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犯時代下違法性認識的立場轉(zhuǎn)換
發(fā)布時間:2021-01-28 15:57
在法定犯時代,為了在教義學上合理限定行政犯的處罰范圍,應當轉(zhuǎn)換違法性認識的基本立場,重新激活故意理論。責任理論導致故意概念的形式化,難以說明故意責任的實質(zhì)。故意理論值得贊同,但是這里的"故意"指的是構(gòu)成要件故意,從而違法性認識應屬于不法要素。采取故意理論,不會產(chǎn)生處罰的漏洞,其關鍵在于厘清未必的不法認識與法律過失的關系。在這一立場之下,理論上區(qū)分事實錯誤與違法性錯誤并沒有意義,關鍵只在于判斷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抵觸行為規(guī)范的意思。無論是事實錯誤,還是規(guī)范錯誤,均有可能發(fā)生故意阻卻的效果。而在規(guī)范性構(gòu)成要件要素與空白構(gòu)成要件中,強行區(qū)分事實錯誤與違法性錯誤,不僅沒有必要,事實上也不可能。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法學. 2020,4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違法性認識的體系歸屬:責任理論與故意理論之爭
(一)責任理論之批判
(二)故意說之提倡
1.故意說的實定法依據(jù)
2.若干批判的反駁
3.構(gòu)成要件故意說之證成
三、故意理論的教義學展開
(一)對錯誤論判斷的相關影響
(二)未必的不法認識與法律過失的界限
(三)相關案件的分析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故意中意義認知和違法性認識的關系研究[J]. 于潤芝.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9(03)
[2]違法性認識的刑法學理論異化與常識回歸——基于解讀犯罪故意實質(zhì)內(nèi)涵的分析[J]. 劉之雄. 法商研究. 2019(04)
[3]規(guī)范性構(gòu)成要件要素的錯誤類型分析[J]. 柏浪濤. 法商研究. 2019(01)
[4]集體法益的刑法保護及其邊界[J]. 孫國祥. 法學研究. 2018(06)
[5]責任原則、預防政策與違法性認識[J]. 陳璇. 清華法學. 2018(05)
[6]中國刑法上的免責機制反思——從違法性認識錯誤切入[J]. 屈學武. 法治研究. 2018(01)
[7]法定犯時代的違法性認識錯誤[J]. 車浩. 清華法學. 2015(04)
[8]應否允許抽象危險犯反證問題研究[J]. 付立慶. 法商研究. 2013(06)
本文編號:3005269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法學. 2020,4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違法性認識的體系歸屬:責任理論與故意理論之爭
(一)責任理論之批判
(二)故意說之提倡
1.故意說的實定法依據(jù)
2.若干批判的反駁
3.構(gòu)成要件故意說之證成
三、故意理論的教義學展開
(一)對錯誤論判斷的相關影響
(二)未必的不法認識與法律過失的界限
(三)相關案件的分析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故意中意義認知和違法性認識的關系研究[J]. 于潤芝.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9(03)
[2]違法性認識的刑法學理論異化與常識回歸——基于解讀犯罪故意實質(zhì)內(nèi)涵的分析[J]. 劉之雄. 法商研究. 2019(04)
[3]規(guī)范性構(gòu)成要件要素的錯誤類型分析[J]. 柏浪濤. 法商研究. 2019(01)
[4]集體法益的刑法保護及其邊界[J]. 孫國祥. 法學研究. 2018(06)
[5]責任原則、預防政策與違法性認識[J]. 陳璇. 清華法學. 2018(05)
[6]中國刑法上的免責機制反思——從違法性認識錯誤切入[J]. 屈學武. 法治研究. 2018(01)
[7]法定犯時代的違法性認識錯誤[J]. 車浩. 清華法學. 2015(04)
[8]應否允許抽象危險犯反證問題研究[J]. 付立慶. 法商研究. 2013(06)
本文編號:30052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300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