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視野下的維權行為探討
本文關鍵詞:刑法視野下的維權行為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權益受損后的維權類案件數(shù)量不斷上升,案件領域和類型也逐漸擴展。在這些維權行為中,既有合法維權又存在著過度維權,其中一些還因構成敲詐勒索罪而被處以刑罰。然而,司法實踐中針對維權行為經常發(fā)生類似案件的處理方式和處理結果卻大相徑庭,也就是本文所說的“同案異判”現(xiàn)象。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對維權和過度維權的概念界定存在差異。因此,我們需要增強對維權行為的研究,尤其是其在刑法視野下的研究。針對以上情形,文章從相關的司法案例入手,分析維權行為在司法實踐中的處理方式及其問題表現(xiàn),進而從犯罪構成的角度探討過度維權行為要構成敲詐勒索罪所需要滿足的條件,并借此深入研究,從而提出從權利主張與手段行為兩方面的合法性上對過度維權行為在刑事司法上進行性質判定。文章選擇“刑法視野下的維權行為探討”這一題目,是因為解決維權和過度維權合理界定的問題,不但可以檢測現(xiàn)有刑法理論的完整性與實用性,還可以在不縱容犯罪的基礎上有效地防止刑法過度干預公民行使合法權利的自由。因此,研究該問題在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希望文章可以為解決為這一問題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案。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在于,通過列舉典型案件,對過度維權行為進行類型化的處理,從而為解決過度維權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即以權利主張與手段行為的合法性為基準對過度維權行為在刑事司法上進行性質判定。文章首先列舉了我國刑法學界對過度維權含義的幾種代表性觀點,并對該文中所使用的“過度維權”進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討論過度維權需要用刑法進行規(guī)范的原因,從維權糾紛案件不斷增加的現(xiàn)狀以及過度維權可以動刑兩方面,討論過度維權行為這一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接下來,文章按照發(fā)生場域的不同列舉了民事消費維權、上訪維權、勞資維權方面的相關案例的“同案異判”,通過比較這些案例的判決探究過度維權刑事司法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由于在司法實踐中,構成犯罪的過度維權案件大多被處以敲詐勒索罪,文章就從違法構成要件和責任構成要件討論過度維權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所需要滿足的條件。從權利主張與手段的合法性兩方面對維權行為進行刑事定性,這是文章的重點。文章首先對合法權利主張從法律依據(jù)和事實依據(jù)兩方面進行了分析,進而將過度維權行為分成以下三種:權利主張不合法但手段合法的行為;權利主張合法但手段不合法的行為;權利主張不合法且手段非法的行為。并給出了每一類型的解決方式。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結論。這部分首先總結概括了論文的觀點,然后再用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對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證明解決方案的妥當性。
【關鍵詞】:維權行為 同案異判 敲詐勒索罪 權利主張 手段行為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過度維權的基本含義與刑法規(guī)范的必要性10-15
- (一)過度維權的基本含義10-11
- (二)過度維權可以動刑11-12
- (三)過度維權刑法規(guī)范的原則12-15
- 二、刑事司法實踐中過度維權行為的處理方式及其問題分析15-20
- (一)相關案例15-18
- (二)比較:過度維權刑事司法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18-20
- 三、過度維權構成敲詐勒索罪需要滿足的條件20-29
- (一)違法構成要件20-25
- (二)責任構成要件25-29
- 四、權利主張與手段行為的合法性:維權行為刑事定性的實質判斷29-36
- (一)合法權利主張的法律依據(jù)探討29-32
- (二)合法權利主張的事實依據(jù)探討32-33
- (三)從權利主張與手段行為的合法性對維權行為進行刑事定性33-36
- 結論36-41
- 參考文獻41-43
- 作者簡介43-44
- 致謝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丁川;梁雪梅;陳志華;;醫(yī)患矛盾中患方非理性維權行為原因分析[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2年04期
2 邵宇新;農村消費者如何向消協(xié)投訴[J];湖南農業(yè);1999年09期
3 段釗;;刑游離于犯罪邊緣的過度維權行為——論過度維權行為犯罪化[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04期
4 沈志民;;對過度維權行為的刑法評價[J];北方法學;2009年06期
5 祝天智;;政治機會結構視野中的農民維權行為及其優(yōu)化[J];理論與改革;2011年06期
6 尹衛(wèi)國;;維護民工權益 要嚴懲逃逸老板[J];就業(yè)與保障;2005年Z1期
7 周靖;孫琳琳;;為了權力與權利的平衡——當代大學生權利意識與維權行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年Z1期
8 張文君;;上訪維權行為的刑法性質[J];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03期
9 趙麗濤;;公共空間、現(xiàn)實境遇與藝術表達——女大學生街頭維權行為藝術現(xiàn)象研究[J];青年探索;2013年06期
10 沈志民;;對過度維權行為的刑法評價[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祝天智;;政治機會結構視野中的農民維權行為及其優(yōu)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冬民(作者系中國社會調查所所長);文明的護法維權行為 政府應給予支持[N];西部時報;2006年
2 記者 賴名芳 尹琨;一貫支持權利人正當維權行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3 上海市工商局楊浦分局課題組 上海市工商局黃浦分局 李春燕 陳妙林;職業(yè)維權行為初探[N];中國工商報;2013年
4 勞動關系學者 齊水;不應把勞動者維權與社會維穩(wěn)對立起來[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5 李英鋒;消費者維權咋成了侵權[N];中國質量報;2012年
6 湯嘯天;引導公民正確維權也是政府責任[N];解放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徐亢美 顧一瓊;職業(yè)打假該不該鼓勵[N];文匯報;2006年
8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 羅猛;區(qū)分正當維權與犯罪的三個判斷[N];檢察日報;2008年
9 胡喜盈;生產商如何面對“暴力維權”[N];中國工業(yè)報;2003年
10 浩瀚;應該怎樣看待民企維權[N];中國改革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趙靜;勒索型維權行為的司法認定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2 楊軍;刑法視野下的維權行為探討[D];吉林大學;2016年
3 張震宇;非暴力威脅類維權行為的刑事定性[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4 王萍;刑法視角下過度維權問題研究[D];海南大學;2013年
5 王雪;公民極端維權行為的社會發(fā)生機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6 李曉霞;維權出罪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7 甘雪懿;過度維權行為與敲詐勒索罪的界限[D];遼寧大學;2014年
8 萬永生;高校招生考試考生權利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刑法視野下的維權行為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28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6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