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片面共犯與間接正犯的區(qū)別
本文關鍵詞:淺析片面共犯與間接正犯的區(qū)別
【摘要】:片面共犯是司法實踐中客觀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對于片面共犯的性質(zhì)問題理論界一直爭議不斷,有學者認為應當將片面共犯的性質(zhì)歸屬為間接正犯,試圖在已有的犯罪類型中為片面共犯尋找理論上的出路,而筆者認為片面共犯與間接正犯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具有獨立的價值。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醫(yī)藥高新區(qū)人民檢察院;
【關鍵詞】: 片面共犯 間接正犯
【分類號】:D924.1
【正文快照】: 間接正犯,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不知情者或者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的行為實施犯罪,以實現(xiàn)自己的犯罪目的,利用者是將他人作為犯罪的工具,本人不親自實施犯罪,此時,不知情的或無刑事責任能力的被利用者的行為被視為是利用者的行為,視為是利用者的間接實行行為,故稱利用者為間接正犯,即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凱;張殿軍;;間接正犯之錯誤探析[J];紅河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熊云武;;論間接正犯[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3 張凱;張殿軍;;間接正犯之錯誤探析[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郝伏晨;;間接正犯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07年11期
5 嚴麗麗;;間接正犯類型研究[J];時代經(jīng)貿(mào)(下旬刊);2008年01期
6 陳志剛;;論間接正犯的正犯性——以中國立法和司法為視角[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王振;武立松;;論間接正犯概念的擴張——正犯后正犯[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8 肖志鋒;;論利用強制動作的間接正犯[J];經(jīng)營管理者;2009年05期
9 肖志鋒;;間接正犯若干問題探討[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保建明;李志民;;論間接正犯的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J];法制與社會;2009年2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榮春;李君蘭;;也論間接正犯[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海平;強迫他人犯罪不等于間接正犯[N];檢察日報;2005年
2 黎宏;本案構成強奸罪的間接正犯[N];檢察日報;2005年
3 陳鵬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輪奸是否以成立共同犯罪為前提[N];人民法院報;2006年
4 宋峰;強迫他人犯罪的行為如何定性[N];檢察日報;2005年
5 哈爾濱市道外區(qū)人民檢察院 徐丹 陳寶琨 郭鳳春;教唆未成年人盜竊家中財物是否構成犯罪[N];檢察日報;2009年
6 陳洪兵 周春榮;教唆幫助自殺是否構成犯罪[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蔡麗明 朱鐵軍;本案該如何定性[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徐建東;保險詐騙罪間接正犯的認定[N];江蘇經(jīng)濟報;2005年
9 徐建東;保險詐騙罪間接正犯的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案例編寫人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沈言;不具特定身份人不成立保險詐騙罪的間接正犯[N];人民法院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洪征;間接正犯基本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2 孫曉婷;論間接正犯[D];山東大學;2009年
3 李俊;論間接正犯[D];河南大學;2010年
4 金磊;間接正犯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王茹;間接正犯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6 游濠;間接正犯問題初探[D];湖南大學;2010年
7 高哲琳;間接正犯的探析[D];河南大學;2011年
8 韓建祥;間接正犯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陳志剛;間接正犯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10 楊豐吉;間接正犯概念之分析[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6271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62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