3 氣爪安裝板的結構靜力分析42-43
- 3.4 本章小結43-44
- 第4章 取袋裝置的優(yōu)化改進44-48
- 4.1 扭轉變形的優(yōu)化44-45
- 4.2 氣爪支撐桿的優(yōu)化45-47
- 4.3 本章小結47-48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48-50
- 5.1 總結48
- 5.2 展望48-50
- 參考文獻50-52
- 致謝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谷志新;姚波;徐凱宏;劉振生;;巖羊四肢動力學分析及相關技術的研究[J];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10年05期
2 ;簡訊[J];強度與環(huán)境;1980年04期
3 陳良萍,郝靜如;液下攪拌機器人功能初探與動力學分析[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陶甫廷;王敬義;馮信華;;圓筒形反應器粉體純化動力學分析[J];廣西工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隋立明;譚世江;王嵐;張立勛;;氣動肌肉驅(qū)動助力機械腿的機構動力學分析[J];機床與液壓;2008年08期
6 宋長方;;機電耦聯(lián)動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J];江西化工;2009年02期
7 楊武;蔣梁中;;采用牛頓-歐拉法的排爆機器人機械手動力學分析[J];現(xiàn)代制造工程;2010年06期
8 黃世浩;劉盛勛;;關于轉向架設計的車輛橫向動力學分析[J];國外鐵道車輛;1980年06期
9 劉昊東;楊洪振;;動力學分析與模擬軟件在車輛工程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年11期
10 趙榮崗,呂恬生,徐子力;腿輪式溜冰車的動力學分析[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立琴;李學光;李輝;張大舜;姜合萍;;基于扭力軸扭轉狀態(tài)下的動力學分析研究[A];全國先進制造技術高層論壇暨第八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項平;吳明兒;;桿系可展結構的展開過程動力學分析[A];第九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馮剛英;王勇;任建峰;;電子設備安裝架動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7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肖世富;;帶間隙結構的簡化動力學分析[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8)[C];1998年
5 魏航信;劉明治;;仿人型跑步機器人的運動學及動力學分析[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陳建能;趙勻;;機構動力學分析的新方法[A];福建省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年會裝備制造業(yè)專題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王偉偉;龍興貴;陳紹華;余銘銘;;室溫下鈾床回收氘氣過程動力學分析[A];第十屆中國核靶技術學術交流會摘要集[C];2009年
8 李洪發(fā);彭祺擘;李東旭;;大型撓性空間一字型桁架結構動力學分析及仿真[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張旭;吳志剛;楊超;;基于能量法的等效梁建模與動力學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王立國;徐殿國;高強;武健;郭偉鋒;;基于圖論建模研究的HAPF參數(shù)動力學分析[A];2008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建杰;風能發(fā)電機整機及關鍵部件動力學分析與研究[D];新疆大學;2013年
2 桑梓;異質(zhì)性傳染病模型的動力學分析和控制措施效果評估[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3 姜洪領;三類具有擴散的生態(tài)模型動力學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胡其彪;空間可伸展結構的設計與動力學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5 戴璐;雙環(huán)可展開桁架式天線動力學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D];浙江大學;2014年
6 李文英;大型振動篩動力學分析及動態(tài)設計[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7 趙孟良;空間可展結構展開過程動力學理論分析、仿真及試驗[D];浙江大學;2007年
8 賀天才;寺河礦東大巷帶式輸送機動力學分析及最優(yōu)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刁鳳超;固定邊界薄壁拋物回轉殼體動力學分析與實驗[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程杭杭;地毯簇絨機簇絨針傳動機構動力學分析[D];東華大學;2012年
3 施國凱;可展桁架的結構設計及動力學分析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欒一秀;圓筒內(nèi)旋轉細長梁振動分析及實驗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5 黃志杰;分離體機構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D];重慶大學;2014年
6 王國章;穩(wěn)瞄操縱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及數(shù)據(jù)信號處理[D];天津理工大學;2007年
7 李峰;TWZ-1500臥式振動離心機產(chǎn)品開發(fā)與動力學分析[D];浙江大學;2012年
8 Azouz Radhia;三自由度并聯(lián)平臺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9 郭帥;離心電錠的動力學分析及優(yōu)化設計[D];四川理工學院;2014年
10 馬聰;在軌更換模塊組件設計及動力學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166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61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