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粉含量對C50花崗巖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08:32
結(jié)合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工程建設,采用花崗巖機制砂配制預應力T梁用C50混凝土,試驗研究了機制砂石粉含量在3%~9%范圍變化對C50機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和耐久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機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提高了配制等坍落度混凝土所需減水劑摻量,增加了混凝土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混凝土的抗折強度在石粉含量5%時最大。隨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干縮增大,后期干縮在石粉含量7%時最大。另外,C50機制砂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抗凍等級均超過F300,石粉含量對其抗凍性影響不明顯。
【文章來源】:硅酸鹽通報. 2020,39(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5~20 mm花崗巖碎石級配曲線
圖1 5~20 mm花崗巖碎石級配曲線(3)石粉為調(diào)整機制砂的石粉,將上述花崗巖機制砂用球磨機粉磨制得石粉,石粉比表面積326.4 m2/kg。石粉的主要化學組成見表4。
圖3為石粉含量對花崗巖機制砂混凝土抗壓與抗折強度的影響。由圖3(a)可以看出,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花崗巖機制砂混凝土7 d和28 d抗壓強度均呈遞增趨勢,石粉含量9%較石粉含量3%的機制砂混凝土7 d、28 d抗壓強度分別提高了8.9%和10.8%。說明石粉含量在9%以下時,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適量的石粉作為微細集料填補了混凝土中機制砂的空隙,使混凝土結(jié)構更密實;二是在混凝土新拌階段,石粉會吸附一部分自由水,等同于減小了膠凝材料漿體的水膠比[6]。從圖3(b)可以看出,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折強度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減小趨勢,在石粉含量5%時混凝土抗折強度最大,石粉含量7%、9%時混凝土抗折強度反而低于石粉含量3%時。其主要原因是:石粉含量的適度增加,完善了機制砂的級配,降低了混凝土中自由水數(shù)量,減少了混凝土中富集粗集料表面的泌水,并且使得界面過渡區(qū)厚度減小,故石粉含量在5%以下時,混凝土的抗折強度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當石粉含量超過一定量時,游離態(tài)的石粉會出現(xiàn)在界面過渡區(qū)或水泥石中,不利于集料與水泥石的粘結(jié)[7],從而會降低混凝土抗折強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石粉含量、含氣量對C50機制砂海工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蔡維棟,祝文凱,樊立龍,李北星,葉仙松. 鐵道建筑技術. 2016(03)
[2]機制砂石粉和泥粉含量對C50箱梁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劉慈軍,陳方東,占文,秦明強,徐文冰. 鐵道建筑. 2013(10)
[3]泵送山砂混凝土配制技術研究[J]. 陳尚偉,徐立斌,胡偉偉,董藝. 混凝土. 2012(08)
[4]機制砂參數(shù)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J]. 蔣正武,潘峰,吳建林,任啟欣,張長貴. 混凝土世界. 2011(08)
[5]石粉摻量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及耐久性的影響[J]. 郭育霞,貢金鑫,李晶. 建筑材料學報. 2009(03)
[6]機制砂對高強混凝土體積穩(wěn)定性的影響[J]. 王稷良,周明凱,朱立德,賀圖生.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7(10)
[7]石粉與粉煤灰對C60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李北星,周明凱,田建平,胡曉曼. 建筑材料學報. 2006(04)
博士論文
[1]機制砂中細粉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 劉戰(zhàn)鰲.武漢理工大學 2016
[2]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 王稷良.武漢理工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21914
【文章來源】:硅酸鹽通報. 2020,39(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5~20 mm花崗巖碎石級配曲線
圖1 5~20 mm花崗巖碎石級配曲線(3)石粉為調(diào)整機制砂的石粉,將上述花崗巖機制砂用球磨機粉磨制得石粉,石粉比表面積326.4 m2/kg。石粉的主要化學組成見表4。
圖3為石粉含量對花崗巖機制砂混凝土抗壓與抗折強度的影響。由圖3(a)可以看出,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花崗巖機制砂混凝土7 d和28 d抗壓強度均呈遞增趨勢,石粉含量9%較石粉含量3%的機制砂混凝土7 d、28 d抗壓強度分別提高了8.9%和10.8%。說明石粉含量在9%以下時,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適量的石粉作為微細集料填補了混凝土中機制砂的空隙,使混凝土結(jié)構更密實;二是在混凝土新拌階段,石粉會吸附一部分自由水,等同于減小了膠凝材料漿體的水膠比[6]。從圖3(b)可以看出,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折強度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減小趨勢,在石粉含量5%時混凝土抗折強度最大,石粉含量7%、9%時混凝土抗折強度反而低于石粉含量3%時。其主要原因是:石粉含量的適度增加,完善了機制砂的級配,降低了混凝土中自由水數(shù)量,減少了混凝土中富集粗集料表面的泌水,并且使得界面過渡區(qū)厚度減小,故石粉含量在5%以下時,混凝土的抗折強度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當石粉含量超過一定量時,游離態(tài)的石粉會出現(xiàn)在界面過渡區(qū)或水泥石中,不利于集料與水泥石的粘結(jié)[7],從而會降低混凝土抗折強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石粉含量、含氣量對C50機制砂海工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蔡維棟,祝文凱,樊立龍,李北星,葉仙松. 鐵道建筑技術. 2016(03)
[2]機制砂石粉和泥粉含量對C50箱梁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劉慈軍,陳方東,占文,秦明強,徐文冰. 鐵道建筑. 2013(10)
[3]泵送山砂混凝土配制技術研究[J]. 陳尚偉,徐立斌,胡偉偉,董藝. 混凝土. 2012(08)
[4]機制砂參數(shù)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J]. 蔣正武,潘峰,吳建林,任啟欣,張長貴. 混凝土世界. 2011(08)
[5]石粉摻量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及耐久性的影響[J]. 郭育霞,貢金鑫,李晶. 建筑材料學報. 2009(03)
[6]機制砂對高強混凝土體積穩(wěn)定性的影響[J]. 王稷良,周明凱,朱立德,賀圖生.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7(10)
[7]石粉與粉煤灰對C60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 李北星,周明凱,田建平,胡曉曼. 建筑材料學報. 2006(04)
博士論文
[1]機制砂中細粉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 劉戰(zhàn)鰲.武漢理工大學 2016
[2]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 王稷良.武漢理工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219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35219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