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網絡詐騙犯罪生成路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14:37
通訊網絡詐騙的高發(fā)、頻發(fā)態(tài)勢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秩序,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部門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從犯罪動機、犯罪機會及犯罪控制出發(fā),剖析通訊網絡詐騙犯罪的生成路徑,對于犯罪預防可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文章來源】: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19(03)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犯罪動機研究
(一)犯罪需要
1. 生理性動機(內驅力)
2. 社會性動機(成就動機)
(二)犯罪誘因
1. 模仿示范
2. 價值迷失
二、犯罪機會分析[5]
(一)犯罪易得性
1.輕易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2.輕易取得作案工具
3.輕易控制被害人
(二)犯罪易查性
1.證據鏈缺失
2.跨境打擊難
(三)犯罪易避性
1.抓捕過程難
2.財產追贓難
3.懲罰力度低
三、犯罪控制分析
(一)社會環(huán)境[11]
(二)法制環(huán)境
(三)網絡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的執(zhí)法合作[J]. 喬順利.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18(05)
[2]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犯罪學分析[J]. 陳曉娟.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17(05)
[3]“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法治教育探討[J]. 丁相麗,朱國良.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5)
[4]電信網絡新型犯罪防控體系研究[J]. 林偉.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 2016(04)
[5]論網絡侵財犯罪亞文化[J]. 彭皓,高斌. 群文天地. 2012(24)
[6]從心理學角度探析高校學生黨員教育[J]. 范曉強.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2)
博士論文
[1]城市“易犯罪”空間研究[D]. 馬瑞.清華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蘇州市打擊通信網絡詐騙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祝斌強.蘇州大學 2017
[2]我國電信詐騙犯罪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黃夏露.華南理工大學 2016
[3]刑事技術對偵查模式嬗變的影響[D]. 伍杰.西南政法大學 2015
[4]電信詐騙犯罪防控研究[D]. 蔣麗.湖南大學 2014
[5]電信詐騙犯罪的犯罪學研究[D]. 陳斌.寧波大學 2012
[6]網絡環(huán)境下經濟詐騙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D]. 馬洪濤.中共中央黨校 2011
本文編號:3432771
【文章來源】: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19(03)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犯罪動機研究
(一)犯罪需要
1. 生理性動機(內驅力)
2. 社會性動機(成就動機)
(二)犯罪誘因
1. 模仿示范
2. 價值迷失
二、犯罪機會分析[5]
(一)犯罪易得性
1.輕易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2.輕易取得作案工具
3.輕易控制被害人
(二)犯罪易查性
1.證據鏈缺失
2.跨境打擊難
(三)犯罪易避性
1.抓捕過程難
2.財產追贓難
3.懲罰力度低
三、犯罪控制分析
(一)社會環(huán)境[11]
(二)法制環(huán)境
(三)網絡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的執(zhí)法合作[J]. 喬順利.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18(05)
[2]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犯罪學分析[J]. 陳曉娟.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17(05)
[3]“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法治教育探討[J]. 丁相麗,朱國良.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5)
[4]電信網絡新型犯罪防控體系研究[J]. 林偉. 中國刑警學院學報. 2016(04)
[5]論網絡侵財犯罪亞文化[J]. 彭皓,高斌. 群文天地. 2012(24)
[6]從心理學角度探析高校學生黨員教育[J]. 范曉強.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2)
博士論文
[1]城市“易犯罪”空間研究[D]. 馬瑞.清華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蘇州市打擊通信網絡詐騙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祝斌強.蘇州大學 2017
[2]我國電信詐騙犯罪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黃夏露.華南理工大學 2016
[3]刑事技術對偵查模式嬗變的影響[D]. 伍杰.西南政法大學 2015
[4]電信詐騙犯罪防控研究[D]. 蔣麗.湖南大學 2014
[5]電信詐騙犯罪的犯罪學研究[D]. 陳斌.寧波大學 2012
[6]網絡環(huán)境下經濟詐騙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D]. 馬洪濤.中共中央黨校 2011
本文編號:34327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343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