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以萬科7號資產支持計劃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4-03-15 05:22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步履維艱,制約中小企業(yè)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與此同時,經濟實力強、信用等級高的大型企業(yè)卻擁有多種融資渠道進行低成本籌資。而供應鏈金融的資產證券化的出現,特別是應收賬款的資產證券化的出現,既為中小企業(yè)提供新的融資途徑,也為大型企業(yè)提供了新的融資選擇。然而,應收賬款的資產證券化存在一系列信用風險,威脅著應收賬款的資產證券化的穩(wěn)健運行,因此探究應收賬款的資產證券化中的信用風險及其管理策略顯得尤為必要。平安證券一方保理萬科供應鏈金融7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是以萬科作為發(fā)起人,平安證券作為計劃管理人和一方保理作為保理機構的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產品。該計劃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構建出了以信用優(yōu)勢、渠道優(yōu)勢、信息優(yōu)勢和融資優(yōu)勢的萬科作為核心企業(yè),并以與其上游中小供應商的真實交易事項和交易數據為支撐,將核心企業(yè)市場優(yōu)勢予以反向延伸的思路。該計劃將核心企業(yè)上游中小企業(yè)債權人在與債務人萬科日常交易中形成應收賬款進行整理歸集,然后債權人通過收取對價的方式將應收賬款轉移給保理商,而保理方將應收賬款作為基礎資產同樣以收取對價的方式轉讓給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專項計劃的...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內容及創(chuàng)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內容
1.2.3 本文的創(chuàng)新
1.3 文獻綜述
1.3.1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研究現狀
1.3.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研究現狀
1.3.3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管理研究現狀
1.3.4 文獻評述
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研究以及理論基礎
2.1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概述
2.1.1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內涵、現狀及模式
2.1.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中信用風險的表現形式
2.1.3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中信用風險的特征
2.2 風險管理理論
2.2.1 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對信用風險的識別
2.2.2 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對信用風險的度量
2.2.3 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對信用風險的管理
2.3 信息不對稱理論
2.3.1 信息不對稱理論
2.3.2 信息不對稱的類型
2.3.3 信息不對稱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2.4 理論分析框架
3 案例介紹
3.1 案例背景
3.1.1 房地產行業(yè)調控不斷深化
3.1.2 中小供應商融資問題突出
3.1.3 企業(yè)運行成本攀升
3.2 實施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性
3.2.1 實施資產證券化的市場基礎設施因素
3.2.2 市場參與主體和業(yè)務因素
3.2.3 基礎資產的增長
3.3 案例內容
3.3.1 專項計劃基本情況
3.3.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主要交易主體
3.3.3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交易流程
4 案例分析
4.1 產生信用風險的原因分析
4.1.1 宏觀環(huán)境因素
4.1.2 基礎資產因素
4.1.3 原始權益人因素
4.1.4 計劃管理人因素
4.2 信用風險評估
4.2.1 基于宏觀條件的信用風險評估
4.2.2 基于KMV模型的信用風險的度量
4.2.3 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評估
4.3 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對信用風險管理策略分析
4.3.1 基礎資產類信用風險管理策略
4.3.2 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
4.3.3 計劃管理人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
5 研究結論與優(yōu)化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信用風險管理的優(yōu)化建議
5.2.1 在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中引入區(qū)塊鏈技術
5.2.2 建立財務預警機制
5.2.3 構建信息共享平臺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28602
【文章頁數】: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內容及創(chuàng)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內容
1.2.3 本文的創(chuàng)新
1.3 文獻綜述
1.3.1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研究現狀
1.3.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研究現狀
1.3.3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管理研究現狀
1.3.4 文獻評述
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研究以及理論基礎
2.1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概述
2.1.1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內涵、現狀及模式
2.1.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中信用風險的表現形式
2.1.3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中信用風險的特征
2.2 風險管理理論
2.2.1 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對信用風險的識別
2.2.2 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對信用風險的度量
2.2.3 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對信用風險的管理
2.3 信息不對稱理論
2.3.1 信息不對稱理論
2.3.2 信息不對稱的類型
2.3.3 信息不對稱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2.4 理論分析框架
3 案例介紹
3.1 案例背景
3.1.1 房地產行業(yè)調控不斷深化
3.1.2 中小供應商融資問題突出
3.1.3 企業(yè)運行成本攀升
3.2 實施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性
3.2.1 實施資產證券化的市場基礎設施因素
3.2.2 市場參與主體和業(yè)務因素
3.2.3 基礎資產的增長
3.3 案例內容
3.3.1 專項計劃基本情況
3.3.2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主要交易主體
3.3.3 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的交易流程
4 案例分析
4.1 產生信用風險的原因分析
4.1.1 宏觀環(huán)境因素
4.1.2 基礎資產因素
4.1.3 原始權益人因素
4.1.4 計劃管理人因素
4.2 信用風險評估
4.2.1 基于宏觀條件的信用風險評估
4.2.2 基于KMV模型的信用風險的度量
4.2.3 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評估
4.3 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對信用風險管理策略分析
4.3.1 基礎資產類信用風險管理策略
4.3.2 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
4.3.3 計劃管理人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
5 研究結論與優(yōu)化建議
5.1 研究結論
5.2 信用風險管理的優(yōu)化建議
5.2.1 在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中引入區(qū)塊鏈技術
5.2.2 建立財務預警機制
5.2.3 構建信息共享平臺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286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92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