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存儲器的PZT鐵電薄膜疲勞失效機理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應用于存儲器的PZT鐵電薄膜疲勞失效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鐵電存儲器 鐵電薄膜 疲勞失效 氧空位 漏電流
【摘要】:鐵電隨機存儲器(FRAM)因其具有諸多的優(yōu)點而成為備受矚目的下一代新型存儲器之一,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疲勞、極化保持損失、印記等失效問題大大制約了其發(fā)展和商業(yè)化應用。其中尤其是疲勞失效和薄膜內(nèi)部存在氧空位缺陷密切相關(guān)。本文對疲勞進程中鐵電薄膜表現(xiàn)出的疲勞現(xiàn)象進行研究,對疲勞失效機理進行理解和分析,并提出可提高鐵電存儲器的抗疲勞性的可行性方案。(1)在基于XRD光譜測試的傳統(tǒng)應力測試方法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應力測試方法。其創(chuàng)新之處是并不需要通過傾斜X射線入射角以測得同一晶面在不同傾斜角下的面間距。通過與傳統(tǒng)方法測試結(jié)果的比較,新方法的可靠性得到了證實。同時對PZT鐵電薄膜內(nèi)部應力進行了評估,發(fā)現(xiàn)在疲勞進程的前10秒矯頑電壓的變化趨勢一致且不受疲勞波形影響。分析表明這是由于薄膜內(nèi)部存在的應力得到釋放導致的,并且在薄膜應力完全釋放的理想狀態(tài)下,矯頑電壓值為0.6V。(2)對不同電壓范圍下的漏電流進行分析,得到小電壓下的漏電流為歐姆導電機制,其是由載流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漂移導致的,并發(fā)現(xiàn)小電壓下漏電流隨著疲勞圈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說明在疲勞進程中氧空位濃度增加。(3)外加不對稱或是頻率不同的疲勞波形將薄膜剩余極化和矯頑場在疲勞進程中發(fā)生變化,分析得到不對稱程度較高或是低頻率的疲勞波形導致剩余極化下降更快,這是由于薄膜內(nèi)部氧空位產(chǎn)生速率更高導致的。當使用不對稱的外加波形對樣品進行疲勞時,氧空位會在外加電場作用下朝界面處漂移,導致薄膜內(nèi)部的氧空位在上下界面處堆積的濃度存在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正負剩余極化和矯頑電壓各自間大小不同,同時這種濃度上的差異將導致正負剩余極化各自的極化保持能力的不同。疲勞進程中,氧空位在界面處濃度的增多導致退極化場的增大,進而導致極化保持性能隨疲勞圈數(shù)的增加而減弱。(4)通過對疲勞作用導致薄膜熱效應的分析,提出可以通過增加器件散熱來提高鐵電存儲器抗疲勞性的可行性方案。
【關(guān)鍵詞】:鐵電存儲器 鐵電薄膜 疲勞失效 氧空位 漏電流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333;TB383.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緒論9-17
- 1.1 鐵電材料的概述9-11
- 1.2 鐵電存儲器11-13
- 1.3 鐵電薄膜的失效機制13-16
- 1.3.1 極化疲勞失效13-14
- 1.3.2 保持損失失效14-15
- 1.3.3 印記失效15-16
- 1.4 本課題的選題依據(jù)和主要研究內(nèi)容16-17
- 第2章 鐵電薄膜電學性能的介紹17-33
- 2.1 實驗樣品和測試儀器的介紹17-18
- 2.2 電滯回線測試18-21
- 2.2.1 不同外加電壓對電滯回線的影響19-21
- 2.2.2 外加極化波形頻率對矯頑場的影響21
- 2.3 PUND測試21-23
- 2.4 漏電流測試23-26
- 2.4.1 歐姆導電機制23-24
- 2.4.2 肖特基導電機制24-25
- 2.4.3 其他導電機制25-26
- 2.5 極化保持特性測試26-30
- 2.5.1 不同極化強度的極化保持特性比較28-29
- 2.5.2 不同極化取向的極化保持特性比較29-30
- 2.6 電容電壓特性(C-V)曲線測試30-31
- 2.7 本章小結(jié)31-33
- 第3章 鐵電薄膜內(nèi)部應力的評估33-41
- 3.1 薄膜應力的傳統(tǒng)X射線衍射測試方法33-35
- 3.1.1 XRD測試基本原理33-34
- 3.1.2 XRD測試薄膜內(nèi)部應力的傳統(tǒng)sin~2Ψ 方法34-35
- 3.2 薄膜應力的新型測試方法35-38
- 3.3 鐵電薄膜內(nèi)部應力的分析38-39
- 3.4 本章小結(jié)39-41
- 第4章 鐵電薄膜疲勞失效的研究41-57
- 4.1 鐵電薄膜疲勞機制的研究現(xiàn)狀41-42
- 4.2 疲勞現(xiàn)象的測試42
- 4.3 疲勞特性對漏電流的影響42-44
- 4.3.1 疲勞特性對體電導率的影響43-44
- 4.4 疲勞特性對電滯回線的影響44-50
- 4.4.1 對稱疲勞波形下電滯回線的變化44-46
- 4.4.2 不對稱疲勞波形下電滯回線的變化46-48
- 4.4.3 氧空位的產(chǎn)生原理48-49
- 4.4.4 氧空位漂移速率及遷移率的擬合49-50
- 4.5 疲勞特性對保持特性的影響50-51
- 4.6 疲勞特性對CV特性的影響51-52
- 4.7 鐵電存儲器疲勞過程中的熱效應52-55
- 4.8 本章小結(jié)55-57
- 結(jié)論57-59
- 參考文獻59-6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63-65
- 致謝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定全;鐵電薄膜,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lǐng)域[J];材料導報;1993年05期
2 張魯殷,胡曉君;鐵電薄膜的制備及其在器件中的應用[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3 徐文彬;王德苗;董樹榮;;鐵電薄膜應用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4年10期
4 李俊峰;鄭新芳;董春華;;鐵電薄膜的制備工藝及發(fā)展趨勢[J];化工時刊;2009年04期
5 李惠琴;劉敬松;;鐵電薄膜及其在存儲器件中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J];材料導報;2009年S1期
6 張修麗;張燕妮;徐海生;劉長利;;有機鐵電薄膜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0年21期
7 趙梅瑜;;鐵電薄膜及其器件應用[J];無機材料學報;1973年04期
8 包定華;用金屬有機化合物制備鐵電薄膜:工藝及進展[J];硅酸鹽通報;1995年02期
9 沈效農(nóng),王弘;鐵電薄膜導電過程與機理[J];功能材料;1996年04期
10 戴自璋;鐵電薄膜材料的性能,應用和發(fā)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199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建國;肖定全;劉洪;朱基亮;;多層納米鐵電薄膜介電增強機理[A];TFC’09全國薄膜技術(shù)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易春;;無鉛鐵電薄膜及其存儲器的制備和失效行為[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周益春;;存儲器用鐵電薄膜:制備,力學性能和失效[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路曉艷;曹文武;;超薄鐵電薄膜中臨界厚度附近的壓電效應及其穩(wěn)定性[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彪;;納米鐵電薄膜及其相關(guān)材料相變性能的尺寸效應研究[A];第二屆全國壓電和聲波理論及器件技術(shù)研討會摘要集[C];2006年
6 田雪雁;徐征;;鐵電薄膜退火方法的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2)[C];2007年
7 蔣麗梅;周益春;楊嬌;;鐵電薄膜漏電流應變調(diào)控的熱力學模擬[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侯識華;宋世庚;鄭應智;馬遠新;鄭毓峰;;摻錳PLZT鐵電薄膜的制備及其電學性質(zhì)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陳秀麗;劉來君;樊慧慶;;鈦表面外延生長弛豫鐵電薄膜水熱工藝研究[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朱信華;洪建明;李愛東;朱健民;吳迪;周舜華;李齊;劉治國;閔乃本;;層狀鈣鈦礦鐵電薄膜的層錯結(jié)構(gòu)研究[A];第十一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麗梅;撓曲電耦合下鐵電薄膜電疇演變及應變調(diào)控[D];湘潭大學;2014年
2 程小榮;基于鐵電薄膜的光解水光陰極制備與特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3 宋東坡;Bi_6Fe_2Ti_3O_(18)鐵電薄膜溶液法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6年
4 王趲;γ-射線輻照及摻雜對鉍基鐵電薄膜性能影響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陳輝;電極和結(jié)構(gòu)過渡層對鐵電薄膜介電及熱釋電性質(zhì)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陳志輝;鐵電薄膜制備及新型鐵電存儲器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7 張芹;鐵電薄膜極化性質(zhì)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孫普男;鐵電薄膜的靜態(tài)特性及動態(tài)介電特性的結(jié)構(gòu)過渡層效應[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賈建峰;多層鐵電薄膜的制備及其電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10 陳宏偉;鐵電薄膜材料及在介質(zhì)移相器中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宇宏;通過納米顆粒摻雜及機械彎曲形變調(diào)控P(VDF-TrFE)鐵電薄膜的電光性能[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雷洪;基于反鐵電薄膜的雙穩(wěn)態(tài)MEMS面內(nèi)驅(qū)動器集成技術(shù)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呂靈燕;稀土摻雜鈦酸鉍鐵電薄膜的光電性能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4 王祥宇;溶膠-凝膠PZT鐵電薄膜在外場作用下的疇變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鄭林輝;ZnSnO_3鐵電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6 陳丹;三元系PZT基鐵電薄膜微觀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
7 王祥東;鋯酸鉛薄膜電容器的儲能行為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8 陳月圓;應用于存儲器的PZT鐵電薄膜疲勞失效機理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劉慧娟;NKBT-BHFCO鐵電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6年
10 張嘯;多場作用下BST薄膜的相變及疇翻轉(zhuǎn)機制分析[D];湘潭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5562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5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