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無線中繼傳輸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 無線中繼 應急通信 TD-LTE 寬帶集群通信 出處:《電視技術》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TD-LTE寬帶集群通信系統(tǒng)依托固定通信設施建立骨干傳輸鏈路的應用短板,結合新時期突發(fā)公共事件現(xiàn)場可視化指揮調度的新需求,通過增加寬帶無線中繼傳輸系統(tǒng),構建起寬帶集群通信系統(tǒng)的無線骨干傳輸備份鏈路,并對兩種典型突發(fā)公共事件場景下的應急通信保障網(wǎng)絡架構進行了分析,闡明了寬帶無線中繼傳輸有助于提升TD-LTE寬帶集群通信系統(tǒng)的在應急通信中的用戶體驗,促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的建設。
[Abstract]:Aiming at the application board of TD-LTE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fixed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to establish backbone transmission link, combined with the new demand of visual command and scheduling of public emergencies in the field in the new era. By adding wideband wireless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backup link of wireless backbone transmission in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upport network architecture under two typical emergency public event scenarios is analyz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broadband wireless relay transmission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 of TD-LTE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guarantee system.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分類號】:TN929.5
【正文快照】: 隨著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LTE)的發(fā)展,寬帶無線多媒體應用已經(jīng)深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將LTE技術與保障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專用集群通信相結合不僅可以繼承LTE系統(tǒng)高速率、大帶寬等優(yōu)點,同時能夠為應急通信提供較高的頻譜利用率和較強的抗干擾性能,有助于在應急通信場景下實現(xiàn)無線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玉領;謝鷹;張濤;;應急通信發(fā)展策略研究[J];郵電設計技術;2009年09期
2 王成;;應急通信技術綜述[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3 郭麗娜;趙林榆;邊力軍;田宇軒;趙盼盼;;應急通信之現(xiàn)狀、挑戰(zhàn)與機遇[J];衛(wèi)星與網(wǎng)絡;2010年05期
4 安清;;我國應急通信面臨的挑戰(zhàn)[J];中國減災;2011年15期
5 戴希云;;合理配置資源 切實提高應急通信的指揮能力[J];中國無線電;2012年11期
6 李艷艷;;建筑物應急通信[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3年01期
7 朱杰;;應急通信技術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3年06期
8 吳崇善;楊和;;應急通信的建設[J];電波科學學報;1989年Z1期
9 何江,黃瑞光;應急通信演練規(guī)程探討[J];郵電設計技術;2003年10期
10 毋德新;應急通信技術發(fā)展綜述[J];移動通信;2004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陶新剛;周建設;;論應急通信的特點與系統(tǒng)要求[A];2011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鵬;陳金鷹;黃巖;;突發(fā)自然災害與應急通信[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從汶川地震看應急通信發(fā)展之道[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何冰洋;鐘遠強;;國內應急通信能力評估技術特點研究與建議[A];2012年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wǎng)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5 謝迎軍;張大華;于振;;應急通信信息體系建設研究[A];2011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wǎng)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郭良;;衛(wèi)星應急通信標準問題[A];第五屆衛(wèi)星通信新業(yè)務新技術學術年會暨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網(wǎng)間互聯(lián)互通與接口標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姚春華;;地方應急通信信息網(wǎng)方案建議[A];第五屆衛(wèi)星通信新業(yè)務新技術學術年會暨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網(wǎng)間互聯(lián)互通與接口標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郭凱;;全業(yè)務運營模式下的應急通信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9 ;前言[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如明;;未來應急通信發(fā)展策略再思考[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中國聯(lián)通四川分公司 席勝;應急通信系統(tǒng)重在完備[N];通信產業(yè)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劉晶;應急通信 構建大格局[N];中國電子報;2013年
3 邱燦旺;全省防汛應急通信演練在泰寧舉行[N];三明日報;2010年
4 本報特約撰稿 王敏華;幾種應急通信手段比較[N];計算機世界;2009年
5 廈門市無線電監(jiān)測分站 陸興;無線電管理護航應急通信[N];通信產業(yè)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孟祥初;無線電應急通信護航重大活動[N];通信產業(yè)報;2010年
7 本版編輯邋鄭大海;增加應急能力刻不容緩[N];通信產業(yè)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繼岷;四川省地震災害中政府應急通信管理體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2 劉獻偉;電力系統(tǒng)應對災害的應急通信網(wǎng)絡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3 涂青云;應急通信中應急調度分發(fā)模塊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4 曹聰;基于嵌入式技術的應急通信網(wǎng)絡故障管理系統(tǒng)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2年
5 程史靚;災害救援應急通信系統(tǒng)方案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6 魏曉光;應急通信中的極限傳輸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7 代云亭;中國聯(lián)通北京移動網(wǎng)絡應急通信工程可行性論證[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8 王滔;高速鐵路應急通信及其關鍵技術仿真平臺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9 歐陽盛;容災應急通信系統(tǒng)分析與測試[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胥少鋒;基于802.11n的應急通信網(wǎng)絡骨干鏈路關鍵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516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45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