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指標類型的公司財務危機征兆和預測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財務危機 切入點:危機征兆 出處:《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選取2002~2011年滬深兩市制造業(yè)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以息后經營凈現金流為負做標志界定財務危機公司,通過對危機公司和正常公司進行比較,發(fā)現危機公司在危機發(fā)生前與正常公司相比,出現了經營現金流產生能力和盈利能力偏低、短期借款和關聯(lián)方資金占用偏高等財務征兆,在治理結構方面也存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對較低、獨立董事所占比例較高、高管激勵不足等問題。財務指標和治理結構指標具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財務指標預測模型的判別精度較高,治理結構預測模型的穩(wěn)定性較好,二者的判別結果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同時使用可以使誤判的概率降低。
[Abstract]:From 2002 to 2011, the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companies were defined with negative net operating cash flow after interest,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risis companies and normal companies was carried out. It was found that before the crisi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mpanies, crisis companies had financial symptoms such as low generating 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operating cash flow, high occupation of short-term loans and associated party funds, etc. In the aspect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relatively low shareholding ratio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high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sufficient incentive for senior executives, etc.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indicator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discriminant accuracy of financial index prediction model is higher, and the stability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prediction model is better. The discriminant results of the two model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misjudgment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them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分類號】:F832.51;F275;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于東智,池國華;董事會規(guī)模、穩(wěn)定性與公司績效:理論與經驗分析[J];經濟研究;2004年04期
2 白重恩,劉俏,陸洲,宋敏,張俊喜;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年02期
3 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年04期
4 呂峻;李梓房;;宏觀經濟因素對企業(yè)財務危機影響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11期
5 吳淑琨;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狀態(tài)的實證檢驗[J];證券市場導報;2002年03期
6 吳淑琨;對高級管理團隊的激勵真的無效嗎?[J];證券市場導報;2004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宗成;田峰;吳永輝;;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及評估方法應用述評[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孫群;阮文彪;;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yè)財務危機預警管理[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章鐵生;企業(yè)財務危機預測模型研究綜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席彥群,劉習勇,夏曉明,倪艷紅;預算管理模式及其運行過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余明江;滬市股票定價判斷的計量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張選民,鄭艷嬌;淺析公司并購的支付方式[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張妮;;旅游業(yè)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及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陸東輝;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目標[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9 景欣;張鐵山;;機械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實證研究[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10 姜天,韓立巖;基于Logit模型的中國預虧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明華;蔡衛(wèi)星;曾誠;;股權結構與信息披露質量:來自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特征的證據[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葳;郭鵬;;黑龍江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A];建設東北亞和諧國際經貿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陳言;;中小投資者保護、“隧道效應”與公司價值[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4 余勁松;梁紅英;;立法導向、投資者訴訟與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5 周方召;周正;曲振濤;孫凱;;利益共謀還是監(jiān)督激勵——基于中國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漲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鄭志剛;;經理人掠奪視角的薪酬合約設計:承諾價值和外部法律環(huán)境的影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戈鐘慶;;淺談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幾點認識[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徐祖榮;;論政府在社區(qū)治理中的和諧運作:以杭州市為例[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夏雅麗;;論入世之際國有企業(yè)的社會責任[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10 金成曉;紀明輝;;中國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A];第八屆國有經濟論壇:中國商業(yè)銀行深化改革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m花;林權抵押貸款信用風險評估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2 李國棟;董事會職能影響企業(yè)多元化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丁業(yè)震;國有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利益沖突與重組績效[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嶺松;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5 朱廣印;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yè)金融決策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翟勝寶;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金建培;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成長性[D];浙江大學;2010年
8 張知;企業(yè)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鄭海燕;財務困境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其困境變化趨勢關系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10 高麗;中國資源型企業(yè)國際化經營風險辨識與控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桂琳;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趙春波;我國民營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警實證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炎;財務預警研究的可拓學方法及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盧新亮;建設工程招標中的投標企業(yè)信用風險評價[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善花;中國種業(yè)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朱曉靜;農村信用社貸款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紅梅;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楠;我國公辦高校財務風險控制評價體系構建[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9 邱月明;房地產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葉敬楠;會計收益質量特性對高管薪酬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傳明;“內部人控制”成因的管理學思考[J];中國工業(yè)經濟;1997年11期
2 于東智;資本結構、債權治理與公司績效:一項經驗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3年01期
3 張春霖;存在道德風險的委托代理關系:理論分析及其應用中的問題[J];經濟研究;1995年08期
4 陳信元,張?zhí)镉?資產重組的市場反應——1997 年滬市資產重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9年09期
5 孫永祥,黃祖輝;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J];經濟研究;1999年12期
6 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J];經濟研究;2000年03期
7 陳曉,江東;股權多元化、公司業(yè)績與行業(yè)競爭性[J];經濟研究;2000年08期
8 陳小悅,徐曉東;股權結構、企業(yè)績效與投資者利益保護[J];經濟研究;2001年11期
9 朱武祥,宋勇;股權結構與企業(yè)價值——對家電行業(yè)上市公司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1年12期
10 馮根福,韓冰,閆冰;中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變動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長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測的實證研究[J];經濟縱橫;2007年24期
2 鄒睿蓉;王址道;陶艷珍;;關于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的思考[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周艷明;石文蘭;詹原瑞;;財務危機發(fā)生概率的Logit模型置信區(qū)間[J];河北工業(yè)科技;2006年04期
4 辛秀;;基于小波神經網絡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測[J];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2010年08期
5 李秉祥;楊永輝;;上市公司財務危機動態(tài)預測模型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6年02期
6 朱發(fā)根;劉拓;傅毓維;;基于非線性SVM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研究[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9年06期
7 張星文;廖英霞;;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實證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06期
8 吳曉蕾;;我國上市家族企業(yè)契約治理現狀分析[J];開放導報;2007年04期
9 寧虎;;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及博弈分析[J];審計月刊;2008年08期
10 史叢莉;;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與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振興;劉秋順;李建榮;;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自愿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來自我國石油、化工行業(yè)上市公司的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軼男;劉峗青;;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影響因素分析[A];第四屆農業(yè)政策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發(fā)展與制度建設論文集[C];2007年
3 胡天彤;許永龍;;時間序列分析在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預測中的應用[A];200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潘東旭;查冬蘭;;上市公司誠信影響因素實證研究[A];2011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機械工程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岳朝龍;岳香;;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與公司績效關系實證分析[A];現代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李金;李仕明;嚴整;;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風險與績效分析[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7 岳朝龍;岳香;;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與公司績效關系實證分析[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章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實證研究——基于2009年滬深股市A股經驗數據[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冰潔; 沈玉清;;中國上市公司被收購風險概率模型的實證分析[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10 姚祿仕;楊善林;;上市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曾冬梅;昌盛中國或8億元賣身[N];中國房地產報;2008年
2 秦洪;毛利驚人:2005年地產類上市公司景象[N];中國房地產報;2006年
3 歐陽波;武漢商聯(lián)集團囊收三家上市公司[N];中國證券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袁小可;扶優(yōu)祛劣有利上市公司長期發(fā)展[N];上海證券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田露;房地產業(yè)冷暖未卜 上市公司出入頻繁[N];上海證券報;2006年
6 陳其玨;五大行業(yè)上市公司有望受益[N];上海證券報;2007年
7 張馨月;李榮融:央企上市公司損失“會補回來”[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8 記者 劉玉珊;馮昕會見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顧問劉南輝[N];平頂山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蘇日娜;戲劇性博弈,,角力中成長[N];中國煤炭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李春 實習生 李涵宇;上市公司商標問題亟待引起重視[N];中國工商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建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集成預警建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2 鞏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激勵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李丹;我國上市公司發(fā)展規(guī)模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杜曉宇;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變更期間業(yè)績預告披露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姚祿仕;上市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李亮;上市公司再融資規(guī)模與市場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7 劉昱熙;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信息披露理論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8 陳麗蓉;非審計服務對中國上市公司審計獨立性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9 李洪;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治理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10 梁英;產品市場競爭對公司治理績效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俊麗;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2 許存興;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中數據挖掘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3 陳傳剛;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測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馬燕飛;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tǒng)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8年
5 廖洪森;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周小慶;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7 苗洛濤;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神經網絡模型的選擇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王磊;我國醫(yī)藥行業(yè)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9 戴小園;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測模型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周劍;河北省上市公司績效實證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185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61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