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監(jiān)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本文關鍵詞:影子銀行監(jiān)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影子銀行”是指正規(guī)銀行體系之外的機構(gòu)和業(yè)務構(gòu)成的信用中介,這些中介不受傳統(tǒng)監(jiān)管體系的監(jiān)管,可能引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和監(jiān)管套利等問題。影子銀行的發(fā)展加快了金融創(chuàng)新,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但是如同金融危機中顯示的那樣,當影子銀行進行類似銀行的信用轉(zhuǎn)換和杠桿操作等活動時,它就可能成為系統(tǒng)性風險的來源。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影子銀行的風險和監(jiān)管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少學者認為影子銀行是引發(fā)危機的重要原因。 本文首先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闡述,討論了影子銀行對金融系統(tǒng)的影響。其次分別介紹了美國、英國和金融穩(wěn)定委員會針對影子銀行提出的監(jiān)管措施,以及中國的影子銀行現(xiàn)狀和監(jiān)管對策。然后本文結(jié)合影子銀行的實際情況,重點考慮不受管制的私人貨幣創(chuàng)造易使系統(tǒng)受到金融風險的沖擊,建立了一個關于消費者、銀行、耐心投資者和政府的多階段動態(tài)博弈模型,對各參與者的博弈過程和行為選擇進行分析。 模型結(jié)果顯示,對于項目出現(xiàn)不利信號時消費者提前收回投資可得到的支付率r,不受政府監(jiān)管的銀行會選擇一個偏低的r,并導致一個高水平的貨幣創(chuàng)造數(shù)量M。該貨幣創(chuàng)造水平對社會來說并不是最優(yōu)的,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果,而且給整個系統(tǒng)帶來風險。如果政府進行干預和監(jiān)管,以社會效用最大化為目標,規(guī)定銀行對提前收回投資消費者的支付率不得低于r*,則可以實現(xiàn)銀行創(chuàng)造的貨幣數(shù)量M的減少,達到宏觀調(diào)控的目標。
[Abstract]:"Shadow banking" refers to the credit intermedia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es outside the formal banking system, which are not regulated by the traditional regulatory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has accelerated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But as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shown. Shadow banking is likely to be a source of systemic risk when it carries out activities such as credit conversion and leverage operation.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isk and supervision of shadow bank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shadow banking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the crisis.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hadow banking,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shadow banking o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proposed by the UK and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or shadow banking,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of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The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adow banking. Focusing on unregulated private money creation, which makes the system vulnerable to financial risks, a multi-stage dynamic game model for consumers, banks, patient investors and governme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game process and behavior choice of each participan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show that the banks that are not regulated by the government will choose a lower r for the rate of payment that the consumer can get when there is a bad signal in the project. It also leads to a high level of money creation, which is not optimal for society and will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f the government intervenes and supervises, with the aim of maximizing social utility, banks should not pay less than r* for consumers who withdraw their investments in advance. The amount of money created by banks can be reduced, and the goal of macro-control can be achieved.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832.39;F224.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雅;;次貸危機背景下影子銀行體系特性及發(fā)展研究[J];生產(chǎn)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銀行的真身與法鏡[J];金融博覽;2011年02期
3 李揚;;影子銀行體系發(fā)展與金融創(chuàng)新[J];中國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穩(wěn)定處課題組;;金融穩(wěn)定理事會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jiān)管的政策建議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1年08期
5 曹勇;;對影子銀行體系及其管理的幾點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賀麗麗;;影子銀行體系的特征與監(jiān)管[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4期
7 胡雪琴;;從風險視角探討影子銀行及其中國化現(xiàn)狀[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1年09期
8 張遠;;加強我國影子銀行監(jiān)管 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陳雪雁;;強化金融監(jiān)管力度 遏制“影子銀行”蔓延[J];黑河學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銀行體系的運作機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崔宇清;;影子銀行及其監(jiān)管問題研究——基于影子銀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學家(第五輯)[C];2013年
2 宋國良;高超;宋成;;中國式影子銀行興起的原因及其宏觀效應分析[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3 尚瑋;;影子銀行風險防范與法律規(guī)制研究[A];金融法學家(第四輯)[C];2012年
4 徐寶林;陳澍;;中國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影響——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國式影子銀行”:體系、風險與法律監(jiān)管路徑[A];金融法學家(第五輯)[C];2013年
6 梁濤;;分業(yè)監(jiān)管模式下影子銀行監(jiān)管問題的進化博弈分析[A];市場經(jīng)濟與增長質(zhì)量——2013年嶺南經(jīng)濟論壇暨廣東經(jīng)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小波;“影子銀行”監(jiān)管:風險與效率如何平衡?[N];經(jīng)濟參考報;2011年
2 安邦咨詢研究員 賀軍;對“影子銀行”要一分為二[N];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楊冬 邱晨;影子銀行問題:中國式次貸危機?[N];證券時報;2011年
4 譚洪濤 蔡春 西南財經(jīng)大學會計學院;影子銀行影響金融穩(wěn)定的內(nèi)在機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記者 金立新;對“影子銀行”監(jiān)管如何到位?[N];金融時報;2011年
6 馬卓 張奎 李麗;誰來監(jiān)管“影子銀行”?[N];國際商報;2012年
7 周波 宋馨;國外如何監(jiān)管影子銀行[N];中國財經(jīng)報;2012年
8 記者 肖旺;強化對“影子銀行”監(jiān)測與監(jiān)管[N];金融時報;2012年
9 記者 馬翠蓮;加強“影子銀行”監(jiān)管和規(guī)范[N];上海金融報;2012年
10 記者 王宇 王培偉;“影子銀行”魅影幾重[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于菁;中國影子銀行對宏觀經(jīng)濟影響的作用機理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2 張宏銘;中國影子銀行效應、風險及監(jiān)管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3 李睿;利率雙軌制、影子銀行和經(jīng)濟增長[D];山東大學;2015年
4 王s
本文編號:13665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36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