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選舉權利法律保障思考
【學位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D9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雨;;中國農村政治民主現(xiàn)狀:基于農民選舉權的考察[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李賽男;;鄉(xiāng)級政權在村民委員會選舉中的問題及作用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3 莫紀宏;;切實保障選民的“被提名權”[J];浙江人大;2011年07期
4 ;黨員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不計算在應到會人數(shù)之內?[J];村委主任;2011年14期
5 ;吉林省縣鄉(xiāng)兩級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工作方案[J];吉林人大;2011年06期
6 ;縣鄉(xiāng)人大換屆選舉知識問答(一)[J];新疆人大(漢文);2011年06期
7 虞崇勝;;換屆選舉的關鍵在于程序正義[J];記者觀察(上半月);2011年07期
8 ;明確任務 細致工作 扎實做好區(qū)鄉(xiāng)人大換屆選舉工作[J];吉林人大;2011年07期
9 虞崇勝;;差額對于選舉的重要意義[J];團結;2011年03期
10 劉保軍;王艷秋;;村民自治制度與農村政治文化互動困境及對策分析[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新亮;;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政治參與與中國農村政治發(fā)展[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8年
2 曾代偉;謝全發(fā);;試論董必武的人權保護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3 王曉晨;解冰;;從村民自治看我國農村政治發(fā)展的趨向[A];基層民主建設理論研討會交流論文[C];2000年
4 欒娜;;政治文化視閾中的村民自治建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5 孫玉濤;蘆津華;;對于外出務工人員參加民主選舉的思考[A];“領導科學發(fā)展30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鵬軍;;當代農村社會現(xiàn)狀及諸階層析[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7 韋彩娥;;關于農業(yè)農村檔案工作的調查報告[A];2009年甘肅省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東省鄒城市委常委 宣傳部長 王永玲;做好農村政治思想宣傳工作 提高農民整體素質[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0年
2 本報評論員;當前農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N];東營日報;2011年
3 本報評論員;正確行使選舉權利 選好選準“帶路人”[N];紹興日報;2011年
4 萬其剛;保障流動人口的選舉權利[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5 趙琪偉;讓同票同權切實保障農民做人尊嚴[N];隴南日報;2010年
6 張洪;保障流動人口選舉權利[N];人民代表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滕繼濮;不能剝奪精神病患者的公民權利[N];科技日報;2010年
8 柴清玉【河南】;保障全體選民平等的選舉權利[N];人民代表報;2011年
9 許士光;保障“外來工”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N];人民代表報;2007年
10 宋秀萬;選舉應遵循十原則[N];人民代表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書筍;中國選舉制度中的權利救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建波;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問題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寶平;村民選舉權利法律保障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0年
2 黃紅華;農村政治中的權力與交換[D];浙江大學;2002年
3 蒲曉業(yè);中國轉型時期部分地區(qū)村民權威認同試探[D];廈門大學;2007年
4 劉順玉;流動人口選舉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5 石賢平;試論我國流動人口選舉權的實現(xiàn)[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張娜;城市農民工的選舉困境及其選舉權利保障[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丁媛媛;當代中國流動人口選舉權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宋旭炎;論我國公民選舉權的平等[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吳志強;村民自治選舉權行使的障礙和對策[D];四川大學;2007年
10 王鋒;我國村民自治制度中村民選舉權利救濟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210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821068.html