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的啟示及商業(yè)銀行金融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制度視角的解讀與思考
[Abstract]:In a variety of factors,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ow to absorb the lessons of the crisis and follow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pat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lags behind the internal innovation imbalance caused by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exter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insufficient macro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crisis era,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follow the rational path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product innovation and simultaneously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addition, strengthening macro system innovation and providing favorabl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re also important revelations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作者單位】: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國工商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分類號】:F83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琳琳;;論我國商業(yè)銀行貸款存在的問題[J];才智;2011年16期
2 張鐵偉;;效率與安全:金融創(chuàng)新與監(jiān)管的協(xié)調發(fā)展[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0期
3 師炫敄;;美國金融監(jiān)管改革法案有效性研究[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溫志強;;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政府完善房貸市場管理的啟示[J];財會研究;2011年11期
5 莊乾志;;金融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內在邏輯與中國金融展望——從美國金融改革進程看中國金融發(fā)展[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6 樊志剛;李盧霞;;次貸危機的啟示及商業(yè)銀行金融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制度視角的解讀與思考[J];金融論壇;2011年04期
7 肖崎;;基于行為金融理論對次貸危機的探析[J];金融發(fā)展研究;2011年06期
8 秦春花;熊灼;;次貸危機的教訓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年09期
9 謝平;;金融監(jiān)管的五個前沿問題[J];現(xiàn)代審計與經濟;2009年S1期
10 楊正俊;;全球金融監(jiān)管:太少還是太多?[J];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祁敬宇;;我編寫《金融監(jiān)管學》教材的一點體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2 張金城;;供給和需求雙重動力推動的我國金融監(jiān)管演進分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姚軍朋;苗青田;;從政府與市場關系角度看政府金融監(jiān)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C];2009年
4 陳學彬;鄒平座;;金融監(jiān)管理論與實踐的回顧與展望[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江其務;;后改革期金融支持經濟的若干戰(zhàn)略思考[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李鴻冰;;如何構建我國金融監(jiān)管方法體系[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7 范曉波;;2020的國際金融法:中國的作用和影響[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孫健;高麗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反思與對我國的啟示[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C];2009年
9 郭玉萍;;WTO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改革要求[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10 桂銀香;;美國次級債券產品形成機理及風險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特派記者 朱周良;亡羊補牢 各國亟需加強金融監(jiān)管一致性[N];上海證券報;2008年
2 劉正山;給中國金融監(jiān)管提個醒:縮短衍生金融鏈條[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黃丹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訪問學者;國際金融監(jiān)管改革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發(fā)展(中)[N];證券時報;2008年
4 記者 陶冶;聲明草案透出八大要點 加強金融監(jiān)管有望突破[N];金融時報;2009年
5 渤海證券博士后工作站 劉惠杰;金融監(jiān)管:成本與成效的博弈[N];證券日報;2009年
6 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 陸志明;世界金融監(jiān)管前景莫測下的中國策略[N];上海證券報;2009年
7 馮迪凡 王慧卿;泛歐金融監(jiān)管新機構初步成形[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8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高級培訓師,,經濟學博士 王勇;美系統(tǒng)性風控計劃有利全球金融監(jiān)管[N];上海金融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高健;全球金融監(jiān)管協(xié)商平臺呼之欲出[N];中國證券報;2010年
10 記者 王慧卿;默克爾:繼續(xù)以全球金融監(jiān)管為己任[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汝亭;金融監(jiān)管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
2 羅嘉;我國金融監(jiān)管協(xié)同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蓋麗麗;中國農村金融監(jiān)管:變遷、效果及改進[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于永寧;后危機時代的金融監(jiān)管變革之道[D];吉林大學;2010年
5 劉玉強;地方政府金融監(jiān)管績效的評估與改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吳焰;轉型期的中國金融監(jiān)管[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張?zhí)祆?危機后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管體系完善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劉志剛;中國商業(yè)銀行盈利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惠康;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監(jiān)管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孫煥民;金融監(jiān)管的國際協(xié)作:實踐與理論探索[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偉;次貸危機的影響及風險性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哲;美國次貸危機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3 王眾;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我國金融監(jiān)管的啟示[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年
4 耿靜;美國、英國和日本金融監(jiān)管比較及對我國的借鑒[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5 王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金融法律監(jiān)管[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呂勁松;金融監(jiān)管:理論、模式與我國的實踐探討[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7 霍漢強;澳門金融監(jiān)管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8 萬方;全球金融危機前后中國銀行業(yè)金融監(jiān)管的應對及改革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吳曉艷;開放過程中的金融監(jiān)管[D];河北大學;2003年
10 許文秋;混業(yè)經營下金融監(jiān)管模式的構建[D];廈門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875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18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