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收入穩(wěn)定性對中西部農戶信貸需求的影響——基于陜西、山西的調研分析
本文關鍵詞:農民工收入穩(wěn)定性對中西部農戶信貸需求的影響——基于陜西、山西的調研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農民工 工資性收入 收入穩(wěn)定性 信貸需求
【摘要】:本文依據陜西、山西兩省538份調查問卷,采用有序—二元logistic二階段模型,量化研究了農民工收入穩(wěn)定性及其對農戶信貸需求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民工工作技術含量、務工年限對農戶信貸需求有顯著負向影響;農民工近兩年換行業(yè)次數對農戶信貸需求有顯著正向影響;工資性收入不穩(wěn)定的農戶較工資性收入穩(wěn)定的農戶貸款意愿更強烈。
【作者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 農民工 工資性收入 收入穩(wěn)定性 信貸需求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373205) 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資助項目(20120204110035)
【分類號】:F832.4;F32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與文獻回顧近年來,國家通過加大優(yōu)種推廣力度、為農戶提供惠農貸款、農村稅費減免、制定最低農產品收購價格等措施來提高農戶收入水平。同時,伴隨著西部大開發(fā)和中部崛起進程的不斷深入,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形成龐大的特殊勞動力群體。農民工的出現,為其家庭(農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建國;呂忠偉;秦建群;;我國西部地區(qū)農戶借貸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804戶農戶調查數據分析[J];財經論叢;2011年03期
2 田杰;陶建平;;農村普惠性金融發(fā)展對中國農戶收入的影響——來自1877個縣(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12年02期
3 秦建群;呂忠偉;秦建國;;中國農戶信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05期
4 唐平;;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5 黃祖輝;劉西川;程恩江;;中國農戶的信貸需求:生產性抑或消費性——方法比較與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6 丁騁騁;周群力;;信用評級與農戶正規(guī)融資:溫州案例[J];財經論叢;2012年05期
7 范香梅;張曉云;;農戶貸款中抵押與聲譽機制的作用差異及貸款合約的設計[J];財經論叢;2013年04期
8 王定祥;田慶剛;李伶俐;王小華;;貧困型農戶信貸需求與信貸行為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9 史清華,陳凱;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民借貸行為的實證分析——山西745戶農民家庭的借貸行為的調查[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2年10期
10 寇榮;李鵬;譚向勇;;農民工收入分配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糧食主產區(qū)的調查[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7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雪蓮;基于博弈論的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雅莉;張祖慶;;關中陜北農村民間借貸情況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2期
2 雷蕾;楊立社;;陜西渭北果農生產性借貸行為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0期
3 劉盈;申彩霞;;農村土地抵押融資需求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以重慶市開縣、忠縣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9期
4 劉華;嵇立;;農戶信貸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對江蘇省建湖縣的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5期
5 秦社華;;金融支持對農戶收入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以蘇北5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6期
6 楊迪航;羅荷花;;農戶融資困境的表現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0期
7 劉慶豐;;不同類型貧困農戶借貸行為比較——基于湖南邵陽縣農戶信貸行為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6期
8 馬曉青;劉莉亞;王昭君;;農戶信貸需求與信貸抑制的地區(qū)差異性分析——基于2010年江蘇、河南、四川3省農戶調查問卷[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9 楊蓮娜;農村信用社農戶貸款的實證分析與農戶金融需求的滿足——對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農戶貸款的調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10 楊順順;欒勝基;;農村環(huán)境多主體仿真系統建構——農戶模型在農村環(huán)境管理中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版(預印本);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干春暉;鄭若谷;;中國地區(qū)經濟差距演變及其產業(yè)分解[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2 賈丹花;王靜;;關中地區(qū)農戶借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A];陜西省改革發(fā)展研究會2009優(yōu)秀論文集[C];2010年
3 李錄堂;王建華;;信息技術型人力資本改造農戶經濟的效應評價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4 董曉林;張景順;;農戶的信貸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以蘇北地區(qū)為例[A];建設我國現代化農業(yè)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夏龍;王兆洋;;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實證檢驗[A];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技術經濟問題——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蔣永穆;;農戶借貸行為研究——基于預期效用函數的分析[A];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0次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6年
7 潘煥學;田治威;秦濤;;我國林農信貸需求特征與信貸約束分析——基于福建、浙江、江西、廣西四省(自治區(qū))林農調查數據[A];綠色經濟與林業(yè)發(fā)展論——第六屆中國林業(yè)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高明;劉玉珍;;正規(guī)金融與非正規(guī)金融:機制、效率與實證挑戰(zhàn)[A];首屆中國金融發(fā)展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陳希敏;馬微;;社會資本發(fā)揮抵押替代技術的理論分析及其檢驗——一種觀察農戶借貸行為的新視角[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武民;鄉(xiāng)村發(fā)展過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蓋麗麗;中國農村金融監(jiān)管:變遷、效果及改進[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楊迪航;農戶融資困境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邵傳林;制度變遷下的中國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研究:自農戶視角觀察[D];西北大學;2011年
5 程硯秋;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農戶小額貸款決策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謝勇;中國居民儲蓄率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吳言林;金融發(fā)展中區(qū)域經濟增長差異的融資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滕海峰;欠發(fā)達地區(qū)土地要素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高雷;水稻種植戶生產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10 洪燕真;基于農戶經濟視角的油茶供給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書青;農民工就業(yè)現狀與對策[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杜靜;農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文俊;河南省農村家庭人力資本投資決策調查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宋增芬;山東省農戶借貸參與意愿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高新會;萊蕪市農業(y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李云羨;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影響因素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姚佳成;大石橋市農民信貸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8 王永濤;重慶市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9 田李靜;農戶參與村級資金互助組織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朱培巧;云南省新農村建設投融資長效機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建國;呂忠偉;秦建群;;我國西部地區(qū)農戶借貸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804戶農戶調查數據分析[J];財經論叢;2011年03期
2 劉仁伍;;探索適應地方特色的小額信貸模式[J];銀行家;2008年01期
3 周立;;農村金融市場四大問題及其演化邏輯[J];財貿經濟;2007年02期
4 陳鍵;;銀企關系與信貸可獲得性、貸款成本——基于2003年NSSBF調查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08年01期
5 王曙光;王東賓;;雙重二元金融結構、農戶信貸需求與農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縣市的田野調查[J];財貿經濟;2011年05期
6 潘海英;翟方正;劉丹丹;;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農戶借貸需求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溫嶺市的調查[J];財貿研究;2011年05期
7 黨璽;劉京蓮;;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的法律規(guī)制[J];法制與社會;2007年01期
8 田霖;;我國金融排斥的城鄉(xiāng)二元性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1年02期
9 楊咸月;何光輝;;小額金融機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際新趨勢[J];國際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10 朱守銀,張照新,張海陽,汪承先;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供給和需求——以傳統農區(qū)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新疆農民工資性收入問題研究》課題組;提高新疆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對策與建議[J];決策咨詢通訊;2005年03期
2 徐永新;;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xù)增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州學刊;2010年02期
3 吳晶晶;;農民工占國內二、三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半數以上[J];小康生活;2006年05期
4 李振國;席建國;;第二、三產業(yè)生產總值之和與農民工資性收入關系透析[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汪青龍;;試析農民工資性收入與農民增收[J];經濟研究導刊;2009年13期
6 徐文婷;張廣勝;;人力資本對農民工工資性收入決定的影響:代際差異的視角[J];農業(yè)經濟;2011年08期
7 ;農民工返鄉(xiāng)的影響分析及對策[J];農村工作通訊;2009年04期
8 ;國務院研究室發(fā)布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農民工占二、三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半數以上[J];領導決策信息;2006年17期
9 張麗娜;善待民工與農民增收[J];經濟論壇;2003年09期
10 ;農民工就業(yè)“事關全局”[J];中國經濟周刊;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勝明;;農民工犯罪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謝啟文;李娜;;金融風暴下返鄉(xiāng)農民工創(chuàng)業(yè)的社會資本建構的探索——以河南省原陽縣個案為例[A];科學發(fā)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3 單友根;;組織農民工合作醫(yī)療勢在必行[A];2004年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任麗新;;二元勞動力市場與城市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問題[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尹繼紅;尹竣禾;;關于對“農民工”試行權益保障服務的思考[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6 汪根時;余廣約;;對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7 劉瑛輝;;關于農民工教育培訓問題的幾點想法[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8 初雪冰;李興華;;試論農民工犯罪成因及預防[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潘鋒利;;返鄉(xiāng)農民工情況的調查報告[A];第二屆湖湘三農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張路雄;;農民工是居民中最具提升消費潛力的群體[A];2010年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龍巨瀾邋實習生 楊景慧;37.3%:湖南農民工現金增收貢獻率看漲[N];工人日報;2008年
2 白天亮;我國農民工已達2.1億[N];人民日報;2008年
3 記者 肖瓊;“四送”服務農民工[N];黃石日報;2009年
4 記者 李軍 實習生 胡丁;“一號工程”吸納山區(qū)2.8萬農民工[N];寧夏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劉麟 通訊員 成新平 鄭海青;多措并舉促進返鄉(xiāng)農民工就業(yè)[N];經濟日報;2009年
6 實習生 馮娜娜 記者 趙紅梅;我省力促返鄉(xiāng)農民工就業(yè)[N];河北日報;2009年
7 劉菲;解決農民工就業(yè)更需“授之以漁”[N];珠海特區(qū)報;2009年
8 市政協主席 張民義;多措并舉多管齊下促進農民工充分就業(yè)[N];寶雞日報;2009年
9 王義高;農業(yè)大省如何應對農民工大量返鄉(xiāng)[N];中國信息報;2009年
10 江蘇省東臺市 朱海濤;多關心失業(yè)返鄉(xiāng)的農民工[N];農民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英強;現階段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2 謝嗣勝;勞動力市場歧視研究:西方理論與中國問題[D];浙江大學;2005年
3 李德;轉型期城市農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學;2008年
4 王志浩;中國農民工流動行為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熊彩云;農民工定居轉移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6 韋向陽;農民工與中國農村現代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黎莉;家庭式遷移農民工的工作—家庭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羅胤;我國城市勞動力市場中的歧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張力躍;我國農村職業(yè)教育困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清泉;二元經濟結構條件下的中國農民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國忱;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籌資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2 楊君勇;農民工在城市的適應狀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嚴紅艷;論我國農民工薪酬權益的法律保護[D];湘潭大學;2005年
4 宋洪陽;農民工就業(yè)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陳美招;都市邊緣群體[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羅強;農民工工資水平影響因素及拖欠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趙俊清;農民工勞動權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梅定祥;二元制結構下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范曉雪;中國農民工工資水平分析與發(fā)展趨勢判斷[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10 孫麗艷;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005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90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