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信貸論文 >

金融脆弱性度量方法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18-01-03 05:16

  本文關鍵詞:金融脆弱性度量方法與實踐 出處:《云南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金融脆弱性 事先度量方法 事后度量方法


【摘要】:當前對金融脆弱性的度量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度量框架,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當前對金融脆弱性的定義描述尚不統(tǒng)一,給統(tǒng)一度量帶來了難度,F(xiàn)有的度量文獻中,較多關注如何有效選擇指標刻畫金融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程度,而較少基于內(nèi)在機理建立模型度量金融脆弱性。新近的金融脆弱性度量研究正在呈現(xiàn)由事后度量向事前度量發(fā)展的趨勢。國內(nèi)學術界在這方面的研究相對滯后,研究范圍也較為有限。從本國金融系統(tǒng)特征和最近國際金融危機出發(fā),在借鑒國外度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各種事先度量方法對我國金融脆弱性進行度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Abstract]:The measure of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did not form a unified measurement framework, an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 current is not on the definition of a unified description of the financial fragility,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easur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nstable degree how to effectively select indicator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less internal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measurement model of financial fragility.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fragility is presented by the post measure to advance the meas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s lagging behind, research scope is relatively limi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of measurement on the use of various prior measurement method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easure the financial fragility of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經(jīng)濟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F830
【正文快照】: 歷史經(jīng)驗顯示,金融系統(tǒng)的內(nèi)在脆弱性是造成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準確地對金融脆弱性進行度量不僅有助于職能部門及時掌握金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而且也有助于職能部門選擇貨幣政策和金融監(jiān)管執(zhí)行的最佳時間點。但與商品市場穩(wěn)定性度量體系相比,要開發(fā)出一個令人滿意的金融市場穩(wěn)定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伍志文;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狀況及其成因實證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2 劉衛(wèi)江;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問題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志文,鞠方,趙細英;我國銀行存差擴大成因的實證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04年04期

2 梁劍,喬海曙;危機管理:銀行機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線[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4年05期

3 孫立堅;再論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4年03期

4 王廷科,馮嗣全;金融發(fā)展、金融脆弱與銀行國際化[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4年07期

5 南旭光,嚴太華;信息不對稱與銀行體系脆弱性[J];海南金融;2004年09期

6 羅慧英;南旭光;;突變理論在金融安全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海南金融;2007年03期

7 李天德,劉愛民;制度變化的雙效應與中國金融改革的反思[J];經(jīng)濟學家;2004年02期

8 羅黨論;唐清泉;;政府控制、銀企關系與企業(yè)擔保行為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金融研究;2007年03期

9 南旭光,嚴太華;我國銀行業(yè)競爭格局下的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J];濟南金融;2004年09期

10 南旭光;羅慧英;;基于突變理論的我國金融脆弱性綜合評價[J];濟南金融;2006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玉熹;不良資產(chǎn)的形成與處置[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2 李明賢;重構我國農(nóng)村金融體系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3 盧文鵬;中國經(jīng)濟轉型中的政府擔保與財政成本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廖國民;轉型時期的中國軟預算約束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付強;單個銀行失敗的預測與處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劉宇光;商業(yè)銀行監(jiān)督企業(yè)問題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王運成;中國漸進式金融自由化與國有銀行風險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8 胡志強;金融系統(tǒng)的福利經(jīng)濟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9 陳海勇;資本充足監(jiān)管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宋敏;中國銀行業(yè)脆弱性、測度及其效率改進[D];河海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劍峰;銀行體系脆弱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2 徐慧娟;我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的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3 朱建武;開放經(jīng)濟中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4 高新宇;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5 曾瑞蓮;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6 丁春華;國際資本流動下我國銀行體系穩(wěn)定性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7 李海平;銀行危機與金融安全網(wǎng)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8 張小鳳;我國信貸市場脆弱性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9 黃濤;開放經(jīng)濟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D];武漢大學;2004年

10 張靜;中國銀行體系脆弱性研究——基于政府行為選擇的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伍志文;中國金融脆弱性分析[J];經(jīng)濟科學;2002年03期

2 毛一文;進入WTO后中國金融脆弱性監(jiān)測指標體系之設計[J];經(jīng)濟科學;2002年05期

3 張荔;論過度的金融自由化對金融體系脆弱性的助推作用[J];經(jīng)濟評論;2001年01期

4 凌亢,趙旭,張彥偉,吳九紅;銀行體系穩(wěn)定性和效率關系的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5 劉仁伍;金融結構健全性和金融發(fā)展可持續(xù)性的實證評估方法[J];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華,毛一文;中國金融脆弱性監(jiān)測指標體系框架之設計[J];海南金融;2004年05期

2 杜朝運;林智樂;;關于我國金融脆弱的若干分析[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2期

3 趙旭;從信貸市場結構看金融脆弱性與銀行競爭的關系[J];經(jīng)濟科學;2002年03期

4 毛一文;進入WTO后中國金融脆弱性監(jiān)測指標體系之設計[J];經(jīng)濟科學;2002年05期

5 王俊方;維護我國金融穩(wěn)定的對策研究——一個基于金融脆弱性理論的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董金玲;金融脆弱性與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J];金融與經(jīng)濟;2004年06期

7 趙華剛;新興市場國家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J];經(jīng)濟師;2004年08期

8 伍志文;中國金融脆弱性(1991~2000):綜合判斷及對策建議[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2年05期

9 徐亞平;金融結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危機[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5期

10 孫立堅;再論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4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松奇;WTO考驗中國“金融脆弱性”[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2 楊蘇紅;修煉內(nèi)功靠自身[N];上海金融報;2008年

3 梅新育;2004:中國應繼續(xù)消除金融脆弱性[N];國際商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方方;歐盟:“救窮”與“蓄勢”并重[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8年

5 復旦大學經(jīng)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孫立堅;華爾街風暴 企業(yè)家吃藥[N];東方早報;2008年

6 秋云;《青年經(jīng)濟學家文庫》盤點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狀[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7 早報特約評論員 劉濤;中國四層次構筑金融安全防火墻[N];東方早報;2008年

8 東木;金融創(chuàng)新呼喚市場退出機制[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1年

9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彭興韻;非正規(guī)金融不應受到歧視[N];中國證券報;2004年

10 樂永強;亞洲債券基金設立的動因分析[N];中國審計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風;新興市場金融脆弱性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2 王麗;金融脆弱性:微觀機制與治理路徑[D];南開大學;2009年

3 趙高翔;政府金融救助研究:理論與經(jīng)驗[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鄭海青;東亞金融合作制度設計和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賈俐貞;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聶小剛;經(jīng)濟沖擊與匯率制度的選擇[D];復旦大學;2005年

7 常海中;金融虛擬性演進及其正負功能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8 袁德磊;銀行脆弱性分析與管制對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9 張雪麗;開放經(jīng)濟條件下的中國金融穩(wěn)定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10 姜新;中國金融結構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秀娟;金融脆弱性與區(qū)域經(jīng)濟穩(wěn)定性及測度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0年

2 周昌斌;金融脆弱性傳導機制與中國現(xiàn)代金融的模式選擇[D];重慶大學;2010年

3 繆小眉;基于金融交易客體權利性質的金融脆弱性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4 張竹海;金融脆弱性研究及其在次貸危機中的表現(xiàn)[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曹明;中國金融脆弱性實證分析及對策建議[D];西北大學;2011年

6 徐慶州;中國金融脆弱性分析[D];四川大學;2004年

7 李艷杰;變點分析及其在中國證券市場脆弱性研究中的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8 張健;網(wǎng)絡銀行的發(fā)展與風險監(jiān)管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高會麗;開放經(jīng)濟條件下中國金融脆弱性預警監(jiān)測體系研究[D];青島大學;2003年

10 包曉明;中國金融體系脆弱性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3725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3725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70c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