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前后我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效應研究
本文選題: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 + 金融危機。 參考:《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摘要】: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轉折點,我國宏觀經濟經歷了由經濟繁榮和過熱向經濟衰退的轉變,而在此前后,我國分別采取了調整力度比較大的緊縮和擴張性貨幣政策,這對于檢驗我國貨幣政策是否具有非對稱性效應提供了極好的研究機會。因此,本文基于全球金融危機發(fā)生前后我國貨幣政策截然不同的相向選擇,實證考察了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效應。實證檢驗的結果表明,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效應在我國是存在的,即在經濟過熱時期緊縮性貨幣政策平抑經濟的效應,要顯著大于經濟衰退期寬松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推動效應,即存在所謂的"剎車容易啟動難"效應。
[Abstract]:Tak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s the turning point, China's macro-economy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overheating to economic recession, and before and after that, China adopted a relatively large adjustment of austerity and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ies. This provide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test whether China's monetary policy has asymmetric effec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ompletely different choices of monetary policy before and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conomic cycl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exists in China, that is, when the economy is overheated, the contractionary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loos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recession. That is, there is the so-called "brake easy to start difficult" effect.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090450061) 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2009GG20010009)資助
【分類號】:F82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然然;;中國房地產泡沫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1年01期
2 劉毅;;金融危機下的我國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年02期
3 廖安德;李洪利;;金融危機的理論淵源——基于對馬克思“兩個必然”思想的認識[J];青年科學;2010年01期
4 孫少華;;論金融危機下大型建筑企業(yè)如何開拓海外市場[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5 汪玉凱;;在應對金融危機中推動電子政務建設[J];中國品牌與防偽;2010年01期
6 賀軍;;理性看待大國排位[J];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01期
7 時殷弘;;中美之局,重新發(fā)牌[J];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01期
8 李一;劉永剛;;中國模式已被國際認可[J];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01期
9 本刊編輯部;;2010,中國經濟展望[J];當代經理人;2010年01期
10 萬紹群;;金融危機下江西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的對策分析[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陶開宇;;擴大兩型社會消費需求的最佳選擇——節(jié)約型消費模式[A];湖南省市場學會2009年會暨“兩型社會與營銷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崔向東;陳思思;;兩型社會與營銷創(chuàng)新[A];湖南省市場學會2009年會暨“兩型社會與營銷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蔣云貴;;基于市場信用危機的破產能力研究[A];湖南省市場學會2009年會暨“兩型社會與營銷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唐丕躍;;2008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啟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慧;;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建設視閾中的政府職能轉變[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陳夢齡;;博弈視角下的監(jiān)管與市場——從美國金融危機分析監(jiān)管與市場的博弈[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海榕;;金融危機視野下高校貧困生充分就業(yè)的新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8 王秀華;蔡文娟;胡志春;陳亞敏;;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yè)和思想狀況調研報告[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9 閔恩澤;;金融危機推動了微藻生物柴油的興起[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1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10 張鑫偉;;衛(wèi)星通信產業(yè)2009年發(fā)展綜述[A];第六屆衛(wèi)星通信新業(yè)務新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章念生;2011 讓步伐更堅實[N];人民日報;2011年
2 報道員 陳雪霏;中國制造業(yè)今年超美國[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3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高漢;全球金融監(jiān)管改革形勢并不樂觀[N];法制日報;2011年
4 陳永紅 成高帥;歐洲安全與防務學院——歐盟防務一體化的培育者[N];解放軍報;2011年
5 記者 陳勇;各國新年賀詞,各有心事共期待[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6 記者 喬地;2010年河南高新技術產業(yè)增速達30%[N];科技日報;2011年
7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東盟問題專家 王玉主;中國與東盟合作即雙贏[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記者 潘清;中國股市揮別“震蕩”的2010年[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9 章念生;2011 讓步伐更堅實[N];人民日報;2011年
10 報道員 陳雪霏;中國制造業(yè)今年超美國[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云輝;普京時期的俄羅斯經濟振興與經濟風險[D];吉林大學;2010年
2 鞠國華;外部沖擊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惠康;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監(jiān)管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4 王瑞;中美證券監(jiān)管合作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5 秦援晉;文化金融學初探[D];遼寧大學;2010年
6 劉大玉;中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成麗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金融穩(wěn)定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8 孫穎;金融危機政府救助:理論與實踐[D];遼寧大學;2010年
9 許諾;中國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10 王山;國家財政政策與民營企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蓉;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yè)結構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杜燕青;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包哲哲;金融危機背景下世界新貿易壁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喬麗清;基于博客語料的英漢篇章結構對比修辭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謝東寶;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王玉柱;主權基金的國際發(fā)展及對我國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費揚;人民幣國際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戴洵;2007-2009金融危機背景下美聯儲救助政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佩晨;金融危機下企業(yè)借殼上市動因與績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10 陳傳雷;民營中小企業(yè)困局與地方政府的應對[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697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86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