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患糾紛“多發(fā)”與“激化”的原因二元論
本文選題:醫(yī)患糾紛 + 醫(yī)療體制 ; 參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摘要】:醫(yī)患糾紛"多發(fā)"源于現在醫(yī)療模式的轉變。糾紛的"多發(fā)"屬于醫(yī)學發(fā)展過程中的正,F象,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現象;醫(yī)患糾紛的"激化"原因在于糾紛解決的路徑不暢,屬于特殊現象,我國的情況尤其嚴重。顯然,單純依賴醫(yī)療體制轉變來解決糾紛的"多發(fā)"與"激化"的觀點,既過于籠統(tǒng),又有些不切實際。正確認識"多發(fā)"與"激化"的原因二元論,既有利于澄清"醫(yī)患糾紛的解決取決于醫(yī)療體制轉變"觀點的偏頗,避免制度的盲目轉變,又有利于以民眾需求為視角,設計出民眾所接受的糾紛解決途徑,有效地抑制糾紛的激化。
[Abstract]:Doctor-patient dispute "frequent" comes from the change of medical treatment mode now.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isputes is a normal phenomenon 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a common phenomenon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ason of "intensification" of doctor-patient disputes is that the path of dispute resolution is not smooth and belongs to a special phenomenon, especially in our country. Obviously, the idea of relying solely on the medical system to resolve disputes is too general and impractical.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ualism of the causes of "multiple" and "intensified" is not only helpful in clarifying the bias of the view that "the solution of doctor-patient disputes depend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cal system", avoiding the blind change of the system, but also conducive to taking the demand of the public as the angle of view. Design the way of dispute resolution accepted by the public,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作者單位】: 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醫(yī)患糾紛人民調解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4AZD14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2.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舒廣偉;;現行醫(yī)療糾紛行政調解制度的實證分析——以安徽省某市為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陳陽;沈樂平;周興挺;;完善我國醫(yī)療糾紛解決機制的設想[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史羊拴,蔡新祝;臺灣地區(qū)醫(yī)療糾紛司法及立法趨向[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2年06期
4 周勝;;關于醫(yī)療糾紛的解決機制的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年21期
5 郭星華,王平;中國農村的糾紛與解決途徑——關于中國農村法律意識與法律行為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6 陳勇;;從病人話語到醫(yī)生話語——英國近代醫(yī)患關系的歷史考察[J];史學集刊;2010年06期
7 金羊;;國外如何處理醫(yī)患糾紛[J];人民政壇;2012年05期
8 李曉農;王岳;;管窺美國醫(yī)療糾紛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J];中國衛(wèi)生法制;2008年05期
9 祝彬;;醫(yī)療糾紛替代解決機制的分析、評價與選擇[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0年01期
10 欒永;孟華;;醫(yī)鬧種類、特征、危害與成因對策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A);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文東;;湘南農村沖突與糾紛的解決機制略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2 袁振龍;張輝文;;法律解決物業(yè)糾紛的運行邏輯[J];北京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3 孫季萍;雷振斌;;農村糾紛解決的司法效能分析[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傅賢國;;農村糾紛解決——對一起水庫案的實證考察[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林輝煌;;村莊糾紛的運作邏輯及其社會基礎[J];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6 宋明;;論和諧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的科學配置[J];大連干部學刊;2008年04期
7 劉加良;;民事訴訟調解社會化的根據、原則與限度[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8 陳陽;沈樂平;周興挺;;完善我國醫(yī)療糾紛解決機制的設想[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彭建新;;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互動模式探索[J];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10 秦華;任大鵬;;公民法律意識的量表測量:一個基于調查數據的分析[J];法學家;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勝蘭;何朝丹;;中國民營企業(yè)治理與法律和社會資本互動機制研究[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歐丹;;農村刑事糾紛解決機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課題[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3 陳興華;;論我國農村環(huán)境利益沖突的法律調整機制[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4 溫丙存;;農民法律實踐的邏輯——以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為例[A];全國博士生論壇“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與農民問題”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佳鑫;協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賈全明;從城鄉(xiāng)分離到城鄉(xiāng)融合:中國道路及其實踐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宋明;人民調解糾紛解決機制的法社會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陳榮卓;“草根”法律服務組織:屬性變遷與進路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董磊明;鄉(xiāng)村社會巨變中的糾紛調解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善根;知識變遷與社會意涵[D];上海大學;2008年
7 何挺;現代刑事糾紛及其解決[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胡勇;農村土地糾紛及其化解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代志鵬;司法判決是如何生產出來的[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雷明貴;法院調解的實踐邏輯[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白璐;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行政法思考[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胡巍;關于醫(yī)患糾紛問題的法律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羅剛;論《侵權責任法》實施背景下我國醫(yī)療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帥;中國法治化進程中的村規(guī)民約問題[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6 郭淵;法治意識視角探析中國法治建設[D];東華大學;2011年
7 王奕楓;醫(yī)療糾紛行政調解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勝男;農村糾紛解決中的村莊權威[D];南京大學;2011年
9 肖學敏;鄉(xiāng)村鄰里糾紛中農民的行動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晶晶;美國奧巴馬醫(yī)療保障制度改革評析[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東東,吳正鑫;關于我國建立醫(yī)事糾紛仲裁制度的研討[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2 張海濱;論醫(yī)療糾紛的代替性解決機制[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3 周勝;;關于醫(yī)療糾紛的解決機制的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年21期
4 唐春燕;;論我國醫(yī)療糾紛調解制度的構建[J];現代醫(yī)院管理;2006年04期
5 柯陽友;吳英旗;;我國醫(yī)療糾紛解決機制之重構[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陳運生,田贊;農村民事糾紛的非訴訟解決機制[J];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7 麥宜生,王平;糾紛與法律需求——以北京的調查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8 公丕祥;法制現代化與建設現代法治國家[J];江海學刊;1998年01期
9 黃文藝;論中國法律發(fā)展研究的兩大范式[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0年03期
10 公丕祥;中國法制現代化面臨的四大矛盾[J];探索與爭鳴;199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中度,白亞平;無診療過失醫(yī)患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防范[J];臨床誤診誤治;2000年02期
2 田哲冠;試析當前衛(wèi)生報道中的熱點:醫(yī)患糾紛[J];新聞前哨;2000年02期
3 劉秋蘇;曹杰;;醫(yī)患糾紛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對策[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06年03期
4 張光利;;淺談對醫(yī)患糾紛處理的思考[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08年03期
5 禹竹蕊;;醫(yī)患糾紛的行政干預研究[J];前沿;2011年21期
6 屠園園;張樹輝;;淺析我國醫(yī)患糾紛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青春歲月;2013年18期
7 方奎寧;;目前我國醫(yī)院醫(yī)患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年07期
8 雷紅力;;淺議醫(yī)患糾紛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上)[J];中國衛(wèi)生法制;2014年04期
9 方巍;方志林;;醫(yī)患糾紛法律治理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明廷強;邢魯勇;;我國醫(yī)患糾紛的成因及其對策[J];齊魯學刊;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一兵;;醫(yī)患糾紛點滴談——試論《醫(y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滯后及修改[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2 王才亮;;論醫(yī)患糾紛[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李一兵;;醫(yī)患糾紛點滴談——試論《醫(y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滯后及修改[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郝明雷;堅持依法維權調解醫(yī)患糾紛[N];濟寧日報;2008年
2 泰綜辦;妥處醫(yī)患糾紛 和諧醫(yī)患關系[N];江蘇法制報;2009年
3 記者 劉維善;廣東深圳市 將醫(yī)患糾紛納入人民調解范圍[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4 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 武紹智;面對醫(yī)患糾紛應如何維權[N];國際商報;2007年
5 秦元明;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和諧訴訟新模式[N];人民法院報;2007年
6 姚晨奕邋本報通訊員 何春芽 余向陽;構建和諧關系是解決醫(yī)患糾紛的關鍵[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敬忠 黃越 春祥;我市出臺醫(yī)患糾紛預防處置暫行規(guī)定[N];徐州日報;2007年
8 苗蓓;“獨立第三方”試解醫(yī)患糾紛[N];南通日報;2007年
9 李R煎灞頸ㄍㄑ對,
本文編號:18568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85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