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續(xù)的中國國際收支平衡機制
本文選題:經(jīng)濟再平衡 + 結構性調整; 參考:《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14年09期
【摘要】:2012年以來,中國國際收支開始呈現(xiàn)出由"雙順差"向經(jīng)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的新常態(tài)轉變之趨勢?缇迟Y金流動雙向波動日益明顯,外匯儲備增長大幅放緩,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中國國際收支的改善總體上屬于結構性調整范圍,新形成的對外貿易態(tài)勢不會發(fā)生大幅度反彈。但國際收支平衡仍面臨著各種體制機制和市場障礙,應該在關鍵領域、重點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突破,加快建立可持續(xù)的國際收支動態(tài)平衡。
[Abstract]:Since 2012,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has begun to shift from a "double surplus" to a new normal of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deficit. The two-way volatility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is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 growth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s slowed sharply,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generally falls within the scope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newly formed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will not reboun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s still facing variou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market obstacles.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key areas and key links to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dynamic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2BGJ042) 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YETP0994)的資助
【分類號】:F83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謝保嵩;文青;雷進賢;;中國經(jīng)常項目順差收窄:周期性還是結構性?[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3年07期
2 黃志龍;;國際收支平衡新趨勢[J];中國金融;2013年08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小川;;關于儲蓄率問題的若干觀察與分析[J];中國金融;200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管濤;2002年中國國際收支發(fā)展趨勢展望[J];中國外匯管理;2002年01期
2 郭頌 ,鐘毅;中國國際收支與匯率變動趨勢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jīng)貿;2003年07期
3 賀力平;從兩個角度分析中國國際收支格局[J];中國外匯管理;2004年04期
4 趙子銥;鄒康;;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變遷及啟示[J];特區(qū)經(jīng)濟;2006年02期
5 金三林;;中國國際收支的新問題新趨勢[J];中國遠洋航務;2006年11期
6 ;點擊關鍵詞——解析2006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J];中國外匯;2006年11期
7 孫宇;;淺析中國國際收支結構[J];科技資訊;2007年28期
8 李蓉蓉;;中國國際收支持續(xù)性失衡的實證分析[J];消費導刊;2008年03期
9 鐘韜;;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國際收支的負面影響[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8年02期
10 劉雯晶;;試述金融危機下中國國際收支風險[J];中國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潼;;中國國際收支模型——2004年中國國際收支預測[A];21世紀數(shù)量經(jīng)濟學(第5卷)[C];2004年
2 袁丁;;國統(tǒng)區(qū)與淪陷區(qū)之間的僑匯流通[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谷秀軍;《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首次發(fā)布[N];金融時報;2005年
2 中國世界經(jīng)濟學會會長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余永定;中國國際收支風險不可忽視[N];中國證券報;2013年
3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jīng)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梅新育;正視中國國際收支脆弱性[N];上海證券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徐庭婭;中國07年出口增長將減速到15%[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楊春南;中國股市:迎來新一輪爬坡周期[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6 記者 牛娟娟;二季度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N];金融時報;2011年
7 《國際金融報》記者 許凱 付碧蓮 黃燁 陳莎莎;外資并未大規(guī)模撤離中國[N];人民日報;2013年
8 中國銀行總行研究員 王元龍;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的當務之急[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9 本報實習記者 吳心韜;IMF稱贊中國應對金融危機舉措[N];中國證券報;2010年
10 本報特約記者 張欣;匯率問題是中國經(jīng)濟的根源[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小蘊;中國國際收支結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鋒;中國國際收支與經(jīng)濟增長實證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0年
3 劉柏;開放經(jīng)濟下的中國國際收支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曉川;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形成動因及解決出路[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2 蔡素貞;全球經(jīng)濟不平衡下中國國際收支現(xiàn)狀分析[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3 柴淼;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0年
4 黃慧;中國國際收支結構失衡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0年
5 田延賓;中國國際收支指標的結構變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6 王慧;FDI流入對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結構的影響研究[D];外交學院;2010年
7 潘志;中國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717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97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