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國大力發(fā)展地熱發(fā)電
[Abstract]:Just a few days ag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d the State Energy Administration jointly compiled and issued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China's new geothermal heating (refrigeration) area of 1.1 billion square meters, new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of 500MW. By 2020, the total area of geothermal heating (refrigeration) in China has reached 1.6 billion square meters, and the installed capacity of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is about 530 MW. It is reported that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rich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 amount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mining in 336 cities above the prefectural level is equivalent to 70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per year, and the amou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water and heat type in China is equivalent to 1.25 tr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estimate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shallow geothermal heating (refrigeration) can pull up investment of about 140 billion yuan, and hydrothermal geothermal heating can pull up investment of about 80 billion yuan.
【分類號】:F426.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我國淺層地熱能利用趨熱[J];城市地質;2009年01期
2 王澤鋒;劉長憲;肖建紅;;淺談湖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fā)管理與環(huán)境保護[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09年04期
3 楊如輝;鄒聲華;劉彩霞;;淺層地熱能的開發(fā)利用[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4 王秉忱;;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fā)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供熱制冷;2011年12期
5 王秉忱;;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fā)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三)[J];供熱制冷;2012年02期
6 田光輝;王曦;林黎;趙蘇民;宋美鈺;蔡蕓;王平;;天津市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試點工作成果淺析[J];地下水;2012年01期
7 王洪彥;楊娜;鞠霞;;南陽市區(qū)淺層地熱能的分布利用條件[J];地下水;2012年04期
8 楊榮;李曉昭;吳文博;熊志勇;曹亮;虞翔;;蘇州市淺層地熱能應用潛力評估與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年08期
9 史彥民;;淺談淺層地熱能開發(fā)與勘察[J];供熱制冷;2014年06期
10 師晉生;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J];化工裝備技術;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再生;;區(qū)域淺層地熱能調查[A];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張德禎;;河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A];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靳寶珍;楊永江;李丹;劉斐;高亮;;天津市淺層地熱能研究淺析[A];全國地熱(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現(xiàn)場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4 韓再生;;淺層地熱能的屬性和利用[A];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二集)[C];2008年
5 周潔;;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淺析[A];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官煜;黃多成;陳學鋒;李永紅;;安徽省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A];中國地熱能:成就與展望——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fā)利用40周年紀念大會暨中國地熱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牛俊強;周衍龍;李嶸;;湖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A];中國地熱能:成就與展望——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fā)利用40周年紀念大會暨中國地熱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孫占學;;淺層地熱能的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在江西的發(fā)展前景[A];中國地熱能:成就與展望——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fā)利用40周年紀念大會暨中國地熱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徐劍斌;楊樹彪;;上海市淺層地熱能資源及勘察利用方向探討[A];“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專輯[C];2010年
10 田光輝;程萬慶;曾梅香;宋美鈺;蔡蕓;劉九龍;;天津市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動態(tài)監(jiān)測網建設[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4分會場-地熱能開發(fā)利用與低碳經濟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于德福;我首部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技術規(guī)范即將出臺[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2 應勇華;南昌啟動淺層地熱能調查[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響;淺層地熱能的“搬運工”[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4 應勇華;南昌調查淺層地熱能[N];地質勘查導報;2008年
5 記者 孫宇浩 段金平;我國淺層地熱能利用趨熱[N];中國礦業(yè)報;2008年
6 記者 周楚軍 段金平;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趨熱[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7 記者 孫宇浩 段金平;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步入規(guī)范化軌道[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8 記者 于德福 段金平;大力推進淺層地熱能開發(fā)利用[N];地質勘查導報;2009年
9 記者 段金平;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fā)步入規(guī)范化軌道[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10 嚴珊珊;河南:計劃3~5年查明淺層地熱能分布[N];地質勘查導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燁;淺層地熱能開發(fā)的地質環(huán)境問題及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長松;上海淺層地熱能分布規(guī)律及開發(fā)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2 王濤;寧夏沿黃河經濟帶重點城市淺層地熱能利用適宜性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古艷艷;駐馬店某地區(qū)淺層地熱能調查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4 阮強;開封市城區(qū)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5 孫永泉;加格達奇區(qū)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D];吉林大學;2013年
6 陳宇飛;寧夏重點地區(qū)地埋管現(xiàn)場熱響應試驗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D];長安大學;2012年
7 唐永香;濱海新區(qū)淺層地熱能賦存規(guī)律及其開發(fā)利用對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8 檀麗麗;河北省平原地區(qū)節(jié)能建筑中淺層地熱能的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9 陳海波;天津市淺層地熱能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10 王玉紅;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復合空調監(jiān)控系統(tǒng)[D];山東建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3721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ongshangguanlilunwen/237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