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侵占罪處罰漏洞之填補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embezzlement i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riminal law will lead to punishment loopholes in the indirect possession, the mistake of cognition of abstract facts and the deviation of accompl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s and crimes of similar types of acts in the Criminal Cod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ure mutual exclusion, mutual exclusion an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elations, among which the possibility of penalty loopholes produced by overlapping relations is the lowest. " The coincidence of crime "is not desirable because of neglecting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crime." The premise that the method of correction interpre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urface elements is applicable is that the legislator has clearly expressed his wish to punish a certain kind of behavior without omission. By reinterpreting article 270, paragraph 1, of the Crimina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97, that is, to read "the property of another person in custody" as encompassing all objects entrusted and removed from possession, We can fill all punishment loopholes of embezzlement at the level of doctrine of criminal law.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D924.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肖中華;閔凱;;侵占罪中“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之含義[J];法學家;2006年05期
2 柯兵;對“拎包”案件能一律作盜竊處理嗎?[J];法學;1986年05期
3 劉沛;祁登宇;劉秀之;;論侵占罪與盜竊罪的區(qū)別[J];中國檢察官;2011年21期
4 黎宏;柳青;;出于侵占遺失物故意引起盜竊結果的該如何處理[J];中國檢察官;2008年07期
5 董玉庭;盜竊罪與侵占罪界限研究[J];人民檢察;2001年04期
6 張明楷;;許霆案的刑法學分析[J];中外法學;2009年01期
7 張明楷;;犯罪之間的界限與競合[J];中國法學;2008年04期
8 張明楷;;論表面的構成要件要素[J];中國法學;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俊;;論合同詐騙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2 童偉華;;財產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權說”之提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3 陳洪兵;;論財產犯罪之間的界限與競合[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4 何承斌;共同犯罪與身份問題的比較研究——以貪污犯為線索評析我國共同犯罪與身份問題立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5 彭鳳蓮;略論傳染病防治失職罪[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張元;;金融詐騙罪之目的要件及罪過形式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金鑫;;人格權與公共安全的沖突——廈航黑名單案件引發(fā)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周舟;;新視角下的單位犯罪處罰原則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9 尤金亮;;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疑難問題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10 易志鵬;;論利用影響力受賄罪[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榮輝;;在新形勢下檢察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路徑選擇[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張懷偉;;論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內涵與貫徹[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3 華穎霖;;公開盜竊之邊界[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4 郭勇;;淺論轉化型搶劫[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5 陳仕菊;;對刑法中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幾點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6 孟紅;;民法意義上的所有權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guī)定之關系淺析——以盜竊行為為例[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與和諧社會構建[A];犯罪學論叢(第五卷)[C];2007年
8 張?zhí)旌?;合同詐騙罪之獨立價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9 肖中華;;國有公司、企業(yè)轉制過程中貪污罪的認定難題[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1輯)[C];2007年
10 周陽;吳應書;;略論侵占脫離占有物的行為對象[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輯)[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白云飛;規(guī)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青;核恐怖主義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曉林;唐律“七殺”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郭磊;量刑情節(jié)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周金剛;量刑情節(jié)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邵小平;著作權刑事保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麗萍;論侵占罪的犯罪對象及其立法完善[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周少華;侵占埋藏物犯罪的若干問題探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3 張明楷;從生活事實中發(fā)現(xiàn)法[J];法律適用;2004年06期
4 張明楷;;許霆案減輕處罰的思考[J];法律適用;2008年09期
5 張明楷;;盜竊與搶奪的界限[J];法學家;2006年02期
6 柯兵;對“拎包”案件能一律作盜竊處理嗎?[J];法學;1986年05期
7 張明楷;;罪過形式的確定——刑法第15條第2款“法律有規(guī)定”的含義[J];法學研究;2006年03期
8 張明楷;;也論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機上取款的行為性質——與劉明祥教授商榷[J];清華法學;2008年01期
9 董玉庭;;ATM機上非正常取款行為的刑法學分析——兼論類型分析方法在刑法解釋學中的運用[J];人民檢察;2008年08期
10 劉軍;馬某的行為構成侵占罪[J];人民檢察;199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鎖文;侵占罪的認定[J];市場經濟導報;2000年12期
2 馬新文;侵占罪之侵犯對象芻議[J];鐵道部鄭州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 張春霞;論侵占罪[J];天府新論;2000年01期
4 張國明;關于侵占罪的幾個問題探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年S1期
5 單民;簡論侵占罪的立法完善[J];檢察實踐;2000年02期
6 劉柏霖;侵占罪的立法不足與完善[J];檢察實踐;2000年06期
7 杜國強;論我國刑法中侵占罪的重構[J];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楊柳;論《刑法》新增設的侵占罪[J];銅仁師專學報(綜合版);2000年04期
9 陳u&;侵占罪辨析[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1年09期
10 趙俊新,何懿甫;個人信用缺失的刑法對策——試論欠債不還可以構成侵占罪[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胡玉林;;關于承運人“偷梁換柱”占有貨物之行為性質的論證[A];貴州法學(2014年第9期)[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新;芻議侵占罪的立法缺陷[N];江蘇法制報;2005年
2 東文;非法財物能否成為侵占罪的對象[N];江蘇經濟報;2004年
3 北京市行政學院、上海市檢察院一分院 王菲邋曹堅;從實質角度理解侵占罪的對象范圍[N];檢察日報;2007年
4 曹堅;如何更好地把握侵占罪認定范圍[N];上海金融報;2008年
5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張劍 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檢察院 甄卓;隱藏自家院中錢物是否屬于侵占罪對象[N];人民法院報;2009年
6 江西省定南縣人民檢察院 羅立華 林華;侵占罪在特定情形下應納入公訴范疇[N];檢察日報;2010年
7 肖中華;侵占罪的司法適用[N];檢察日報;2001年
8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qū)檢察院 李新;侵占罪的立法缺陷[N];今日信息報;2005年
9 李惠平;對侵占罪的司法認定[N];江蘇經濟報;2001年
10 逄錦溫;侵占罪中拒不退還或交出的司法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偉;侵占罪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胡華艷;論侵占罪[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杜道泉;論侵占罪[D];鄭州大學;2001年
4 董應平;侵占罪研究[D];安徽大學;2004年
5 朱華;侵占罪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曲曉娟;侵占罪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來媛媛;論侵占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黃亦飛;論侵占罪[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暉;侵占罪爭議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10 徐小東;論侵占罪[D];黑龍江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639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6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