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聲納混響抑制與目標檢測技術
本文選題:主動聲納 切入點:混響抑制 出處:《科技導報》2017年20期
【摘要】:混響是淺海主動聲納的主要干擾,其抑制問題一直是困擾聲納信號處理的難題,尤其是當聲納載體具有一定的運動速度、導致混響具有空時耦合特性時?諘r自適應處理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它能夠實現隱式的平臺運動補償從而允許獲得理論最優(yōu)的混響抑制性能。本文介紹了傳統主動聲納的混響抑制與目標檢測技術,通過分析聲納與雷達的不同之處,提出了適合于運動聲納的空時自適應處理模型;在此模型下,討論了提高空時自適應檢測穩(wěn)健性的方法;最后展望了主動聲納混響抑制與目標檢測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Abstract]:Reverberation is the main interference of shallow water active sonar, and its suppression problem ha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in sonar signal processing, especially when the sonar carrier has a certain moving speed, which leads to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verberation when it is free.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can realize implicit platform motion compensation and allow theoretical optimal reverberation suppression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 the reverberation suppression and target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active sonar are int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nar and radar, a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model suitable for moving sonar is proposed.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space-time adaptive detec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trend of active sonar reverberation suppression and target detection i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571434)
【分類號】:TB5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貫領;凌國民;嚴琪;;主動聲納檢測技術的回顧與展望[J];聲學技術;2007年02期
2 姜可宇;蔡志明;;主動聲納中混響干擾的一種非線性抑制方法[J];信號處理;2007年02期
3 程宜杰;;主動聲納回波數據的分析方法[J];科技資訊;2006年34期
4 郭瑞;蔡志明;姚直象;;主動聲納寬帶噪聲調頻信號分析[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黃海寧;李志舜;;用于寬帶主動聲納信號檢測的副本相關積分器的改進[A];中國聲學學會199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99]論文集[C];1999年
2 鄒麗娜;;用于主動聲納檢測的低截獲概率信號性能研究[A];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學分會2011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陳韶華;張忠波;汶宏剛;羅會彬;;主動聲納SFM信號的抗混響性能分析[A];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學分會2011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劉沖;方世良;;主動聲納組合波形抗混響性能研究[A];中國聲學學會200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9]論文集[C];2009年
5 游波;陳磊;蔡志明;;Page Test算法在主動聲納檢測中的應用[A];中國聲學學會2006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陳韶華;羅會彬;鄭偉;;湖上試驗中錨鏈對主動探測的影響分析[A];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學分會2013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清宇;主動聲納自適應線譜增強器[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2 劉肖;主動聲納波形優(yōu)化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陳立新;主動聲吶寬帶多卜勒敏感信號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084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0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