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化設計在互聯(lián)網公益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19:26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的普及,我國的公益從傳統(tǒng)的企業(yè)型、事業(yè)型公益開始轉為平民公益。微博、微信、米公益等web2.0平臺降低了公益門檻,讓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開始參與到公益活動中。然而,互聯(lián)網公益平臺上的公益參與者具有很強的流動性與不確定性,僅靠人們的惻隱之心很難讓公益志愿者長期持續(xù)性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本課題將游戲化設計引入到互聯(lián)網公益領域中,利用游戲化的引導激勵等作用來吸引更多的民眾持續(xù)性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在桌面調研階段,筆者對游戲化的理論及互聯(lián)網公益的相關概念進行了解析。之后筆者從理論與實際應用兩個角度對游戲化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選取了目前的互聯(lián)網公益平臺案例進行游戲化應用分析并通過對平臺用戶進行訪談總結歸納出個人公益行為的動機和影響因素,為后續(xù)的設計策略提供理論依據。筆者將用戶公益行為過程分為觸發(fā)參與、深化參與、維持參與三個階段,根據前期的分析與調研最終針對用戶公益行為不同階段構建了基于游戲化的互聯(lián)網公益平臺設計策略。課題的最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設計了一款互聯(lián)網公益平臺產品,以此驗證游戲化對提高用戶黏度與活躍度的有效性。個人長期穩(wěn)定地參與公益活動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持...
【文章來源】: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用戶忠誠度模型??Fig.?1.1?User?loyalty?model??
Guardiaii依靠P2P網絡尋找走失兒童需求與公眾資源??MySniarlEye使用語音為視障者描述情景匹配的及時性??圖1.2互聯(lián)網公益案例及其服務特征??Fig.?1.2?Internet?public?welfare?case?and?service?characteristics??(來源:李瓛《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公益服務新特征與設計策略研究》)??國外學者對公益行為的研究主要是行為動機探究,動機是引導、激發(fā)和維持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個人參與公益的重要因素。Green&Webb將捐贈行為動機按照??利他及目的性,分為利他動機、緩解負面情緒、社會責任、社會交換和從眾、經濟能力??和稅收動機六種[24],如圖1.3所示。??自S的?社會的?經濟的??:??無私的?利他動機?社會費a?經濟能力??自私的?緩解負變丨爾緒!?往會交換?稅收動??I?t±會從眾??I??圖1.3?Green&Webb捐助動機定義??Fig.?1.3?Green&Webb?Donation?Motivation?Definition??(來源:張書婷《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面向大眾參與的公益服務設計研宄》)??Bekkers&Wiepking提出了個人捐贈的八種動機:需求意識動機,捐贈者需要意識到??求助者的需要,意識越強則越有可能產生捐贈行為;外部動員動機,指捐贈行為是受到??捐贈請求,屬于被動型捐贈行為;成本與收益動機,即希望通過捐贈行為可以帶來益處;??利他動機
??1.5.2研究框架??本文的研宄框架如圖1.4所示。??職背鐵議貓意義吞廳狀麵新點??J?1?1??「…::翻:;??齡雛陋?微特點問題??L?—?__?????—?_?_?j??▼??心理祕設盼法纖卿激籠撼?,?臺窈么修為??mwf'?mi??1??.."?W?-,、:????^?I■海??I?爾樣與??圖1.4研宄框架??Fig.?1.4?Research?Framework??(來源:筆者自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數據時代中國綠色金融公益的實踐與探索——以螞蟻森林為例[J]. 孫天琪,喬奇. 管理觀察. 2018(27)
[2]騰訊公益:用服務設計構建互聯(lián)網公益的新模式[J]. 陳妍. 裝飾. 2017(12)
[3]自然游戲的控制幻想——論游戲化設計[J]. 魏瑋,蔣曉,徐娟芳. 裝飾. 2017(10)
[4]完善慈善組織網絡募捐的反饋機制[J]. 徐宇珊. 開放導報. 2017(03)
[5]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公益服務新特征與設計策略研究[J]. 李瓛,鞏淼森. 包裝工程. 2016(20)
[6]非營利組織個人捐贈者行為研究概述[J]. 高陽.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7]互聯(lián)網時代“微公益”文化傳播方式初探——以公益微信訂閱號為例[J]. 劉日亮. 科技傳播. 2015(11)
[8]移動互聯(lián)網+公益:玩著走著做公益[J]. 匡春鳳. 中華環(huán)境. 2014(05)
[9]新媒體時代民間公益組織網絡傳播進路及拓展策略[J]. 馬貴俠,謝棟. 新聞界. 2014(07)
[10]游戲、玩家、世界:對游戲本質的探討[J]. Jesper Juul,關萍萍. 文化藝術研究. 2009(03)
博士論文
[1]個人慈善捐贈動力機制研究[D]. 胡曉明.鄭州大學 2017
[2]微公益特征對個人公益參與行為影響研究[D]. 錢玲.華中科技大學 2015
[3]非營利組織感知特性對個人捐贈行為影響研究[D]. 侯俊東.華中科技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防震減災游戲化科普平臺設計研究[D]. 張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8
[2]社交眾籌: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的公益眾籌研究[D]. 黃如月.安徽大學 2018
[3]游戲化設計在健康行為促進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 許沁.江南大學 2017
[4]“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研究[D]. 楊艷芳.南京大學 2017
[5]游戲化設計方法在大學生運動APP中的應用研究[D]. 白楠.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7
[6]基于游戲化的白領運動行為模式設計策略研究[D]. 謝治和.江南大學 2017
[7]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面向大眾參與的公益服務設計研究[D]. 張書婷.江南大學 2017
[8]基于心流理論的移動社交應用用戶黏度分析研究[D]. 李蒙曉.燕山大學 2015
[9]游戲化視角下的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策略研究[D]. 張振東.江南大學 2015
[10]中國公益眾籌發(fā)展研究[D]. 王茜.吉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522905
【文章來源】: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用戶忠誠度模型??Fig.?1.1?User?loyalty?model??
Guardiaii依靠P2P網絡尋找走失兒童需求與公眾資源??MySniarlEye使用語音為視障者描述情景匹配的及時性??圖1.2互聯(lián)網公益案例及其服務特征??Fig.?1.2?Internet?public?welfare?case?and?service?characteristics??(來源:李瓛《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公益服務新特征與設計策略研究》)??國外學者對公益行為的研究主要是行為動機探究,動機是引導、激發(fā)和維持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個人參與公益的重要因素。Green&Webb將捐贈行為動機按照??利他及目的性,分為利他動機、緩解負面情緒、社會責任、社會交換和從眾、經濟能力??和稅收動機六種[24],如圖1.3所示。??自S的?社會的?經濟的??:??無私的?利他動機?社會費a?經濟能力??自私的?緩解負變丨爾緒!?往會交換?稅收動??I?t±會從眾??I??圖1.3?Green&Webb捐助動機定義??Fig.?1.3?Green&Webb?Donation?Motivation?Definition??(來源:張書婷《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面向大眾參與的公益服務設計研宄》)??Bekkers&Wiepking提出了個人捐贈的八種動機:需求意識動機,捐贈者需要意識到??求助者的需要,意識越強則越有可能產生捐贈行為;外部動員動機,指捐贈行為是受到??捐贈請求,屬于被動型捐贈行為;成本與收益動機,即希望通過捐贈行為可以帶來益處;??利他動機
??1.5.2研究框架??本文的研宄框架如圖1.4所示。??職背鐵議貓意義吞廳狀麵新點??J?1?1??「…::翻:;??齡雛陋?微特點問題??L?—?__?????—?_?_?j??▼??心理祕設盼法纖卿激籠撼?,?臺窈么修為??mwf'?mi??1??.."?W?-,、:????^?I■海??I?爾樣與??圖1.4研宄框架??Fig.?1.4?Research?Framework??(來源:筆者自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數據時代中國綠色金融公益的實踐與探索——以螞蟻森林為例[J]. 孫天琪,喬奇. 管理觀察. 2018(27)
[2]騰訊公益:用服務設計構建互聯(lián)網公益的新模式[J]. 陳妍. 裝飾. 2017(12)
[3]自然游戲的控制幻想——論游戲化設計[J]. 魏瑋,蔣曉,徐娟芳. 裝飾. 2017(10)
[4]完善慈善組織網絡募捐的反饋機制[J]. 徐宇珊. 開放導報. 2017(03)
[5]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公益服務新特征與設計策略研究[J]. 李瓛,鞏淼森. 包裝工程. 2016(20)
[6]非營利組織個人捐贈者行為研究概述[J]. 高陽.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7]互聯(lián)網時代“微公益”文化傳播方式初探——以公益微信訂閱號為例[J]. 劉日亮. 科技傳播. 2015(11)
[8]移動互聯(lián)網+公益:玩著走著做公益[J]. 匡春鳳. 中華環(huán)境. 2014(05)
[9]新媒體時代民間公益組織網絡傳播進路及拓展策略[J]. 馬貴俠,謝棟. 新聞界. 2014(07)
[10]游戲、玩家、世界:對游戲本質的探討[J]. Jesper Juul,關萍萍. 文化藝術研究. 2009(03)
博士論文
[1]個人慈善捐贈動力機制研究[D]. 胡曉明.鄭州大學 2017
[2]微公益特征對個人公益參與行為影響研究[D]. 錢玲.華中科技大學 2015
[3]非營利組織感知特性對個人捐贈行為影響研究[D]. 侯俊東.華中科技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防震減災游戲化科普平臺設計研究[D]. 張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8
[2]社交眾籌: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的公益眾籌研究[D]. 黃如月.安徽大學 2018
[3]游戲化設計在健康行為促進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 許沁.江南大學 2017
[4]“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研究[D]. 楊艷芳.南京大學 2017
[5]游戲化設計方法在大學生運動APP中的應用研究[D]. 白楠.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7
[6]基于游戲化的白領運動行為模式設計策略研究[D]. 謝治和.江南大學 2017
[7]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面向大眾參與的公益服務設計研究[D]. 張書婷.江南大學 2017
[8]基于心流理論的移動社交應用用戶黏度分析研究[D]. 李蒙曉.燕山大學 2015
[9]游戲化視角下的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策略研究[D]. 張振東.江南大學 2015
[10]中國公益眾籌發(fā)展研究[D]. 王茜.吉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5229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52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