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30 12:45
本文關鍵詞: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實證研究 出處:《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縱觀全球企業(yè)的發(fā)展歷程與模式,可以總結出眾多企業(yè)成長、壯大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條途徑是通過內源式增長的方式,憑借自身不斷增加投入來擴大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以求不斷發(fā)展;另一條途徑則是通過外部擴張的方式,通過并購行為在短期內擴大規(guī)模以實現自身的快速發(fā)展。發(fā)生并購最早的國家是美國,歷史上美國共出現過五次并購高峰,學界稱之為“五次并購浪潮”。每一次并購浪潮的出現并非偶然,并購浪潮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規(guī)模經濟、資產重組、資源重新配置、全球一體化加深、競爭力加劇以及科技進步等一系列重要因素是息息相關的。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研究和實踐可以追溯至1993年的寶延收購案,雖然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至今仍為人們所關注。經過了2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的并購市場也逐漸摸索出屬于自己的道路,尤其是股權分置改革后,中國證券市場邁入了一個股份全流通的時代,推動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發(fā)展進入一個高峰時期。2014年,證監(jiān)會進一步出臺了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可以預見中國上市公司并購市場將得到進一步擴展。隨著滬港通的開通、證券市場注冊制的逐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發(fā)展,以及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步伐加快等因素,企業(yè)并購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戰(zhàn)略實施和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企業(yè)并購將會是證券市場的一種新常態(tài)。并購市場如此繁榮,筆者不禁要問:上市公司的并購行為是否為其自身以及小股東實現了價值,是否提高了公司的效益呢?本文將以這一重要問題為核心,以理論為引導,通過對2010年度并購案例的剖析,在學習借鑒前輩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試圖以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多個方面的屬性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權屬性與并購績效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對并購雙方以及并購市場的發(fā)展有所啟示。全文具體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研究背景和意義,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采用的研究方法、具體的研究內容以及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等;梳理國內外關于并購動因的基本理論,并且按照整體績效和股權屬性與并購績效之間的關系兩方面分別歸納了國內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時根據中國證券市場的特點,確定了本文應采用的研究方法,為之后的實證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部分:選取于2010年度內公布并購方案的上市公司,并從中篩選出符合研究條件的對象,從兩個方面對上市公司的并購績效展開研究。首先,本文采用會計指標綜合評價法分析上市公司整體并購績效。利用spss22.0軟件對綜合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fā)展能力四個維度共10個指標于2009至2013年間(并購前一年度至并購后第三個年度)五個年度內的財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其次,求取公司在2009至2013年度內的績效得分,運用差值分析和頻數分析對數據進行歸納總結,試圖展現并購前后績效的總體趨勢,探尋并購是否提升企業(yè)績效或是發(fā)展?jié)摿ΑT俅?分析股權屬性對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影響情況。本文從控股股東性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股權制衡程度、管理層持股、公司股本總量和股份流動性等多個方面研究股權屬性對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影響,將傳統(tǒng)理論分析與實際實證結果相互融合進而全面地展開分析。第三部分:在上述實證的基礎上,從股權屬性的角度提出相應的政策與建議。本文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1)選取樣本的范圍根據市場規(guī)則進行改變筆者注意到,由于絕大多數的并購行為中,標的資產在股權轉讓協議簽署之日(作為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決議的附件,必須于上市公司就并購事項召開的股東大會之前簽署)至實際全部標的股權完成工商變更之日(過渡期)內產生的凈利潤增加額歸屬于上市公司。同時,考慮到過渡期因為股權轉讓的分批分次、以及上市公司獲得相關政府部門(證監(jiān)會、商務部、國資委等)的核準批文(備案)后,具有一定的能力控制并購行為中股權轉讓交割的進度,最終會導致不同上市公司進行并購行為的過渡期存在較大差異。由于上述原因,倘若以某一年度內實際完成并購的上市公司為樣本,會呈現出部分上市公司尚處于并購當年,而另一部分上市公司已經處于并購后第一年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對于實證研究而言,其可比性、有效性有待商榷。本文選取樣本的方式遵循最近幾年來并購市場的實際操作流程,以2010年度內首次公告并購預案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避免因為上市公司獲得批文后因市場條件變化而較晚推行并購造成同一年度財務數據可比性較弱的情況,使得同一年度的數據比較更具有可比性、準確性。(2)篩選樣本的規(guī)則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①與諸多文獻不同的是,在挑選樣本時,針對2010年度內進行了多次并購的上市公司筆者較其他研究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即使在當年度進行了多次并購,由于多次并購共同影響并購當年及其后幾年的財務數據,并不會產生因并購發(fā)生時間不同影響后期財務數據時效性、可比性的因素,實質仍然是上市公司在2010年度進行的并購行為。(僅僅是在當年并購了多次而已,其實質可視為一次),故而保留了在2010年度內進行多起并購案例的樣本。②與其他研究相比,本文將研究對象在并購后三年內的行為納入考慮。筆者認為,并購后三年內的其他并購行為不容忽視,新發(fā)生的并購行為對采集的數據具有極強的沖擊性。在實證中,與以往研究不同,筆者將該部分樣本剔除。(3)實證所檢驗的樣本素材更新、更有說服力以往基于會計指標法的研究往往針對的是2008年甚至更早的財務數據。考慮到研究需要上市公司直至并購后第三個年度的財務數據,且至本文撰寫完成之日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年度報告、審計報告尚未公示(絕大部分上市公司于第三、四月度出具前一年度的年度報告),因此選取2010年作為本文樣本選取的基準年是最新且最可行的方式(實證中涉及的財務數據包括2009-2013年度的經審計數據)。同時,2010年是中國的并購大年,無論是并購案例的數量亦或是成交金額均在當年創(chuàng)下新高,同時,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fā)展,上市公司的并購行為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通過對2010年度的并購行為進行實證分析來刻畫并購市場最新現狀將更具說服力。(4)以更豐富的視角分析了股權屬性對并購績效的影響過往研究主要分析控股股東性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以及管理層持股這三項因素對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影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研究視角,增補了股本數量大小、股權制衡、股份流動性三個視角,并從股權屬性的六個角度通過實證研究逐一分析其各自對并購績效的影響。本文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股權研究視角,而且使研究結果更全面、更科學、更系統(tǒng)。通過一系列實證分析,本文得到的結論包括但不限于:(1)并購后公司績效的總體態(tài)勢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在總體上呈現先降后升的態(tài)勢,其中并購后第一年及并購后第二年往往出現績效下降的情況,而在第三年其績效會出現攀升,呈現出V型變化的趨勢。(2)傳統(tǒng)研究視角下的結論①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較其他上市公司而言其并購績效較差,非國有控股公司具有明顯優(yōu)勢;②在我國的體制背景下,大股東的利益協同效應并不明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其并購績效反而劣于其他上市公司;③從并購績效的角度來看,具有管理層持股情況的上市公司在并購的前兩年績效并不顯著,但是從公司發(fā)展?jié)摿Φ慕嵌葋砜?管理層持有公司一定股份的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3)新研究視角下的結論①雖然存在較強股權制衡的上市公司在并購后三年內并購績效優(yōu)于制衡較弱的上市公司,但是在上市公司的發(fā)展?jié)摿Ψ矫鎱s略遜一籌;②總股本較大的上市公司在并購的績效得分上與股本較小的上市公司并無明顯差距,但從并購后上市公司的發(fā)展?jié)摿砜?具有較大股本的上市公司具有優(yōu)勢;③股份的流通性對并購績效有正面的影響,股份具有較強流通性的上市公司,無論是并購的績效還是發(fā)展的潛力均優(yōu)于流通性較弱的上市公司。本文以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為主線,以股權屬性為視角,按照影響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因素——并購后體現在公司財務數據上的績效得分——股權屬性對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影響度——提升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制度這一邏輯思路,構建了一個相對系統(tǒng)和完整的研究框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2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余光,楊榮;企業(yè)購并股價效應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0年07期
2 余力,劉英;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4年04期
3 蔣弘;劉星;;股權制衡對并購中合謀行為經濟后果的影響[J];管理科學;2012年03期
4 陳健;席酉民;郭菊娥;;中國上市公司橫向關聯方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05年14期
5 曾昭灶;李善民;;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對經營績效和代理成本的影響[J];技術經濟;2008年05期
6 李善民,曾昭灶,王彩萍 ,朱滔 ,陳玉罡;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世界經濟;2004年09期
7 李志剛;陳守東;劉志強;;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分析[J];稅務與經濟;2008年05期
8 劉大志;;股權結構對并購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實證分析[J];財務與金融;2010年03期
,本文編號:13550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35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