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七星巖風景區(qū)植物景觀空間營造分析
本文關鍵詞:肇慶七星巖風景區(qū)植物景觀空間營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肇慶七星巖 植物景觀 空間類型 空間結構關系 空間營造
【摘要】:研究了七星巖風景區(qū)內的植物景觀空間,通過實地調研分析法、選取空間樣方和植物營造空間的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對樣方中植物的觀賞性因子進行調查,分析了七星巖植物空間總體布局、典型七星巖植物空間類型和典型植物景觀組合空間的結構關系。最后,總結出具有典型的嶺南地域特征的七星巖植物景觀空間的特點。
【作者單位】: 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風景園林系;
【關鍵詞】: 肇慶七星巖 植物景觀 空間類型 空間結構關系 空間營造
【基金】:肇慶市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2012023)
【分類號】:TU985.13;S688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張洪萍,駱詩,陳華.肇慶七星巖風景區(qū)植物景觀空間營造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2):76-81.Citation format:ZHANG Hong-ping,LUO Shi,CHEN Hua.Analysis of Combined Plants Landscape Space of QixingyanScenic Area in Zhaoqing[J].Journal of Ch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李端杰,王振東,王紅巖;植物觀賞特性與景觀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4年06期
2 蔡景偉;;園林植物與濱水景觀要素的空間營造研究[J];現代園藝;2012年08期
3 崔鐵成;;肇慶七星巖風景區(qū)特色植物景觀初探[J];肇慶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4 陳英瑾;人與自然的共存——紐約中央公園設計的第二自然主題[J];世界建筑;2003年04期
5 陳雄偉;廣東肇慶七星巖石灰?guī)r的植物群落及其與風景區(qū)景觀關系的研究[J];生態(tài)科學;1996年01期
6 王春沐;;中西方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發(fā)展與方向[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0年05期
7 王國華;李際平;趙春燕;;森林景觀類型間耦合機理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8期
8 柯合作;園林綠地中植物構成的空間類型及其應用[J];亞熱帶植物通訊;1999年01期
9 章四慶;宋李玲;賴齊賢;;杭州西湖三臺山景區(qū)植物景觀組合空間分析[J];中國園林;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莉;;徽州建筑文化與小區(qū)住宅廣場設計[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2 李曉薇;;合肥市彩葉植物種類及應用調查[J];安徽農學通報;2006年11期
3 晏麗;;淺析張家界城市植物造景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以紫舞公園與大庸橋公園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06年13期
4 王光新;李靜;張浪;;城市廣場綠化中植物配置與造景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02期
5 鞠芳;薛秋華;陶務安;;榮成市園林綠化現狀調查[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03期
6 丁峰華;;現代城市公園植物造景的探索——株洲石峰公園植物改造構思[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4期
7 陳羽;胡蕙露;劉德光;湯士勇;;淺析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5期
8 何升寶;;城市游園的設計[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7期
9 王曉亮;;生態(tài)園林的功能、生態(tài)習性與建設類型[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9期
10 冶建明;王威威;;淺析石河子城市道路綠化植物配置[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文婷;彭盡暉;邱波;;城市植物配置的景觀生態(tài)效益研究進展[A];園藝學文集5[C];2010年
2 趙霜;岳樺;李青;;哈爾濱群力新區(qū)雨陽公園濕地植物配置相關問題研究[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3 王琪;于曉南;;我國古代觀葉植物文化探究[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4 陳菁玨;吳昀;鄭日如;常樂;夏宜平;;浙江省宿根花卉種質資源數據庫開發(fā)研制[A];中國球根花卉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5 范振海;王磊;;植物園專類園植物群落景觀多樣性調查研究——以黑龍江植物園春園為例[A];2011北京園林綠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C];2011年
6 張曉林;;故土的追憶 時尚的生活——昌平區(qū)回龍觀西城區(qū)舊城保護定向安置房項目種植實踐[A];2011北京園林綠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C];2011年
7 朱利;;漢石橋濕地生態(tài)景觀建設——以藕塘區(qū)域改造為例[A];2011北京園林綠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C];2011年
8 時曉磊;;別墅區(qū)植物配植的探討[A];2011北京園林綠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C];2011年
9 王昊;;淺談地被植物在道路綠化中的應用——以北京市道路綠化為例[A];2011北京園林綠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C];2011年
10 耿艷麗;郄燕婷;;淺析節(jié)地型園林之建設[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冠衡;從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角度探討植物造景藝術[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6年
3 閆曉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綠地結構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紅兵;農民動遷安置住區(qū)綠化環(huán)境重構[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張建林;重慶主城區(qū)山地公園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設計[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沈莉穎;城市居住區(qū)園林空間尺度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7 周建勤;北京低山風景區(qū)殘次林評價與改造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8 孫鵬;空間句法理論與傳統(tǒng)空間分析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對比解讀—承德避暑山莊空間環(huán)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9 邵丹錦;中國傳統(tǒng)園林種植設計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10 韓軼;城市森林建設理論及城市森林綜合評價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琦;陳才;;產業(yè)集群與區(qū)域經濟空間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學;2008年02期
2 謝開貴;胡博;歐陽穩(wěn);萬勇建;陳民鈾;;基于灰色關聯的應力盤驅動力耦合度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3 翁殊斐,洪家群;廣州園林植物造景的嶺南特色初探[J];廣東園林;2003年02期
4 林紀;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環(huán)境與景觀[J];國外城市規(guī)劃;2003年01期
5 岑慶雅,謝偉成,暨淑儀;廣東肇慶石灰?guī)r植物區(qū)系的基本特征[J];廣西植物;1999年02期
6 宋紅麗;薛惠鋒;張哲;李獻峰;;經濟—環(huán)境系統(tǒng)影響因子耦合度分析[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7 曾麗梅,黃彩萍,廖慶文;廣州市流花湖公園主要景觀的園林藝術[J];熱帶林業(yè);2003年03期
8 李端杰;植物的構成空間功能[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9 岑慶雅;暨淑儀;陳業(yè)林;謝偉成;;廣東石灰?guī)r地區(qū)蕨類植物的種類及生態(tài)的研究[J];生態(tài)科學;1990年02期
10 陳雄偉;廣東肇慶七星巖石灰?guī)r的植物群落及其與風景區(qū)景觀關系的研究[J];生態(tài)科學;199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雄;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意象與結構解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2 王琦;產業(yè)集群與區(qū)域經濟空間耦合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嚴俊峰,劉華;武漢市道路植物景觀評價研究[J];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李敏,劉興昌,張祖群;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植物景觀研究案例與模式[J];水土保持通報;2005年01期
3 易路軍;李基勇;;唐布拉國家森林公園植物景觀優(yōu)化設計淺議[J];新疆林業(yè);2006年04期
4 陳潔;;淺談植物景觀的功效[J];中國市政工程;2006年06期
5 嚴世峰;方根深;何建平;許旗;;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植物景觀之建設[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年04期
6 王競紅;;天津市水上公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初探[J];森林工程;2007年02期
7 許勇;牛立新;劉素珍;;陜西關中民俗主題公園植物景觀初探[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劉志峰;周楊靜;;城市廣場中的植物景觀藝術設計[J];安徽建筑;2007年03期
9 許志丹;王欣欣;詹旺;;高校校園植物景觀調查與評價——以吉林師范大學為例[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邱映雪;彭重華;吳毅;博楠林;;柳州植物景觀特色分析[J];北方園藝;2007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莉;;圓明園盛期植物景觀及配置方式研究[A];2010北京園林綠化新起點[C];2010年
2 史琰;金荷仙;唐宇力;;杭州西湖山林植物景觀分析[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邵鋒;林璐;寧惠娟;包志毅;;浙江錢王陵園植物景觀調查與分析[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 2009[C];2009年
4 余莉;;圓明園綠化普查及植物景觀改造初探[A];2009北京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C];2010年
5 李珍;蘆建國;張華;;莫愁湖公園植物景觀調查分析[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6 李冠衡;;論植物景觀的模式表現及特殊性[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7 任斌斌;李樹華;;延安地區(qū)農戶庭院植物多樣性與配置模式研究[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劉海桑;陳鑫輝;池敏杰;;引種園陰生植物區(qū)的植物配置[A];中國植物園(第十三期)[C];2010年
9 楊瀟怡;于曉英;;植物景觀色彩設計的研究進展[A];園藝學文集5[C];2010年
10 施奠東;;西湖鉤沉——西湖植物景觀的歷史特征及歷史延續(xù)性[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解靖超;仿真植物景觀應用要慎重[N];中國花卉報;2003年
2 記者 呂禹;打造水城植物景觀 建設親民慢行綠道[N];紹興日報;2012年
3 ;北京應改變小區(qū)植物景觀單調現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4 鄧小彬;鞍山綠地總面積已達5200萬平方米[N];鞍山日報 ;2008年
5 記者 張陸龍 實習生 裘瑋;“六湖”植物景觀工程啟動建設[N];紹興日報;2012年
6 邱仁炯 廣州東和麗景園林工程公司園林設計師 蘇浩 成都市蕾希園藝有限公司園藝師 劉勇 成都蜀漢園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趙長彬 江陰市馬鑫園藝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設計施工大家談[N];中國花卉報;2009年
7 朱競若;讓植物景觀成為城市寶貴財富[N];人民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郭澤莉;融合自然美景 凸顯人文城市[N];中國花卉報;2009年
9 虞德源;科學規(guī)劃植物景觀[N];中國花卉報;2005年
10 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 蘇雪痕;優(yōu)秀的植物景觀要具備“四性”[N];中國花卉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俊玲;太陽島風景區(qū)植物景觀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2 李軍;城市植物景觀恢復技術與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君;圓明園盛期植物景觀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2 潘瑞;沿海鄉(xiāng)村植物景觀空間解析[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3 王淑霞;北海濱海旅游景區(qū)植物景觀優(yōu)化配置評價[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4 劉銘;嶺南植物景觀設計及應用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文;深圳、北京、哈爾濱植物景觀探討與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6 徐巖巖;哈爾濱居住區(qū)植物景觀評價[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7 王璐艷;溫室餐廳植物景觀的營建[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8 宋娜;植物景觀空間營造中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9 李玉梅;成都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趙芒;北京公園冬季植物景觀調查與營建初探[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2年
,本文編號:5439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54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