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必新:行政法基本理論的反思與重構(5)
本文關鍵詞:論行政法治主義與行政法的理論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行政法基本理論是行政法各項具體法律制度建構的理論基礎,是行政法學研究必須關注的基本命題。理論與實踐存在互動關系。公共行政、行政法和行政訴訟的實踐是行政法基本理論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前者的發(fā)展客觀上要求后者從理論的高度予以概括、解釋,并進而指導前者的發(fā)展。本文即是在回顧與反思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往這個方向上做出了自己應有的努力。
① 在德國,基本權利具有“主觀權利”和“客觀法”雙重屬性。作為“主觀權利”,個人得直接依據憲法上的基本權利條款要求公權力主體為或者不為一定的行為;同時,個人得請求司法機關介入以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緳嗬耸莻人的權利之外,還是憲法所確立的“價值秩序”,這一秩序構成立法機關建構國家各種制度的原則,也構成行政權和司法權在執(zhí)行和解釋法律時的上位指導原則。張翔.基本權利的雙重性質[J].法學研究,2005,3:22-25.
、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統(tǒng)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任何外在的或內在的控制了。在組織一個人統(tǒng)治人的政府時,最大的困難在于必須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統(tǒng)治者,然后再管理自身!睗h密爾頓等.聯(lián)邦黨人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64.
[參 考 文 獻]
。1]應松年、楊偉東.中國行政法學20年研究報告[R].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116-124.
。2]楊解君.關于行政法理論基礎若干觀點的評析[J].中國法學,1996,2:69.
[3]王名揚.法國行政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28.
。4]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5]郭殊.論行政法治主義與行政法的理論基礎[J].重慶社會科學,2006,3:108.
。6][13]楊海坤、章志遠.中國行政法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8、92-95.
[7]羅豪才.現(xiàn)代行政法制的發(fā)展趨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
。8]楊建順.公共利益辨析與行政法政策學[J].浙江學刊,2005,1:159.
[9]姜明安.新世紀行政法發(fā)展的走向[J].中國法學,2002,1:68.
。10][11]熊文釗.行政法理論基礎的中心點與基石:保障公益、授權與控權[J].中外法學,1996,5.
[12]茅銘晨.行政文明——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再認識[J].中國法學,2004,2.
。14]方世榮.論行政相對人[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91.
[15]黃賢宏、吳建依.關于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再思考[J].法學研究,1999,,6:60.
[16]章劍生.現(xiàn)代行政法基本原則之重構[J].中國法學,2003,3:66.
。17]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52-53.
[18][21]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17、18-24.
。19]應松年.當代中國行政法[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12-13.
[20]羅豪才.行政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3-15.
[22]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1.
。23]楊建順.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7.
[24]柳硯濤.行政給付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9.
。25]羅豪才、宋功德.現(xiàn)代行政法學與制約、激勵機制[J].中國法學,2000,3.
[26]石佑啟.論公共行政變革與行政行為理論的完善[J].中國法學,2005,2:55.
。27]朱新力、唐明良.現(xiàn)代行政活動方式理論研究的模型——歷史與展望[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C].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222-223.
。ㄗ髡呦底罡呷嗣穹ㄔ焊痹洪L,中國政法大學、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 行政管理改革
本文關鍵詞:論行政法治主義與行政法的理論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87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6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