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甜柿遺傳改良技術體系優(yōu)化及種質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21:35
本文關鍵詞:中國甜柿遺傳改良技術體系優(yōu)化及種質創(chuàng)新
【摘要】:我國柿(Diospyros kaki Thunb.)品種繁多,但主栽品種多為完全澀柿,具自主知識產權的完全甜柿新品種十分缺乏。本課題組初步建立起中國甜柿遺傳改良技術體系,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對雜交親本選配、授粉和摘袋時期等方面進一步優(yōu)化,以期為中國甜柿新品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jù)。鑒定已結果雜交苗果實脫澀類型,以期篩選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完全甜柿新種質。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對‘恭城水柿’和雄株2號、‘鄂柿1號’和‘太秋’兩個雜交組合的開花習性觀察發(fā)現(xiàn):雄花一般較雌花早開2-3 d;雌花花期較短(7-8 d,盛花期2-3 d),雄花花期較長(11-14 d,盛花期5 d左右);兩個雜交組合在湖北武漢和廣西恭城的花期均可相遇;授粉4 d后,‘恭城水柿’、‘鄂柿1號’柱頭皆已焦黃,且無粘性,說明授粉4 d后摘袋對雜交授粉效果無不良影響。2)以‘恭城水柿’為母本,以雄株2號為父本,通過幼胚搶救培養(yǎng)獲得無根試管苗1200株,平均成苗率約90%,可擴增出與中國甜柿自然脫澀性狀連鎖的RO2標記的個體569個,卡方檢驗結果表明RO2標記在后代群體中分離比例約1:1。3)共對282棵無根試管苗進行嫩枝高接,成活54棵,平均成活率約19%。4)在H1(‘華柿1號’ב羅田甜柿’)、H2(‘華柿1號’×雄株3號)、H3(‘鄂柿1號’ב羅田甜柿’)等雜交群體的15個已結果單株中,H3-8為完全甜柿,且綜合性狀優(yōu)良;H1-66、H1-67、H1-70、H1-71、H1-76為不完全甜柿;H1-68、H1-69、H1-72、H1-73、H1-74、H1-75、H1-77為不完全澀柿;H2-9、H3-2為完全澀柿。綜上所述,以我國特有的雄性種質為父本,有望對我國主栽澀柿品種‘恭城水柿’進行“甜柿化”遺傳改造;H3-8是一個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完全甜柿新種質,有望成為第一個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完全甜柿雜交新品種;準確掌握花粉采集、人工授粉及摘袋時期,可提高座果率、獲得更多雜交種子,對進一步優(yōu)化中國甜柿遺傳改良技術體系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完全甜柿 遺傳改良 優(yōu)化 新種質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665.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縮略詞表9-10
- 1 前言10-17
- 1.1 課題的提出10-11
- 1.2 前人研究進展11-16
- 1.2.1 栽培柿種質資源11-12
- 1.2.2 栽培柿品種育種目標12-13
- 1.2.3 栽培柿品種育種技術研究13-16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16-17
- 1.3.1 研究目的16
- 1.3.2 研究內容16-17
- 2 材料與方法17-23
- 2.1 植物材料17-18
- 2.1.1 最佳授粉及摘袋時間研究17
- 2.1.2 人工授粉創(chuàng)制新種質17
- 2.1.3 嫩枝高接17
- 2.1.4 已結果雜交苗脫澀性狀鑒定17-18
- 2.2 試驗方法18-23
- 2.2.1 DNA提取及質量檢測18-19
- 2.2.2 人工授粉19-20
- 2.2.3 胚搶救20
- 2.2.4 RO2 標記擴增20-21
- 2.2.5 嫩枝高接21
- 2.2.6 已結果雜交后代甜澀性狀鑒定21-23
- 3 結果與分析23-37
- 3.1 最佳授粉及摘袋時間研究23-26
- 3.2 人工雜交創(chuàng)制新種質26-28
- 3.3 嫩枝高接28-29
- 3.4 結果雜交苗脫澀性狀鑒定29-37
- 3.4.1 果實脫澀特點觀察29-33
- 3.4.2 單寧細胞形狀和大小觀察33-35
- 3.4.3 可溶性單寧含量測定35-36
- 3.4.4 RO2 標記鑒定36-37
- 4 討論37-41
- 4.1 中國甜柿快速遺傳改良技術體系的優(yōu)化37-40
- 4.2 問題與展望40-41
- 參考文獻41-48
- 附錄48-53
-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的科研實踐53-54
- 致謝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潘德森,,馬業(yè)萍,余秋英,易珍旺,張仕輝;羅田甜柿資源調查及優(yōu)良株系選育[J];湖北林業(yè)科技;1994年02期
2 郭文武;一種將柑橘離體芽苗嫁接于溫室砧木的高效方法[J];果樹學報;2003年03期
3 裴_
本文編號:7939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79397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