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中的政策比較及效果分析
本文選題:金融危機 + 宏觀經(jīng)濟政策; 參考:《理論學刊》2011年10期
【摘要】:20世紀30年代美國金融危機、90年代歐洲貨幣體系危機、日本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和本輪美國金融危機是近代幾次重大國際性金融危機。面對危機,各國采取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國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政策力度大、措施針對性強,效果最明顯。為進一步鞏固應對危機的效果,必須大力發(fā)展民間投資,優(yōu)化出口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加強國際合作,有效應對輸入性通貨膨脹。
[Abstract]:The American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1930s and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crisis in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Japa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urrent round of American financial crisis are several majo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es in modern times.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various countries have adopted corresponding policy measures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China's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policy strong, targeted measure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In order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effect of dealing with the crisis, 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private investment,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ffectively deal with imported infl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財經(jīng)大學(籌)統(tǒng)計與數(shù)理學院;
【分類號】:F831.59;F12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震;解析日本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機[J];成人高教學刊;2002年01期
2 汪慕恒;金融危機后的泰國經(jīng)濟[J];東南亞縱橫;2004年02期
3 鞠姍;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泰國的經(jīng)濟復蘇[J];東南亞;2004年04期
4 史東明;論當前國際金融傳遞機制與風險防范機制[J];經(jīng)濟科學;1998年02期
5 張明海;;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貨幣政策述評[J];上海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建新,鄭磊;利率下調(diào)與我國微觀財務運營分析[J];城市金融論壇;1999年08期
2 張恒;;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經(jīng)驗——金融衍生品方面[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20期
3 鐘鳴長;鄭慕強;;美國金融危機對泰國金融業(yè)的影響[J];東南亞縱橫;2009年12期
4 高美馨;;金融危機中的貨幣戰(zhàn)爭——簡析此輪國際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救市政策的實質(zhì)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09年07期
5 趙聯(lián)寧;“蝴蝶效應”與東南亞金融危機[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曹伯龍;對東亞金融危機成因的系統(tǒng)性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7 邢毓靜;國際收支危機傳染與宏觀政策選擇[J];華南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8 孫衛(wèi)紅;我國金融風險及化解方式分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張紅軍;;次貸危機是否與眾不同——本輪危機與既往金融危機的比較分析[J];金融評論;2009年01期
10 李萍;;后金融危機時代利率在我國宏觀調(diào)控中的作用[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建偉;王艷萍;;金融危機以及政府救市行為的對比分析——以瑞典和日本為例[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度(第26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艾尚樂;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危機治理的路徑選擇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宗軍;防范政府債務危機的對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3 蘇同華;銀行危機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郭景平;亞洲金融危機治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黃成業(yè);日本、東南亞國家與美國泡沫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卓超;經(jīng)濟波動周期與財稅政策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盧知垠;韓國兩次金融危機的比較:背景、原因、經(jīng)濟影響及應對策略[D];復旦大學;2011年
3 王晏蓉;商業(yè)銀行表外業(yè)務及風險防范[D];西北大學;2001年
4 王珍;貨幣危機傳染與宏觀政策選擇[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5 唐孟U,
本文編號:18521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85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