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問責:邏輯意蘊、困境解析與途徑探究
本文選題:非營利組織 + 問責 ; 參考:《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09期
【摘要】:非營利組織的問責成為近年來各界關注的焦點。委托——代理理論和經(jīng)濟人假設理論是非營利組織問責的理論基礎,契約形式與身份形式是其問責的邏輯形式。當前我國非營利組織問責面臨著產(chǎn)權界定困難、立法不完善、問責主體缺位、自我問責能力弱等多重困境?梢詮谋O(jiān)督、評估、反饋的制度建設和責任意識下的文化重塑這兩個維度來探究超越問責困境的途徑。
[Abstract]:The accountabilit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ccountabilit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form of contract and the form of identity are the logical forms of their accountability. At present, China'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difficulty in defining property rights, imperfect legislation, absence of accountability subjects, weak self-accountability ability, and so on. We can explore the ways to surmount the dilemma of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feedback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under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作者單位】: 安徽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2009sk18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中國公益慈善組織公益性及其實現(xiàn)的復雜性研究”。項目編號:12YJA630164
【分類號】:C9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林閩鋼;;慈善組織社會問責探討[J];東岳論叢;2006年06期
2 張康之;公共行政中的責任與信念[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3 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概念、分類與制度環(huán)境[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4 鄧國勝;構建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問責機制[J];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03期
5 孔繁斌;從限制結社自由到監(jiān)管公共責任——中國政府社團管制正當性及其制度改革[J];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祖云;;論公共行政道德責任的特點[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張榮現(xiàn);李占立;;民間組織參與農(nóng)村社會救助的經(jīng)濟法解讀[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3期
3 閆飛飛;裴曉敏;;新農(nóng)村法治建設的有效路徑探析——對農(nóng)村民間組織的理性考察[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1期
4 周建軍;吳永紅;;組織化協(xié)調(diào)機制的構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郭小聰;劉述良;;公民社會中介組織的制度構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陳曉春;賀菊花;卜小燕;;淺析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公信力建設[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唐德龍;;政府與第三部門的伙伴關系:基于本土個案的理論分析——以SQ社會工作服務社運作模式為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盧嵐;;財富與隱患:懸浮于城鄉(xiāng)之間的農(nóng)民工[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王素蘭;;科層制公共行政之后——兼談政府治理體系的重構[J];才智;2009年19期
10 汪慶紅;;論作為非政府組織的村民委員會[J];長白學刊;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沙麥;呂蓉蓉;;海峽兩岸慈善組織中的女性參與[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羅章;涂春元;;反思“政府責任”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政府責任”理論研究綜述[A];首屆青年中國公共行政學者論壇: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胡正豪;;現(xiàn)代化視域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4 劉建洲;;傳統(tǒng)群眾工作與黨的社會工作:基于政治社會學視角的初步比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5 胡仙芝;;論社會中介組織在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中的職能和作用[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6 陳華;;治理視角下非營利組織的公共責任及其實現(xiàn)機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喻劍利;;新公共服務對中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借鑒[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朱興祥;張峰;;外來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處遇——面對“同齡不同罰”的尷尬[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9 王宏斌;;中國的公民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建構[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王勇;;權利的社會回歸:論城市規(guī)劃的非市場缺陷[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3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周月魯;基于社會營銷的水土保持行為與傳播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5 方潔;社團處罰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時立榮;社團交往成本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王銳蘭;我國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8 高峰;當代視野中的市民社會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寧繼鳴;漢語國際推廣:關于孔子學院的經(jīng)濟學分析與建議[D];山東大學;2006年
10 劉春湘;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駿軍;法治背景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孫鳳玲;齊齊哈爾市非政府組織參與政府決策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彭艷;村民參與村務治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玉桂;轉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責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陳超;風險社會背景下政府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郭玲玲;行政倫理視角下我國公務員行政責任實現(xiàn)途徑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戴莉萍;我國經(jīng)濟適用房建設中的政府責任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黃永嘉;基于治理理論的行政組織變革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周琳;公共社會與人的發(fā)展[D];西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萬江紅,張翠娥;近十年我國民間組織研究綜述[J];江漢論壇;2004年08期
2 朱曉明;中國民間組織生存發(fā)展的法律環(huán)境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3 杭州市民間組織黨建研究課題組;加強民間組織中黨的建設工作的思考[J];組織人事學研究;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景鵬;;中國入世后社會團體的發(fā)展與政府的應對[A];入世與政府先行[C];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冬梅;;我國非營利組織的項目管理問題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04期
2 陳曉春,王小艷;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的激勵方式[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楊吉;;基于使命與領導的管理[J];當代經(jīng)理人;2007年11期
4 毛剛,朱蓮,李開容,郭耀煌;非營利組織團隊激勵機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劉霞,張丹;經(jīng)濟學和組織學交叉視野下的公民社會[J];綏化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6 劉開君;;組織環(huán)境管理在非營利組織中組織學習中的應用[J];世紀橋;2007年03期
7 胡楊成;蔡寧;;資源依賴視角下的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動因探析[J];社會科學家;2008年03期
8 胡楊成;蔡寧;;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與組織績效的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09年08期
9 梁江;;組織內(nèi)傳播與組織社會資本建設——對日本非營利組織的案例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08期
10 張曉軍;齊海麗;;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非營利組織參與[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臧紅雨;馮英浚;;基于優(yōu)勢前沿面的非營利組織管理有效性再評價方法[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霞;;金融危機背景下民間組織服務企業(yè)的思考與建議[A];廣西服務企業(yè)年問題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曙明;再訪杜拉克[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2 本報記者 薛建新;企業(yè)管理:從非營利組織學到些什么[N];財經(jīng)時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薛建新;非營利機構與企業(yè):90%同構[N];財經(jīng)時報;2003年
4 唐學鵬;追問德魯克[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5 本報記者 胡蓉萍;智庫替誰說話[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6 漓江;聲譽——競爭的第四階段[N];中國化工報;2005年
7 中萬會議產(chǎn)業(yè)(北京)集團總裁 劉有千;中國會議產(chǎn)業(yè)呈現(xiàn)信息化發(fā)展趨勢[N];國際商報;2008年
8 楊吉;德魯克選讀德魯克[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那國毅;管理學:德魯克留給人類的偉大遺產(chǎn)(二)[N];中國質量報;2008年
10 蘇安建;市場化程度提高改變企業(yè)捐贈動機[N];消費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楊成;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與績效的關系研究:環(huán)境變動與組織創(chuàng)新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8年
2 林明源;臺灣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與組織績效之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雄先;非營利組織績效管理中平衡計分卡及信息技術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2 劉帥;我國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與評價[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3 管在高;中國管理咨詢業(yè)協(xié)會研究:性質、功能及運行機制[D];蘇州大學;2006年
4 默菲菲;歐美管理咨詢業(yè)協(xié)會:功能、運行機制、成功經(jīng)驗及其啟示[D];蘇州大學;2006年
5 張麗婭;欠發(fā)達地區(qū)政府準公共產(chǎn)品供給制度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127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201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