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刑法論文 >

被害人懷疑對詐騙罪認定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6 18:09

  本文選題:認識錯誤 + 被害人懷疑; 參考:《中國刑事法雜志》2015年06期


【摘要】:欺騙的內(nèi)容包括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事實以及價值判斷等,采取同類一般人的標準,對十分簡單、拙劣的虛假表示行為可以認定為欺騙行為。傳統(tǒng)理論和司法實踐認為被害人懷疑不影響對詐騙罪的認定,但被害人信條學認為,被害人已經(jīng)對詐騙事項產(chǎn)生了"具體懷疑",可以輕易實現(xiàn)自我保護卻任意處分財產(chǎn),就喪失了刑法保護的必要性。本文從自我決定權出發(fā),運用被害人自我答責來解決被害人懷疑對詐騙罪認定的影響。被害人有"具體懷疑"時,運用危險接受法理對詐騙罪成立范圍進行限縮;再根據(jù)謹慎注意義務的有無,將詐騙發(fā)生領域劃分為無需謹慎注意義務的一般生活領域和應當具有謹慎注意義務的市場、投資、投機和違法領域,對前者實行無差別的、嚴格的保護,對后者適用被害人自我答責,從而在限縮的基礎上適當擴大詐騙罪的處罰范圍。
[Abstract]:The content of deception includ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acts as well as value judgment and so on. It can be regarded as deceptive to very simple and clumsy false representation by adopting the standard of the same kind of general perso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hold that the victim's suspicion does not affec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me of fraud, but the victim's creed believes that the victim has already had "specific doubts" about the fraud, and can easily achieve self-protection but dispose of property arbitrarily. The necessity of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is lost. Starting from self-decision, this paper uses victim self-responsibility to solve the influence of victim's doubt on fraud crime. When the victim has "specific suspicion", the scope of the crime of fraud is limited by using the legal principle of acceptance of danger,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duty of care whether there is a duty of care or not, Dividing the field of fraud into general areas of life where the duty of care is not required and markets that should have the duty of care, investment, speculation and lawbreaking, with the former being protected without distinction or strict protection, To the latter, the victim's self-responsibilityshould be applied to enlarge the punishment range of the crime of fraud on the basis of constriction.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檢察院;
【分類號】:D924.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利;;詐術的雙重視角分析[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2 盧有學;;論并存罪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3 李昌盛;;排除合理懷疑等于內(nèi)心確信嗎?[J];比較法研究;2015年04期

4 童偉華;武良軍;;由疏離、割裂走向融合、依賴——著力構建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合理關系[J];理論探索;2014年01期

5 杜治晗;;賭博詐騙的認定[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年09期

6 蘇軻;;交通肇事后不逃離、不救助行為定性分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7 武良軍;;古玩交易中詐騙罪認定的難題與破解[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8 李波;;瑕疵產(chǎn)品生產(chǎn)、銷售過程中不法集體決策問題的歸因和歸責——以德國“皮革噴霧劑案”為例[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年01期

9 張萬順;;以搶劫為掩飾實施輕傷害行為之定性研究——從李憲蓮、郭書信等故意傷害、搶劫案切入[J];刑事法判解;2014年01期

10 李波;;刑法中不法集體決策問題的歸因和歸責——以德國“皮革噴霧劑案”為例[J];刑事法判解;201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塔娜;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陳小彪;言論自由的刑法邊界[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3 熊瑛;量刑視野下的立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肖潔;受賄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李佳欣;中國刑法解釋功能論[D];吉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丹;過失犯的結果歸責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2 謝靜;客觀歸責理論功能定位研究[D];華僑大學;2014年

3 吳曉琳;自媒體言論構成誹謗罪的判斷標準[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4 周剴;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diào)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白星星;馬榮春;;共犯的共犯初論[J];政法學刊;2014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政豪;盜竊罪的數(shù)額研究[D];廣東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19383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9383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44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