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學視角下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19:08
本文關鍵詞:符號學視角下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紀念性景觀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活化石”,本身蘊含著較強的紀念語義,以其獨特的方式傳遞和延續(xù)過去的記憶,給人以心靈慰藉與精神啟示,這對當代園林景觀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啟發(fā)性。尋求新的思路與方法研究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成為當代園林景觀發(fā)展的重要課題。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系統(tǒng)的科學,是對普遍思維規(guī)律的思索,已被應用到諸多領域中。而紀念性景觀可看作是由多種符號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其語義表達就是符號化表現(xiàn)。因此,運用符號學理論研究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可為當代園林景觀設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與借鑒價值。本文以紀念性景觀為研究對象,探索其語義表達,通過對符號學和紀念性景觀相關理論的闡述,辯證分析了符號學和紀念性景觀的深層次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運用符號學理論方法,從符號組成、生成機制、語義體現(xiàn)三方面對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機制進行了構建;從景觀語境與CTDT傳遞模式對紀念性景觀語義傳遞過程進行了探討;從語構學、語義學、語用學三個層面提出了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方法與原則。最后,從景觀語境、符號組成、符號類型及表征意義、設計啟示等方面對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的景觀設計進行了符號學分析。通過上述研究,以期對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有一定的參考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符號學 紀念性景觀語義 表達機制 表達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251;TU98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緒論13-23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14-15
- 1.2.1 研究目的14-15
- 1.2.2 研究意義15
-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5-20
-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5-17
- 1.3.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7-20
- 1.4 研究內容20-21
- 1.5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21-23
- 1.5.1 研究方法21-22
- 1.5.2 技術路線22-23
- 第二章 相關理論綜述23-43
- 2.1 符號學理論概述23-32
- 2.1.1 關于符號23
- 2.1.2 關于符號學23-24
- 2.1.3 符號學理論24-32
- 2.2 紀念性景觀相關概述32-41
- 2.2.1 紀念性景觀的內涵32-34
- 2.2.2 紀念性景觀三要素34-35
- 2.2.3 紀念性景觀的特征35-38
- 2.2.4 當代紀念性景觀發(fā)展趨勢38-41
- 2.3 符號學與紀念性景觀的辯證關系41-42
- 2.4 本章小結42-43
- 第三章 符號學視角下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機制的構建43-71
- 3.1 符號組成44-60
- 3.1.1 形式層——構成要素44-56
- 3.1.2 意義層——符號類型與表征意義56-60
- 3.2 生成機制60-63
- 3.2.1 符號組構60-61
- 3.2.2 語義轉換61-63
- 3.3 語義體現(xiàn)63-66
- 3.3.1 形態(tài)認知64-65
- 3.3.2 語義認知65-66
- 3.4 景觀語境與CTDT傳遞模式66-70
- 3.4.1 景觀語境66-67
- 3.4.2 CTDT傳遞模式67-70
- 3.5 本章小結70-71
- 第四章 符號學視角下紀念性景觀的語義表達方法及原則71-82
- 4.1 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方法71-80
- 4.1.1 語構學的表達方法71-74
- 4.1.2 語義學的表達方法74-79
- 4.1.3 語用學的表達方法79-80
- 4.2 紀念性景觀語義表達原則80-81
- 4.2.1 符號選擇應突出整體性與認知性80
- 4.2.2 注重紀念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80
- 4.2.3 注重認知主體的內心感受80-81
- 4.3 本章小結81-82
- 第五章 符號學視角下唐山地震遺址公園設計分析82-95
- 5.1 景觀語境82-83
- 5.1.1 自然地理語境82-83
- 5.1.2 社會文化語境83
- 5.2 形式層——構成要素83-90
- 5.2.1 點狀元素83-84
- 5.2.2 線狀元素84-86
- 5.2.3 面狀元素86-88
- 5.2.4 空間構成88-90
- 5.3 意義層——符號類型與表征意義90-92
- 5.3.1 圖像符號90-91
- 5.3.2 指示符號91
- 5.3.3 象征符號91-92
- 5.4 唐山地震遺址公園設計之啟示92-93
- 5.4.1 紀念功能與空間規(guī)劃的協(xié)調92-93
- 5.4.2 對紀念語義的合理表達93
- 5.4.3 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xù)93
- 5.4.4 對時空觀的重點把握93
- 5.5 本章小結93-95
-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95-98
- 參考文獻98-102
- 附錄A102-105
- 致謝105-106
- 詳細摘要106-11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萬敏;城市夜景觀發(fā)展綜述[J];規(guī)劃師;2002年11期
2 胡潔 ,林澎;龍子湖風景名勝區(qū)景觀發(fā)展規(guī)劃[J];建筑學報;2005年08期
3 陳躍中;;大景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J];城市環(huán)境設計;2007年01期
4 徐宗艷;;淺議房地產景觀[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07年08期
5 陳徐佳;;淺議新農村園林景觀的發(fā)展[J];南方農村;2007年03期
6 劉志強;;節(jié)約型社會的景觀發(fā)展對策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1期
7 陳潔萍;葛明;;景觀都市主義譜系與概念研究[J];建筑學報;2010年11期
8 王敏;;品牌策略下的城市公共性景觀效能優(yōu)化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任景景;孔令玉;余佳;陳展川;;動態(tài)景觀初探[J];熱帶農業(yè)工程;2011年06期
10 徐們;;中外生產性景觀的概述[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軍華;;探討節(jié)約新理念在園林景觀中的運用[A];北京市“建設節(jié)約型園林綠化”論文集[C];2007年
2 王小t
本文編號:4009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40090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