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nèi)低頻混響時間特性探討
本文關鍵詞:室內(nèi)低頻混響時間特性探討
【摘要】:室內(nèi)混響時間要求應從哪個低頻段開始,它的混響頻率特性又應該是怎樣的,它是否可同時適應語言和音樂用途的要求,一直是聲學界討論的問題。有不少規(guī)范的低頻都是從125 Hz開始;對語言用途的低頻段(250 Hz以下)或許可以是平直的,對音樂用途則大都遵循低頻上升的"低音比"原則。文章根據(jù)不論語言和音樂都在低頻有不可忽略的能量,這些能量將會激發(fā)小房間內(nèi)的簡正振動(駐波),從而加強了聲場中部分低頻成分。在大空間內(nèi),還因存在低頻直達聲與反射聲到達聽者的路程差,使該頻段的波長在同量級時出現(xiàn)干涉現(xiàn)象。又因高聲級低頻對中高頻掩蔽效應存在不對稱特性等現(xiàn)象,都因干涉作用加強了低頻聲,掩蔽了對清晰度極為重要的中、高頻,最終影響語言的可懂度或音樂的明fc度。因此,為了提高語言可懂度和音樂明晰度,必須在小房間抑制低頻駐波,在大空間內(nèi)減低低頻聲干涉影響,就必須加大室內(nèi)低頻從63 Hz開始的阻尼,也就是說低頻段的混響時間不應提升。在德國的音樂用途大廳(盡管開始時并不是自覺地去執(zhí)行)由此得到意外的最佳音質(zhì)效果。筆者在德國十幾年間,據(jù)此原則從事室內(nèi)聲學設計和研究的經(jīng)驗,在每一個項目中都得到實踐證明。
【作者單位】: Foundation
【關鍵詞】: 可懂度 明晰度 掩蔽效應 低頻聲的干涉
【分類號】:TB5
【正文快照】: 0引言1至今,聲學工程的理論和實踐對室內(nèi)聲場吸聲特性的處理,一般只限于125~4 000 Hz頻段,有些規(guī)范甚至只對500 Hz,或500~1 000 Hz提出要求。如果涉及室內(nèi)的低頻段,通常也只指125~250Hz的合適混響時間。大多數(shù)人也許還認為:低頻段的混響時間應該比中、高頻段長些,即要求低頻段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武威;關于室內(nèi)混響時間的計算問題[J];電聲技術;2005年03期
2 徐詩池;;賽賓混響時間計算公式的推廣[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李杰;李浩;張蓓;;普通教室混響時間的測量與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2年12期
4 尹力軍;葉年發(fā);潘立超;魏冬;;鐵路車站大空間混響時間的測試與分析[J];鐵路計算機應用;2013年05期
5 查雪琴,尤根·歐爾曼(Jurgen Oelmann);低頻混響時間的測量問題[J];聲學技術;1986年03期
6 曹孝振;混響時間設計的新趨勢[J];廣播與電視技術;1995年06期
7 梁華,紀秉勇;廳堂混響時間的聲場控制及其實驗研究[J];聲學技術;1997年01期
8 胡清亮;談影劇院的混響時間[J];藝術科技;2001年04期
9 張秀欣,張坤書,田中敏;聲學建筑聲音動聽的關鍵——混響時間的控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5年03期
10 陽杰;蔣國榮;;運用神經(jīng)網(wǎng)絡推算音樂廳滿場混響時間[J];應用聲學;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文波;孫海濤;;基于脈沖反向積分法的手持式混響時間測量儀的設計[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鄺泉;彭健新;;矩形房間混響時間計算[A];第十屆全國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張曉嵐;蔣國榮;;耦合空間:開口和體積對混響時間的影響[A];中國聲學學會2006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查雪琴;H.V.Fuchs;;對混響時間特性的一些看法[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莫方朔;盛勝我;;脈沖響應積分法測量混響時間中的估值問題[A];綠色建筑與建筑物理——第九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4年
6 鄭灝;李整林;;淺海混響時間序列實現(xiàn)[A];中國聲學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楊春莊;劉海生;;混響時間測量虛擬儀器研究[A];中國聲學學會200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9]論文集[C];2009年
8 吳碩賢;趙越U,
本文編號:5427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4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