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基金國債投資的規(guī)模擴大效應分析
本文選題:社會保障基金 切入點:國債市場 出處:《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討論了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國債產生的規(guī)模擴大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該效應與金融市場深度和政府對社保基金國債投資比例的限量監(jiān)管等因素有關。利用2001至2009年的實證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在當前金融市場發(fā)展狀況下,如果社;鸫罅客顿Y國債,潛在的規(guī)模擴大效應將影響?zhàn)B老金系統(tǒng)性改革發(fā)揮改善未來年輕一代社會福利的作用。鑒于此,未來應當通過深化金融改革和放松限量監(jiān)管來避免該問題。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ale expansion effect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investment in national debt by mean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depth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limited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ratio to the national deb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Using empirical data from 2001 to 2009,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f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invests heavily in the national debt, The potential scaling-up effect will affect the role of pension systemic reform in improving the social welfar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the future. In view of this, the problem should be avoided in the future by deepening financial reform and relaxing limited regulation.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我國適度普惠社會福利制度發(fā)展研究》(項目課題號09CZZ034)的部分研究成果 財政部亞太財經(jīng)與發(fā)展中心訪問學者計劃的資助
【分類號】:F832.5;F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孫天法;建立社會保障資金投資收益保障機制[J];財貿經(jīng)濟;2005年11期
2 張斌,李小明;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的對策[J];當代經(jīng)濟;2005年10期
3 王宏;對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討[J];經(jīng)濟師;2005年09期
4 任壽根;征稅成本領先性假設與中國稅務組織結構優(yōu)化——兼析中國國稅、地稅機構是否存在合并趨勢[J];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2期
5 李濤;郭杰;;風險態(tài)度與股票投資[J];經(jīng)濟研究;2009年02期
6 李濤,李紅;養(yǎng)老金投資規(guī)模、投資者保護與股票市場發(fā)展——論經(jīng)合組織國家的經(jīng)驗與中國的選擇[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7 韓峰,李琪;我國養(yǎng)老金監(jiān)管制度的困境與對策[J];金融研究;2004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飛;稅收成本及其控制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米崗;;關于我國稅務管理現(xiàn)代化的幾點認識[J];北方經(jīng)濟;2006年18期
2 李坤;於鼎丞;;創(chuàng)新稅收管理理念[J];商業(yè)研究;2006年03期
3 劉京煥;岳曉;萬柯;;基于地區(qū)經(jīng)濟差異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體制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0年04期
4 李麗暉;景娟;賈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問題研究[J];保險研究;2007年03期
5 王榮;國、地稅機構合并:稅收征管的現(xiàn)實選擇[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趙險峰;;企事業(yè)單位個人所得稅系統(tǒng)開發(fā)[J];才智;2009年31期
7 李國珍;;淺談我國個人所得稅管理改革與發(fā)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8 池東生;;淺析我國個人所得稅存在問題及改革[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09年11期
9 吳旭東;稅收管理形式?jīng)Q定稅收管理機構的設置——兼論我國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能否合并[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4年11期
10 楊志勇;;中國財政體制改革理論的回顧與展望[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6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燈塔;風險度量與組合投資新方法——雙側部分矩模型[D];廈門大學;2001年
2 金秀;資產負債管理多階段模型及應用研究[D];東北大學;2006年
3 嚴才明;增值稅的效率分析[D];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4 劉秀麗;稅收成本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5 馬孝先;若干投資組合優(yōu)化問題模型及算法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孫園;我國稅收管理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王志榮;稅收管理公共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吳潔蕙;對來華跨國公司的稅源管理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趙飛;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及其風險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康延東;信息化視角下稅收綜合征管能力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超;養(yǎng)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與防范對策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帥星;機構持股對投資者權益保護影響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3 馬澤龍;稅源分類管理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4 方長征;銅陵市地方稅務局信息化建設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沈義;降低稅收征收成本的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6 汪曉寒;加快發(fā)展石家莊市稅務代理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7 鄭輝;稅務稽查模式對稅務稽查效能影響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范揚律;關聯(lián)企業(yè)關系及其稅收征管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李晟華;促進我國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財稅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趙麗萍;我國稅務行政管理效率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莉;李淑萍;;影響征稅成本的制度原因剖析[J];商業(yè)研究;2006年04期
2 謝永清;論稅收流失與加強稅收征管[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 秦汝鈞;試論我國稅收成本的控制問題[J];財金貿易;2000年08期
4 孫天法;論消費者投資權益的保護[J];財貿經(jīng)濟;2001年03期
5 梁麗;養(yǎng)老保險基金投資營運監(jiān)管問題初探[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于海峰;試論稅收成本與稅收收入的相互關系[J];財政研究;1999年04期
7 任壽根;優(yōu)化地方政府收入結構:以房產稅為核心[J];財政研究;2001年08期
8 孫天法;建設社會保障的無風險投資體系[J];財政研究;2005年05期
9 韋堅;韋寧衛(wèi);蒙強;;國外納稅服務的借鑒與比較[J];法制與經(jīng)濟;2006年02期
10 尹淑平;;稅收流失原因的制度經(jīng)濟學分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紅衛(wèi);中國加入WTO后稅收征管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2 徐萍;稅收征管效益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邵智;治理稅收流失的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帆;稅收成本有關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3 程森;我國稅收成本優(yōu)化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4 張美萍;稅收成本分析[D];浙江大學;2004年
5 張詩東;政府公共稅收成本與效率分析[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6 韓桂;中國稅收征管制度優(yōu)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華;;社會保障基金的價值構成與最優(yōu)提取條件[J];河南科技;2011年17期
2 李紅杰;;我國國債市場的流動性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4期
3 楊春玉;;發(fā)展國債市場的思考[J];黑龍江金融;2001年11期
4 蘇爾波;付占娟;;關于水庫移民社會保障的文獻綜述[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7期
5 陳毅俊;;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安置問題研究[J];市場論壇;2011年06期
6 畢磊;張曉林;;中國國債市場金融功能分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0期
7 向松祚;;國債助美國崛起[J];英才;2011年09期
8 卞賢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8期
9 歐陽瑾;;淺析國債的通貨膨脹效應[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1期
10 楊藝;;淺析中外社;痤A算與管理[J];西部財會;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博雅;;淺析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與證券市場[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專刊2)[C];2011年
2 鄞益奮;;論澳門特區(qū)政府在社會保障制度中的角色轉型[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陳銀煥;;淺析我國社;鸨O(jiān)管制度的問題及完善[A];河南省金屬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永錫;;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理論和實踐[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聊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課題組;;關于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考和建議[A];改革與發(fā)展對策研究(1998—2001)[C];2001年
6 王東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A];中國改革論壇文集[C];2010年
7 譚泓;;改革開放30年我國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的回顧與瞻望[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8年
8 陳乃圣;陳燕;;勞動和勞動價值論創(chuàng)新的思考[A];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鄒東濤;李欣欣;;加快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A];中國經(jīng)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10 武普照;王鵬志;;社保基金實業(yè)投資的流動性難題及破解路徑——基于金融創(chuàng)新的視角[A];建設經(jīng)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美國國債市場,奏響憂郁藍調[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2 特派記者 吳曉鵬 花馨;蓋特納訪華表態(tài)“難讓人信服” 美國國債市場表現(xiàn)“中性”[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3 本報記者 李關云;主權債務泥淖難解 全球國債市場再承壓[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4 本報駐東京記者 嚴圣禾;日本國債市場火爆引發(fā)擔憂[N];光明日報;2010年
5 記者 曹金玲;2011:美國債市場難現(xiàn)驚喜[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6 鄭興國;關于社會保障基金審計的思考[N];新鄉(xiāng)日報;2011年
7 畢畢;強化社會保障基金監(jiān)管 確保社會保障基金安全[N];郴州日報;2005年
8 吳天舒;國債市場大幅下挫[N];中國證券報;2003年
9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潘英麗;防范美元與美國國債市場逆轉風險[N];上海證券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張朝暉;專家認為短期內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債市場信心明顯增強[N];中國證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錦文;社會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蔣澤云;中國國債市場效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牛玉銳;中國國債市場有效性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7年
4 蘇罡;中國國債市場流動性的測度指標、影響因素及溢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譚地軍;債券市場流動性:資產定價與流動性轉移行為[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靳飛;中國股票市場的風險傳染和投資轉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李向軍;我國社;鹜顿Y管理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年
8 張東生;中國債券市場: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郭亞雄;社會保障會計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10 劉迪平;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長效供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昊朔;深圳市社會保障基金監(jiān)管特色與完善[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艷;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審計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張楠;我國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的安全性監(jiān)督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明強;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張俊現(xiàn);中國應對老齡化社會的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政策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6 王娜;我國社會保障基金運行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7 王力;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有效運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宋明達;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審計探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亞從;社會保障基金審計監(jiān)督體系的構建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李慧;中國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監(jiān)管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688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66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