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售假的治理
發(fā)布時間:2017-11-05 02:29
本文關鍵詞:論網絡售假的治理
更多相關文章: 網絡售假 聯(lián)合打假機制 信用體系平臺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網絡購物作為一門新興產業(yè)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如今在網上買一件商品已經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網絡上購買的商品質量不錯、價格低廉、種類繁多,如今我國大部分消費者都有互聯(lián)網購物的經歷。然而,網絡是把雙刃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部分不法商家見到網絡上售賣商品有利可圖,同時由于互聯(lián)網自身具有隱蔽性、地域性、舉證難、維權難以及消費者知情權受到極大的限制等弱點,他們借機便將假冒偽劣商品、侵權商品引入線上進行銷售,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我國剛新興發(fā)展起來的互聯(lián)網消費市場再度陷入“陰霾”。因此,怎樣對互聯(lián)網售假進行有效的治理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大問題。目前我國執(zhí)法部門雖然對打擊網絡售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當前的治理仍然遏制不住假貨的泛濫;筆者通過查閱和網絡售假有關的著作、期刊,對網絡售假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以供讀者參考。網絡假貨主要是指侵犯知識產權的山寨產品和商品質量本身就不合格的缺陷產品。網絡假貨主要出現(xiàn)在C2C和B2C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分為食品售假、藥品售假、日常用品和化妝品售假、農產品及其配件售假。由于網絡售假具有行為隱藏性、范圍廣泛性、技術先進性、操作簡便性等特點,為不法分子大肆利用網絡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機。隨著消費者在網購中投訴量逐漸上升,網絡假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假貨種類繁多、蔓延迅速,售假出現(xiàn)地域化、組織化、規(guī)模化,直接侵害正品廠商的形象、損害消費者利益、危害網絡平臺交易環(huán)境,后果是不可估量的。筆者認為,網絡售假的原因在于網商間的激烈競爭、政府監(jiān)管不是很到位、法規(guī)不是很完善、消費者知假買假心理的存在、侵權主體復雜隱蔽、技術設備落后等。因此,治理網絡售假需要完善網絡售假方面的立法,明確網絡售假的打擊和治理對象,改進打假技術,落實可能存在網絡售假相關企業(yè)的責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協(xié)作和交流等等,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才能將更好的解決網絡售假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2.294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蔡鑫;論網絡售假的治理[D];安徽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1422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14221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