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本文關鍵詞:基于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位置:首頁 >> 經(jīng)濟學 >> 基于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基于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 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徐明稚 張 丹 姜曉璐
*
(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 200051 )
【摘要】 高校資金運營的監(jiān)管已成為高校風險管理的核心,本文從現(xiàn)金流量的角度來研究高校財務風險問題。在界 定高校財務風險內(nèi)涵的基礎上,將其劃分為高校日常運營風險、投資風險及籌資風險;诂F(xiàn)金流量表的
編制, 本文構建了現(xiàn)金流量模型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并通過算例檢驗了體系的適用性。結果表明,該體系有助 于評價高校財務風險狀況、說明高校財務風險的具體成因,為防范與控制高校財務風險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診斷工具。 【關鍵詞】 高校財務風險 現(xiàn)金流量 模型 評價
一、問題的提出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高校在經(jīng)費預算、 經(jīng)費使用及內(nèi)部控制等方面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 關注。上世紀末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導致高校集體性貸款問題, 并引發(fā)高校資金短缺,已影響到高校正常運轉(zhuǎn)與發(fā)展; 近年 來,高校運營過程中預算編制、執(zhí)行兩張皮,因重復購置資 產(chǎn)、購入資產(chǎn)閑置不用等造成的資金浪費現(xiàn)象普遍; 資金流 向與控制脫節(jié),資金監(jiān)管不力,高校資金違規(guī)問題頻發(fā)…… 上述現(xiàn)象均折射出我國高等教育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高校資 金管理水平卻相對滯后,嚴重影響高校的平穩(wěn)發(fā)展。因此, 高校資金運營的監(jiān)管已成為高校風險管理的核心。 當前,教育部、財政部為深化高校資金管理指出加強 預算管理及增強財務監(jiān)管兩方面的內(nèi)容 。在預算管理方面, 2008 年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高校中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 度,要求高校資金的使用必須先有計劃后有支出,強調(diào)高 校預算 的 科 學 化、 精 細 化 管 理。 在 財 務 監(jiān) 管 方 面,隨 著 “報賬記賬算賬 ” 的 “核算型 ” 財務向以 “預算控制分析 參與決策” 為主的 “管理型 ” 財務轉(zhuǎn)變,一要推行總會計 師制度,提升經(jīng)費和資產(chǎn)管理的專業(yè)化水平,二要健全高 校內(nèi)部控制制度,實行全方位審計。
為加強高校資金管理,我國高校會計核算制度以及財 務報告體系也在不斷修訂與完善中 。2009 年財政部印發(fā)的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 征求意見稿) 以及 2012 年 《中共 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yè)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 中 對高校作為公益二類的認定,為權責發(fā)生制在高校中的逐 步實行提供可能。高校此前執(zhí)行的以收付實現(xiàn)制為核算基 礎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已不適應于當前財政預算管理的目 標。適度引入權責發(fā)生制,可以對高校當期的收入及支出 水平做出客觀、公正評價,以反映出高校真實的資產(chǎn)狀況 。 我國高校目前一般以資產(chǎn)負債表 、 收支表、 基本數(shù)字表構 成高校財務報告,在高校資金來源與使用的結構多元化的 基礎上,上述高校財務報表體系不能滿足高校資金管理的 要求。因此,建立高,F(xiàn)金流量表,對高校資金管理水平 進行評價,既能了解高校收支的實際發(fā)生情況,還能通過 現(xiàn)金流狀況獲得高校資金整體運行的客觀認識 。 借助現(xiàn)金 流對高校資金管理水平進行評價,是高校降低財務風險發(fā) 生的一種有效思路。 已有學者關注高校資金問題以及高校風險的研究 。 代 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建立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其中大多 是以選取高,F(xiàn)行的財務指標為主,內(nèi)容圍繞高校的舉債
*
本文為 2007 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高校財務管理創(chuàng)新與財務風險防范機制研究 》 ( 07JZD0020 ) 和 2008
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 《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tǒng)開發(fā)和防范機制研究 》 ( 08ZS33 )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57
及財務運行兩大方面,如楊周復、 施建軍 ( 2002 ) 等選取 了 9 個財務指標評價了資金周轉(zhuǎn) 、 資金分配、 資金運用以 及主體連帶風險四個方面,從現(xiàn)金流量角度來設計評價模 型的研究卻鮮有出現(xiàn)。 現(xiàn)金流量表作為現(xiàn)金流管理的重要 工具,在目前我國的高校財務報告體系中尚未出現(xiàn),就發(fā) 達國家高校財務管理實踐來看,高校編制現(xiàn)金流量表已經(jīng) 有較長的歷史,并形成相應的規(guī)范。 國內(nèi)有些學者關注到 現(xiàn)金流管理的重要性,提出 編 報 高 校 現(xiàn) 金 流 量 表 的 設 想 ( 丁紹凡,王麗潔,2005 ; 孫培清,2006 ) ,但總體上對現(xiàn) 金流量表的基本內(nèi)容、 結構與編制方法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和探討。綜上,尚未有研究將高校財務風險評價與現(xiàn)金流 管理的觀點進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加以應用 。 鑒于此,本文以現(xiàn)金流的視角對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 構建進行大膽嘗試。 通過上文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現(xiàn)金流的視角 構建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并以 76 所部屬高校 2003 — 2007 年的財務狀況作為研究算例,驗證評價體系的有 效 性,為高校財務風險的日常管理提供一種診斷及防范的方 法與工具。
的指示器,可以對高校的資金運作情況做出動態(tài)表現(xiàn),更 客觀地評價高校的財務狀況 、 資金是否緊張以及償付能力 大小等,F(xiàn)金流狀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高校的財務支付能 力,一旦高校在財務支付方面出現(xiàn)問題,將會對未來產(chǎn)生 不利影響。通過分析現(xiàn)金流量,可以得到直接的現(xiàn)金來源 和現(xiàn)金運用的具體情況以及現(xiàn)金余缺的信息,能夠及時地 進行資金調(diào)度和風險的防范 。 可見,現(xiàn)金流量信息為財務 風險監(jiān)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jù) 。 因此,從現(xiàn)金流量角度分 析財務風險能夠更清楚地識別高校的風險狀況 。 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包括高校投入政策等外部因素以 及高校自身資金管理水平等內(nèi)部因素 。 長久以來,我國高 校資金來源渠道狹窄,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不足, 高校將其大部分財務資源用于維持日常運轉(zhuǎn)的剛性支出, 用于發(fā)展性支出的資金略顯不足,使得高校一直處于資金 短缺的尷尬境地,并埋藏了潛在財務風險 。 另一方面,引 起高等教育發(fā)展階段變化的變革性事件 ( 如高校擴招) 往 往需要大量資金給予支持,配套的投入政策如果沒有及時 跟進,財務風險極易在短期內(nèi)集中爆發(fā) 。 但從本質(zhì)上看, 高校對資金計劃及控制水平不夠,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及 途徑是導致財務風險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 。 主要表現(xiàn)在高校對 自身財務管理活動重視不足,風險管理意識薄弱,預算編 制及執(zhí)行缺乏約束性,資金管理整體水平較低,勉強維持 收支平衡。一旦投入等外部因素發(fā)生激變,高校往往在資 金安排上應對不足,潛在風險轉(zhuǎn)向現(xiàn)實風險則成為必然 。 相較于外部因素的不可控,高校應從自身著手增強資金管 理水平以應對財務風險 。 同時,高校財務風險的管理重心 ,而應 不應放置于變革性的個別事件中去 “臨時抱佛腳 ” 在日常管理運行中加以體現(xiàn),及時消除日常運營過程中潛 在的風險隱患,增 強 風 險 的 抵 抗 能 力 及 應 對 能 力,做 到 “未雨綢繆” 。 ( 二) 高校財務風險的分類 由于高校財務風險總是伴隨著高校的資金運動而產(chǎn)生 的,根據(jù)高校運行中資金運動的內(nèi)容,本文將高校財務風 險劃分為日常運營風險 、籌資風險以及投資風險三類 。 1. 日常運營風險 日常運營風險存在于高校的日常運行活動中,主要體 現(xiàn)為對現(xiàn)金流量日常監(jiān)控的忽略,以致在資金安排與資金 實際使用中產(chǎn)生了現(xiàn)金短缺,引起事業(yè)發(fā)展不平衡甚至資 金流斷裂等現(xiàn)象,根本上是日常資金預算控制的失敗 。 這 種風險一方面表現(xiàn)為高校在量入為出的預算編制原則下, 因控制力不夠產(chǎn)生的實際收小于支的問題 。 另一方面還包 括盡管高校總收入大于支出,但由于專項資金往往?顚 用,在專項資金大量結余的同時,基本收入往往不能維持
二、基于現(xiàn)金流量角度的高校財務風險的理論 分析
( 一) 高校財務風險的內(nèi)涵與成因 關于高校財務風險內(nèi)涵的研究尚未達成共識,一種觀 點是從多維度審視高校財務風險,側(cè)重于風險的綜合性。 熊筱燕、孫萍 ( 2005 ) 認為高校財務風險既包括財務指標 體現(xiàn)出來的風 險,又 包 括 運 營 質(zhì) 量 方 面 的 風 險; 鄭 繼 輝 ( 2003 ) 指出高校財務風險除了包含理財類風險 、 教育教 學類風險外還包含法律法規(guī)缺陷類風險 。 另一種觀點則著 重從資金運 動 的 視 角 進 行 研 究 。 王 誠,毛 建 榮 ( 2004 ) 、 趙榮賓 ( 2007 ) 重點研究高校的貸款風險; 王德春,張樹 慶 ( 2003 ) 則從總體失衡、 金融創(chuàng)新、 對外投資以及貸款 等方面研究高校財務風險 。 這類研究中較具廣泛代表性的 觀點是基于資金運動論的思想,認為高校財務風險是資金 運動所導致的不利事件或損失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 本 文所討論的財務風險,側(cè)重于資金運動風險,而資金運動 總是伴隨著現(xiàn)金的流入和流出,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財 務風險與現(xiàn)金流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 高校財務風險 的內(nèi)涵是指高校在運營過程中因資金運動的不確定性而面 臨的財務狀況失衡、 資金失控、 債務包袱沉重、 資金困難 等問題,主要特征是運行資金短缺 、 入不敷出、 發(fā)生支付 困難甚至出現(xiàn)現(xiàn)金流斷流 。 高校財務風險會因高校資金投 入、資金管理以及其他事項誘發(fā),風險狀況可以直接反映 到現(xiàn)金流量的變化中去 。 現(xiàn)金流量作為衡量高校財務風險
58
基本支出。 2. 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主要包括投資于自籌基建項目和固定資產(chǎn) 、 無形資產(chǎn)、對外投資等項目中的風險 。 高校采用自有資金 進行基礎建設及用于購置固定資產(chǎn) 、 無形資產(chǎn)的數(shù)額往往 較大,并且這部分資金的變現(xiàn)能力較差 。 未經(jīng)論證而進行 投資造成的項目不實用甚至是資產(chǎn)閑置,直接影響到高校 的現(xiàn)實支付能力,造成資金浪費。 對外投資風險則是高校 因金融資本投資致使本金遭受損失的風險 。 3. 籌資風險 一般來講,高;I資主要是通過政府撥款及社會捐贈 完成,屬于非償還性資金,并不存在籌資風險。 但高校在 發(fā)展過程中為解決臨時性資金短缺問題往往求助于銀行貸 款這種籌資方式,由于需要按期還本付息,銀行貸款構成 了高校的償還性資金。 高校貸款一般用于基本建設及公共 設施建設等方面,并物化為相應的資本性設施,倘若貸款 數(shù)額超過了高校的償付及承受能力,高額利息就成為新的 財務負擔,高校在不具備還款保證的前提下就只能借新債 還舊債,使貸款不斷膨脹,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本文所 研究的籌資風險主要針對于高校的償還性資金而言,實際 上是一種貸款風險,將政府撥款及社會捐贈等非償還性資 金視為高校自身的日常運營收入,納入高校日常運營活動 中進行一并核算。
現(xiàn),因此高校從加強自身管理的角度應重點關注日常運營 活動中現(xiàn)金流量的狀況 。 結合當前 “定額經(jīng)費加專項經(jīng) 費 ” 的財政撥款方式,高校日常運營資金的現(xiàn)金總流量 不僅要實現(xiàn)收支平衡,在基本運行和專項經(jīng)費運行中還要 實現(xiàn)各自現(xiàn)金流量的分類收支平衡 。 基于上述考慮,現(xiàn)金 流量表的編制一方面要體現(xiàn)高校整體運行的現(xiàn)金總流量狀 況及其日常運營 、 投資 、 籌 資 活 動 下 各 自 的 現(xiàn) 金 流 量 狀 況,另一方面還要對日常運營中的基本運行及專項經(jīng)費的 現(xiàn)金流量情況區(qū)分列示 。 此外,現(xiàn)金流量表的編制借助于現(xiàn)有的報表體系,同 時與資產(chǎn)負債表、收入支出表以及銀行貸款情況明細統(tǒng)計 表的內(nèi)容相銜接并滿足一定的勾稽關系 。 2. 現(xiàn)金流量表的基本內(nèi)容 目前我國高校的 “現(xiàn)金” 概念主要指庫存現(xiàn)金和銀行 存款,一般不涉及持有期限短 、 流動性強、 易于變現(xiàn)、 價 值變動風險小的投資等現(xiàn)金等價物 。 本文所設計的高,F(xiàn) 金流量表以這些現(xiàn)金流量為基礎,主表用于反映高校整體 的現(xiàn)金流量構成,包括日常運營、 投資、 籌資的現(xiàn)金流量 狀況; 附表用于進一步揭示日常運營活動的現(xiàn)金流量構成, 包括基本運行及專項經(jīng)費的現(xiàn)金結余狀況 。 主表編制時以資產(chǎn)負債表為主要依據(jù),總括并分類揭 ”“投資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 示了 “運營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籌資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 以及總的 “現(xiàn)金凈流量 ” 的變 , “運營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流量 ” 反映的是高 動及其形成。其中 ; “投資產(chǎn) 校教學、科研和對外服務等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流量 生的現(xiàn)金流量” 反映用日常運營資金安排到基本建設中的 現(xiàn)金流量 ( 即結轉(zhuǎn)自籌基建支出) 、 固定資產(chǎn)、 無形資產(chǎn) ; 以及對外投資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流量 “籌資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流量 ” 反映高校借入款項的新增數(shù)以及借入款項發(fā)生的本年利息 支出等現(xiàn)金流量; 總的現(xiàn)金流量凈增加額是上述三項現(xiàn)金 流量凈增加額之和。 附表編制時以收入支出表為主要依據(jù),對主表中 “本期 運營收支結余” 項目按照運營活動的不同性質(zhì) ( 主要是日 ;臼罩c專項經(jīng)費收支) 做進一步分解。根據(jù)高校是否 具有對資金統(tǒng)籌安排的自主權,分別以 “非限定性現(xiàn)金流 量” 及 “限定性現(xiàn)金流量” 兩項反映用于基本運行及專項 經(jīng)費的現(xiàn)金結余狀況。在此基礎上,通過事業(yè)基金、專用基 。 金等相關項目的調(diào)整①,得到 “本期運營收支結余” 3. 現(xiàn)金流量表的模型架構
三、基于現(xiàn)金流量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 設計
考慮到現(xiàn)金流量表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現(xiàn)金來源 、 現(xiàn)金 運用以及現(xiàn)金余缺的信息,本文對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的設計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 一是構建現(xiàn)金流量模型; 二是構 建評價規(guī)則。 ( 一) 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構建 1. 現(xiàn)金流量表的編制原理 首先,現(xiàn)金流量表能夠從總體上揭示出高校資金的整 體運行是否失衡,進而 從 高 校 的 日 常 運 行 活 動 、 投 資 活 動 、籌資活動中分別查找出導致總體失衡風險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 短缺原因 。 進一步,為單獨反映因預算管理不善引發(fā)的資 金日常運營風險 、 因資產(chǎn)購入產(chǎn)生的投資風險以及因貸款 產(chǎn)生的籌資風險,需列示各項資金活動中現(xiàn)金來源 、 運用 以及結余的具體信息 。 其次,高校投資及籌資活動通常配 合高校的長期規(guī)劃展開,最終通過高 校 的 日 常 運 營 來 體
: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 ” + “限定性收支凈額 ” + “未完項目收支差額增加額 + 事業(yè)基金增加額 + 專用基金增加額 + ① 調(diào)整方式為 。調(diào)整考慮了資產(chǎn)負債表與收入支出表的銜接問題,并使主表 經(jīng)營結余增加額 - 本期收支差額” - “撥出經(jīng)費” = “本期運營收支結余” 與附表下的 “本期運營收支結余 ” 能夠進行核對檢驗。
59
上述現(xiàn)金流量表的內(nèi)容,在揭示高校財務風險類別的 同時,存在著如下勾稽關系。 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 運營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 投資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 籌資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運營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 =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 + 限定性 收支凈額 實現(xiàn)。 由圖 1 ,說明了高,F(xiàn)金流量的構成以及影 響 因 素 。 模型的第一層指出高校在報告期中現(xiàn)金流量的凈增加情況 。 + 調(diào)整項② 據(jù)此,我們將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基本框架通過下圖加以
該數(shù)值為正則表明高校在本年度的現(xiàn)金收支活動中留有結 余,高校凈資產(chǎn)有所增加; 該數(shù)值為負則表明高校在本年 度現(xiàn)金流出大于現(xiàn)金流入,高校凈資產(chǎn)規(guī)模在縮小 。 模型 的第二層指出導致現(xiàn)金凈增加額是否為正值的原因 。 即分 別列示運營、投資及籌資三項資金活動對現(xiàn)金流量凈增加 額的貢獻。模型的第三層指出各項資金活動的影響因素 。 具體地,運營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可從限定性和非限定 性收支凈額及調(diào)整項目上分析; 投資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 量可從結轉(zhuǎn)自籌基建、 固定資產(chǎn)與無形資產(chǎn)以及對外投資 三方面分析; 籌資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可從借入款及償 還利息兩方面分析。
圖1 ( 二) 高校財務風險評價規(guī)則構建 1. 構建思路
現(xiàn)金流量模型示意圖 個核心: 一是風險的分類化評價; 二是風險的等級化評價 。 分類化評價要求選取一定的評價指標反映出高?傮w運行 情況、日常運營情況、 投資情況以及籌資情況; 等級化評 價要求根據(jù)風險的危害程度進行定性劃分 。 相較于當前財 務風險評價中應用較多的排序評價法,本文的評價法能夠 兼顧描述財務風險的總體狀況以及追溯風險等級下各項資 金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 總體來說,評價規(guī)則的思路遵循先進行風險分類、再通過 閾值與判別流程實現(xiàn)等級的劃分。其關系通過下圖來表現(xiàn)。
高校財務風險評價的目的是及時地揭示出高校資金運 動過程中的各項風險,加強高校的資金管理。 作為風險診 斷工具,更加突出過程管理而非結果判別,強調(diào)對風險的 防范而非對風險的補救 。 因此,那些由于現(xiàn)金流斷裂造成 的財務風險固然要披露,但本文設計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更注重捕捉風險積聚過程中所顯現(xiàn)出來的各項表征,以達 到風險預警與監(jiān)管的作用 。 在構建評價規(guī)則時需要注意兩
圖2
風險評價體系的規(guī)則構建思路
②
調(diào)整項主要是為了考慮到主表與附表之間的勾稽關系,是由若干條項目合并組成。
60
具體來看,風險分類階段主要找出能夠反映各項資金 活動風險狀況的評價指標; 風險等級劃分及判別階段主要 找出能夠?qū)υu價指標進行風險等級劃分的閾值以及建立判 別流程,并據(jù)此給出高校風險的評估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 高校財務風險往往伴隨高校發(fā)展呈現(xiàn)出階段性的特征 。 表 現(xiàn)在不同時期下,用于測度各項資金活動中的風險指標會 有側(cè)重點的差異,相應地,在各個等級的描述中風險表征 也會反映出這種階段性特點 。 因此,風險指標可以進行相 應地調(diào)整與變動,但是風險指標的選取與風險等級的表征 則具有一致性的特點。 本文在接下來的規(guī)則構建中,較簡 潔地設計了風險分類、 風險等級劃分及判別的過程,旨在 重點闡述風險評價體系的作用原理 。 2. 選取分類評價指標 就高校財務實踐來看,通常影響日常運營風險 、 投資 風險以及籌資風險的決定因素是運營非限定性收支平衡狀 況與限定性收支平衡情況 、 自籌基建支出情況以及貸款利 息支出情況等內(nèi)容,故代表性的評價指標選取可參考如下 。 ( 1 ) 總體運行風險 選用 “期初現(xiàn)金余額 + 本期運營收支結余 ” 指標。 該 指標若大于零,說明高校能夠保持收支平衡,現(xiàn)金流轉(zhuǎn)比 較正常; 指標小于零,表明高,F(xiàn)金流轉(zhuǎn)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 。 ( 2 ) 日常運營風險 鑒于日常運營活動中資金性質(zhì)的不同,以及對高校之 間運營風險可比性的考慮,分別選用 “限定性收支凈額 ”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 ” 以及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與本期運 營收支結余的之比” 三個指標。 ( 3 ) 投資風險 由于高校日常運營收支結余資金與用于基建支出的資 金之間具有匹配性,對自籌基建支出 的 合 理 性 判 別 選 用 “投資及暫 付 款 的 現(xiàn) 金 凈 流 量 占 本 期 運 營 收 支 結 余 的 比 重 ” 指標 。 這里對自籌基建支出的估計忽略了投資收益 等方面的影響,指標計算值比實際值偏小 。 但由于計算口 徑一致,高校間依然具有可比性 。 ( 4 ) 籌資風險 影響高校貸款的因素較多,同時高校每年償還的本金 發(fā)生額并無規(guī)律,故本文沒有從貸款額的角度進行分析, 而是考慮到利息支出與貸款總額的密切關系,以及因每年 發(fā)生利息支出產(chǎn)生的剛性需求是由日常運營結余來安排, 故選用 “利息支出占運營支出的比例 ” 指標。 3. 設計風險等級 本文按照風險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qū)⒏咝X攧诊L險劃 分為綠色等級、黃色等級、 橙色等級以及紅色等級 。 各等 級下資金活動的表征如下 。
( 1 ) 綠色等級 高校財務風險等級中最安全的一個層級 。 高校在各方 面的資金管理上都比較謹慎,具有較強的風險應對能力 。 總體運行平穩(wěn),現(xiàn)金流轉(zhuǎn)正常。 ( 2 ) 黃色等級 該等級下財務風險逐漸聚集并有所顯現(xiàn),總體運行尚 可平穩(wěn)進行。貸款利息支出、 自籌基建支出尚在自身支付 能力范圍內(nèi),但結余資金用于安排其他管理活動略顯力不 從心,需借助少量貸款加以保證 。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出現(xiàn) 較少赤字,通過擠占限定性收支結余緩解壓力 。 ( 3 ) 橙色等級 該等級下財務風險表征明顯,高校為維持正常運行動 用大部分或全部的沉淀資金,資金缺口需借助銀行貸款予 以填補,但總體運行尚且平穩(wěn)。 貸款利息支出成為實際的 財務負擔,自籌基建支出需以銀行貸款來保證,同時其他 管理活動的必需資金也要靠貸款維持 。 限定性收支凈額雖 有結余,但非限定性收支凈額卻常常入不敷出 。 ( 4 ) 紅色等級 該等級下,財務風險程度最高,高?傮w運營已經(jīng)難 以達到收支平衡,現(xiàn)金流轉(zhuǎn)發(fā)生困難。 高校進入該等級的 原因有二: 一種是在橙色等級的基礎上財務狀況出現(xiàn)進一 步惡化。另一種則是因為高校在某項資金運動中出現(xiàn)特別 困境,如在日常運營中,非限定性收支凈額出現(xiàn)嚴重虧空, 限定性收支凈額也出現(xiàn)了赤字; 在投資活動中,自籌基建支 出達運營收支結余的幾倍之高,高校動用銀行貸款的數(shù)額較 大; 在籌資活動中,必須通過貸款借以維持高校運行,不斷 舉新債還舊債,利息支出成為高校運營支出的主要部分。 綜上,應用綠色、 黃色、 橙色以及紅色等級來體現(xiàn)高 校財務風險的安全與危害程度時,可以看出高校的風險等 級與評價指標之間是具有匹配性的,越是安全的等級,其 評價指標所要求的條件就越高 。 4. 確定劃分等級的閾值及判別流程 為實現(xiàn)不同等級的劃分,就要確定等級分類的邊界值, 即評價指標閾值的確定 。 閾值個數(shù)的選取則與最終劃分的 等級數(shù)目密切相關。 承上文研究所劃分的四類風險等級, 理論上每項評價標準需確定三個不同的閾值 。 閾值的選擇 往往要借助于科學的統(tǒng)計理論及方法 。 等級劃分的過程實際上是對高校財務風險按照從整體 到局部的層級順序進行考查,總體運行沒有出現(xiàn)風險并不 代表貸款、投資以及運營方面沒有風險,但是總體運行一 旦表現(xiàn)出了風險,必然表明其具體的資金管理活動中出現(xiàn) 了較大的風險。因此,等級判別的流程包含三個步驟: 一 是對總體運行風險進行初步診斷,判別高校是否優(yōu)先進入
61
風險最大的等級范圍; 二是對各項資金活動的風險進行分 別診斷,將自身財務狀況與相應評價指標中閾值作比較, 考察各類風險的等級情況; 三是綜合診斷,綜合考慮總體 風險與各類風險的等級結果,最終確定高校的風險表現(xiàn) 。 一般來說,高校整體的財務風險等級取決于總體風險等級 與各類風險等級中的最差等級 。 5. 風險評價及原因診斷 風險等級劃分的最終結果在個體層面上用于描述一定時 期內(nèi)具體高校的財務風險狀況,在整體層面上則可以直觀地 指出各個風險等級中高校的分布情況,以反映當前時期高校 財務風險總體的危害程度,為高校風險管理提供預警。 由于高校財務風險的等級評價是對總體風險及分類風 險情況的綜合反映,因此對具體高校風險產(chǎn)生的原因可以 通過日常運營風險、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中的單因素、 雙 因素及三因素分析予以確定,由此診斷出該校應著重提高 哪些資金活動的管理水平 。匯總各個高校風險產(chǎn)生的原因, 還可以對導致當前高?傮w風險狀況的因素進行相對評價 。 表1
風險方面 總體運行 籌資活動 投資活動 評價指標 期初現(xiàn)金余額 + 本期運營收支結余: a 利息支出占運營支出的比重: b 投資及暫付款的現(xiàn)金凈流量 占本期運營收支結余的比重: c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 d 日常運營 活動 限定性收支凈額: e 非限定性收支凈額 占本期運營收支結余的比重: f
— —對 76 所部屬高校財務風險 四、算例分析— 的劃分
( 一) 樣本選擇 本文應用前文構建的風險評價體系進行分析,選取的 是 76 所部屬高校 2003 —2007 共計 5 年的合計財務數(shù)據(jù)作 為研究算例。 一般認為,2003 —2007 年是我國高校擴招、 財務風險較為集中的階段 。 使用這一階段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 能夠較好地體現(xiàn)財務風險的持續(xù)性效應及累積性效應,可 以用近幾年教育界關于該時期高校財務風險的反思和一般 認識作為驗證。 ( 二) 風險測評過程 基于編制完成的 5 年部屬高,F(xiàn)金流量表,算例沿用 前文所設計的 6 項評價指標及 4 個風險等級。 通過觀察評 價指標的特點,對絕對指標的閾值從有無風險的角度定性 地進行粗略區(qū)分,對相對指標的閾值通過小樣本下的經(jīng)驗 確定法以及全樣本下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予以確定 。 最終得到 如下閾值表。
不同風險等級下評價指標的閾值
風險等級 綠色 a >0 b < 2. 5% 0 ≤c < 1. 2 d≥0 e >0 f≥0 黃色 a >0 b < 4% c <2 -③ e >0 f > - 0. 5 橙色 a >0 b < 6% c <3 - e >0 f > - 1. 5 紅色 a≤0 b≥6% c < 0 或 c≥3 d < - 10 億 e≤0 f < - 1. 5
根據(jù)風險評價體系中所建立的等級判別流程,最終 76 所部屬高校的風險狀況如下所示 。 表2
風險等級 綠色
76 所部屬高校的財務風險等級劃分情況 ④
高校分布 JYB - 42 ,JYB - 39 ,JYB - 44 ,JYB - 74 ,JYB - 23 ,JYB - 20 JYB - 58 ,JYB - 36 ,JYB - 55 , JYB - 27 , JYB - 56 , JYB - 59 , JYB - 50 , JYB - 11 ,JYB - 3 , 分布個數(shù) 6 所占比重 7. 89%
黃色
JYB - 40 ,JYB - 64 ,JYB - 49 , JYB - 67 , JYB - 75 , JYB - 35 , JYB - 21 , JYB - 26 , JYB - 66 , JYB - 62JYB - 2 ,JYB - 6 ,JYB - 8 ,JYB - 5 ,JYB - 1 ,
24
31. 58%
③
由于是絕對指標,只能定性地給出兩個閾值: 0 和 - 10 億元; 綠色等級的高校能夠達到非限定收支平衡,故得到 d ≥0 的條件,通
過全樣本發(fā)現(xiàn)極少數(shù)高校非限定收支虧損在 - 10 億元以上,故使用 d < - 10 億元來揭示這種異常現(xiàn)象。 對于中間兩個等級,基于非限定收 支凈額在高校間不可比,所以不設定閾值及評判條件,以 “ - ” 列示。
④
在表中,將高校的真實名稱做隱去處理,以 JYB - 數(shù)字的形式對高校進行了編碼。
62
續(xù)表
風險等級 高校分布 JYB - 60 ,JYB - 32 ,JYB - 14 ,JYB - 28 ,JYB - 48 , JYB - 34 , JYB - 65 , JYB - 4 , JYB - 53 , 橙色 JYB - 71 ,JYB - 72 ,JYB - 25 , JYB - 37 , JYB - 41 , JYB - 63 , JYB - 38 , JYB - 76 , JYB - 15 , JYB - 45 ,JYB - 31 ,JYB - 57 ,JYB - 70 ,JYB - 68 ,JYB - 47 ,JYB - 16 ,JYB - 3 , JYB - 7 ,JYB - 2 ,JYB - 73 , 紅色 JYB - 18 ,JYB - 12 ,JYB - 29 ,JYB - 10 ,JYB - 24 ,JYB - 17 ,JYB - 61 ,JYB - 46 , JYB - 30 , JYB - 13 ,JYB - 19 ,JYB - 51 ,JYB - 69 ,JYB - 9 ,JYB - 52 ,JYB - 43 ,JYB - 54 17 22. 37% 29 38. 16% 分布個數(shù) 所占比重
上述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 處于較高風險的高校 ( 處于橙色 與紅色的高校) 占全部高校的 60% 以上,只有 6 所高校處 于綠色等級當中,占全部高校的 7. 89% 。 ( 三) 財務風險評價及原因診斷 在高校財務風險等級判別過程中,評價指標能夠具體 反映高校財務風險產(chǎn)生的影響因素是什么,我們可進一步 表3
等級 單因素風險 原因 日常運營風險 黃色 等級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原因 日常運營風險 橙色 等級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原因 日常運營風險 紅色 等級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個數(shù) 5 5 0 10 41. 7% 個數(shù) 5 2 3 10 34. 5% 個數(shù) 4 0 0 4 23. 5%
分析高校財務風險發(fā)生的原因 。 同時,我們注意到處于風 險等級中的高校,其風險的產(chǎn)生可能是單因素的,但更多 的是雙因素或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表 3 給出了處于風 險等級中的高校導致風險的具體因素,并按單因素、 雙因 素與三因素分別匯總。
76 所部屬高校財務風險發(fā)生的原因診斷
雙因素風險 原因 日常運營 + 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 + 投資風險 日常運營 + 投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原因 日常運營 + 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 + 投資風險 日常運營 + 投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原因 日常運營 + 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 + 投資風險 日常運營 + 投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個數(shù) 2 2 8 12 50. 0% 個數(shù) 1 3 9 13 44. 8% 個數(shù) 1 3 4 8 47. 1% 三因素風險 原因 日常運營 + 投資風險 + 籌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原因 日常運營 + 投資風險 + 籌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原因 日常運營 + 投資風險 + 籌資風險 小計 所占比重 5 29. 4% 5 6 20. 7% 個數(shù) 6 2 8. 3% 個數(shù) 2 個數(shù) 原因 日常運營風險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 高?傆 累計頻率 原因 日常運營風險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 高?傆 累計頻率 原因 日常運營風險 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 高?傆 累計頻率 風險整體描述 個數(shù) 17 17 6 24 100% 個數(shù) 21 20 13 29 100% 個數(shù) 14 12 9 17 100% 頻率 82. 4% 70. 6% 52. 9% 頻率 72. 4% 69. 0% 44. 8% 頻率 70. 8% 70. 8% 25. 0%
首先,從高校產(chǎn)生風險的因素重要性程度看,最主要 的是日常運營風險,其次是投資風險,最后是籌資風險。 在 76 所部屬高校的樣本中,處于三個風險等級的高校均體 現(xiàn)上述特征。如: 紅色等級的 17 所高校中,涉及日常運營 風險的有 14 所,占 82. 4% ,涉及投資風險的有 12 所,占 70. 6% ,涉及籌資風險的有 9 所,占 52. 9% 。 其次,從高校產(chǎn)生風險的因素如何作用看,往往是多
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且風險等級越高,多因素影響比重 越大。由表 3 ,單因素產(chǎn)生風險的高校數(shù)量在各等級高校 總數(shù)中所占比重均不足 50% 。 在紅色等級中,由雙因素產(chǎn) 生風險的比例與三因素產(chǎn)生風險的比例合計為 76. 5% ,在 三個等級中是最高的。 上述兩點表明,盡管 2003 —2007 年正是籌資風險最為 突出的時期,但是籌資風險產(chǎn)生的影響已經(jīng)在高校運行中
63
漸漸擴散到日常運營活動及投資活動中 。 日常運營及投資 管理水平的高低才是導致高校財務風險發(fā)生的關鍵因素 。
六、結束語
由于法律環(huán)境、行業(yè)競爭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高校在辦學 資金的籌集、教育經(jīng)費的使用等方面自主權的提高,高校的 財務管理已由過去的無風險管理逐漸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在的風險管 理,關注高校日常運行中的現(xiàn)金流轉(zhuǎn)情況,已成為高校財務 風險管理的核心內(nèi)容。為了及時揭示并防范高校財務風險, 本文基于現(xiàn)金流 模 型 設 計 了 財 務 風 險 評 價 體 系,通 過 對 2003—2007 年間 76 所部屬高校財務狀況的算例分析及說明, 為我國高校今后發(fā)展中資金的日常運行、投資以及資金來源 結構等合理與合法性的監(jiān)管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丁紹凡,王麗潔. 2005. 高等學,F(xiàn)金流量表編制探 析. 教育財會研究,4 : 42 ~ 46 高培業(yè),張道奎. 2000. 企業(yè)失敗判別模型實證研究 . 統(tǒng)計研究,10 : 46 ~ 51 胡信生,拓東玲,王希文. 2004. 高校財務風險的類 型及其防范. 教育財會研究,6 : 27 ~ 30 李強,相二 衛(wèi),阮 文 娟. 2007. 高 校 貸 款 風 險 分 析. 統(tǒng)計與決策 ( 理論版) ,9 : 102 ~ 104 劉俊萍. 2006. 關于我國高校會計與財務報告制度改 革的探討. 教育財會研究,1 : 10 ~ 12 史道濟,張春英. 2006. 尾部指標估計中的閾值選擇 . 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2 ( 6 ) : 78 ~ 81 宋加山,李勇等. 2008. 極值理論中閾值選取的 Hill 估 計方法改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8 ( 9) : 1104 ~ 1108 孫培清. 2006. 高等學,F(xiàn)金流量表的編制 . 事業(yè)財 會,2 : 20 ~ 21 王誠,毛建榮. 2004. 公辦高校財務風險 及 其 防 范 . 華東經(jīng)濟管理,18 ( 6 ) : 220 ~ 222 伍中信. 2005. 現(xiàn)代公司財務治理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 會計研究,10 : 15 ~ 18 熊筱燕,孫萍. 2005. 略論高校財務風險的界定 . 江 蘇高教,3 : 133 徐明稚. 2009. 高校編制現(xiàn)金流量表初探 . 財務與會 計,11 : 28 ~ 31 楊周復,施建軍. 2002. 大學財務綜合評價研究 . 第 1 版.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99 ~ 101 張玲. 2000. 財務危機預警分析判別模型 . 數(shù)量經(jīng)濟 技術經(jīng)濟研究,3 : 49 ~ 51 張巧良,張磊. 2003. 對高校財務管理創(chuàng) 新 的 思 考 . 財會研究,12 : 40 ~ 42 朱一新. 2004. 高校財務管理創(chuàng)新芻議 . 教育發(fā)展研 究,9 : 109 ~ 111
五、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應用展望
( 一) 風險評價體系的應用特點 通過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構建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 能夠?qū)θ粘_\營及投資活動中的風險起到很好的揭示作用。 當前我國高校資金投入大大增強,高校債務規(guī)模及結構發(fā)生 明顯轉(zhuǎn)變后,但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低下,資金運營風險作為 高校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風險仍將長期持續(xù)。全面加強高校預 算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防范高校財務風險 的主題,建立基于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為 高校資金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基于現(xiàn)金流量 的具體表現(xiàn),預測當前的現(xiàn)金流狀況,形成對當前財務風險 的總體預估,進而以詳細的預算編制分解落實,達到控制風 險的目的。此外,高校財務風險類別的揭示為高校進一步風 險防范提出分析路徑,目前對高校資產(chǎn)管理上需要深入研究 如下問題: 學校資產(chǎn)進行投資時的合理、詳盡論證,閑置資 產(chǎn)如何充分發(fā)揮其效益; 高校所擁有的大量限定性資金富余 如何合理運用,短期風險應急機制如何建立等……而上述決 策的分析及制定需借助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明晰高校的風險 承受程度,提供相關的現(xiàn)金流信息。因此,從風險評價體系 的應用特點來看,能夠從現(xiàn)金流的角度為高校的日常管理提 供一種有效的診斷及防范工具。 ( 二) 風險評價體系的應用層次 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可以從多個層次來應用,以實 現(xiàn)不同管理層的目標。 在國家層面上,風險評價體系主要 用于國家對高校資金投入 、 使用情況效果的評價。 作為常 態(tài)化分析工具,國家可通過關注財政資金的投入效益,相 應地調(diào)整下一年度的投入政策及投入重點,為高校健康發(fā) 展提供資金支持; 作為預警工具,國家通過關注高校整體 的風險程度及風險分布狀況,出臺有針對性的調(diào)節(jié)政策對 高校整體財務風險進行及時干預和控制 。 在高校個體層面 上,風險評價體系主要作為高校加強自身財務水平的管理 工具。參照高校整體財務狀況統(tǒng)計得出的閾值標準,高校 個體可根據(jù)自身的財務狀況明確其在高校整體風險等級中 所處的層次。借助于風險評價體系的診斷功能,高校分別 從其日常運營活動、投資活動及籌資活動中查找出風險產(chǎn) 生的原因,能夠更加細致地排查出各項資金管理活動中存 在的風險隱患,通過對癥下藥尋求適合該校的風險管理措 施,以達到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的目標 。 此外,風險評 價體系能夠以預算管理為導向,對高校資金的投放、 使用 以及來源結構的合理與合法進行日常監(jiān)控,為高校提供決 策分析工具,促進高校的平穩(wěn)發(fā)展。
64
Venture Capital、Syndicate Diversity and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f IPO Companies in ChiNext Market
Hu Zhiying et al.
Based the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newly emerging marke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particip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diversity of venture capital syndicat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IPO companies in ChiNext Stock Market during 2009 —2011 as sample,we find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with reducing th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before IPO and enhancing th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fter the expiration of equity lock - up period. Our finding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Venture Capital's moral hazard. In addition,we also find that the diversity of venture capital syndicate increas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fore IPO and reduc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after the expiration of equity lock - up period. It shows that the diversity does not deteriorat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on the contrary,it suppresses the opportunism of venture capit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ash Flow Model
Xu Mingzhi et al.
Supervision and prevention of university's operation risk has become the core content in university's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university's financial ri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its intension,university's financial risk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aily operational risk,investment risk and financing risk. Base on the cash flow statemen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university's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system under the cash flow model,and uses an example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syst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help evaluate the university's financial risk profile effectively,indicate the specific causes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s.
Heterogeneous Expectation,Group Evolution,and Mechanism of Asset Price Volatility
Nie Huili et al.
With incomplete homogeneity of both information and psychological biases,investors often form heterogeneous subjective expectations. Therefore,all investors in market can b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bjective expectations held by them. When the original members of a group adjust they will transfer to groups with similar expectations, or form a new group with other investors holding similar expectations. As a result,, their expectations, the market will see a shift in scale between groups or the formation of new types of groups,and ultimately the group evolution achieves. According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volution path of " individual - groups - groups" and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sset price volatility: The group evolution in the real market inevitably brings about the merger or division of different capital flows,and it leads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n it propels the volatility of asset prices. The conclusion further discloses the mechanism of asset price volatil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apital flows, and its bubble formation based on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teraction.
Do Geographical Features Affect the Holding Decision - making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
Song Yu et a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its stakeholders is infinitely closer,and the communication each other is becoming more frequent. The cost and strengt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largely depends on the geographic distances because geographic distances affect information costs of investo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olding decision - making in China,and explores whether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olding decision - making is affected by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listed company affect the holding decision - making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 regional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 variable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decision even controlling 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distance but the significance decreases when considering the corbetween corporation office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s negative effect 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poration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Market Position of Chinese Local Audit Firms and Associated Economic Return
Wu Xi & Zhang Junsheng
Regional expansion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re two strategies that audit firms commonly adopt for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conomic return ( proxied by audit fees)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local audit firms who are a provincial audit market leader or an industry leader. The evidence based on the full sample indicates that: ( 1 ) local audit firms who are only a provincial market leader but not an industry leader do not earn a significant audit fee premium,( 2 ) local audit firms who are an industry leader earn a significant fee premium,and ( 3 ) local audit firms who are both a provincial market leader and an industry leader earn even a greater fee premium. Additional analysis shows that,for different local audit firms ( in terms of their national - level size) ,regional expansion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have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the audit fee premium. 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local audit firms to establish strategies that help to increase economic returns.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of National Audit: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Audit Practice
Wang Huijin et al.
The national audi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which play the immune system function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audit theory is a complete system of knowledge which formed by generalized the objective rules from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audit, to guide the national and be modified conversely.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auditing theory system firstly, based on that, it used the national governaudit practice, ance theory as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n the paper proposed a theoretic framework of national audit, which contains the basic theory of national audit, the general theory of national audit, and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national audit, and it analysis its contents accordingly. The paper insists on that those theories of national audit provide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national audit theory research, and hope it would better guide national audit practice either.
本文關鍵詞:基于現(xiàn)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93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9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