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某水電站壩前泥石流溝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9 18:03
所述泥石流溝位于西北地區(qū)黃河干流上,通過對該典型泥石流沖溝的地質環(huán)境、溝谷特征以及泥石流活動特征的論述,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泥石流溝物質組成和動力學特征,為黃河上游地質環(huán)境相似的泥石流災害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一個典型實例和依據。
【文章來源】:西北水電. 2020,(04)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泥痕特征照片
在溝口處取試樣進行試驗,顆粒百分比含量如圖2。根據實驗結果,洪積扇中大于2 mm的顆粒含量高達82.1%,小于2 mm的顆粒含量為17.9%,在細粒中粉粒及黏粒含量僅為1.6%,說明泥石流堆積物中粗顆粒含量較高,細顆粒含量較少。試樣的Cu為28.27,遠大于5,且曲率系數Cc值亦大于3,說明堆積物中缺失某一粒組的顆粒,總體為級配不良的碎石土。根據堆積物粒徑組成判斷,該溝總體為無明顯結構的稀性泥石流。3 動力學參數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瀾滄江扎泥溝泥石流特征研究[J]. 胡華,王蕾,司富生. 西北水電. 2017(06)
[2]黃河上游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危險性評價——以吳石溝泥石流為例[J]. 呂劍,任光明,王杰.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5(03)
[3]水電站廠區(qū)遭遇泥石流災害的思考[J]. 王正旭. 中國減災. 2002(02)
本文編號:3256900
【文章來源】:西北水電. 2020,(04)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泥痕特征照片
在溝口處取試樣進行試驗,顆粒百分比含量如圖2。根據實驗結果,洪積扇中大于2 mm的顆粒含量高達82.1%,小于2 mm的顆粒含量為17.9%,在細粒中粉粒及黏粒含量僅為1.6%,說明泥石流堆積物中粗顆粒含量較高,細顆粒含量較少。試樣的Cu為28.27,遠大于5,且曲率系數Cc值亦大于3,說明堆積物中缺失某一粒組的顆粒,總體為級配不良的碎石土。根據堆積物粒徑組成判斷,該溝總體為無明顯結構的稀性泥石流。3 動力學參數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瀾滄江扎泥溝泥石流特征研究[J]. 胡華,王蕾,司富生. 西北水電. 2017(06)
[2]黃河上游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危險性評價——以吳石溝泥石流為例[J]. 呂劍,任光明,王杰.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15(03)
[3]水電站廠區(qū)遭遇泥石流災害的思考[J]. 王正旭. 中國減災. 2002(02)
本文編號:32569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25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